月球3號

月球3號

月球3號(俄語:Луних‎-3)是蘇聯於1959年10月4日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拍得月球背面照片的航天器。月球3號後來成為一顆地球衛星。

基本資料


月球3號
月球3號
月球3號
發射日期 1959年10月4日
發射載具 月球號運載火箭
任務結束日期 1959年10月7日
質量 278千克
穩定方式 不詳
NSSDC ID 1959-008A
軌道數據
公轉周期 —
軌道傾角 不詳

飛行記錄


1959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月球3號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是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因此,蘇聯對月球3號的發射時間和飛行軌道作了精心安排,它沒有直接快速飛向月球,而是在經過較長時間的飛行后緩慢地繞到月球背面,在距離月球6200千米處經過。當它繞過月球背面時,太陽恰好在月球3號後面,照亮遠離地球一側的月面,使月球3號可以拍攝人類不曾見到的月球背面圖片。
月球3號與前兩個探測器大不相同,比它們更重,並且設計十分巧妙。圓柱形的外形,首次攜帶了兩台焦距不同的照相機,使用了太陽能電池,並採用氣體噴嘴控制姿態。在通過月球背面的40分鐘內,兩個光學相機拍攝了29張照片。其中17張照相底片在飛行途中完成自動沖印,然後通過電視掃描轉換成電視信號,再通過無線通訊裝置傳送回地面,這也是太空電視攝影技術的首次應用。。儘管最後得到的照片解析度很低,而且只覆蓋了月球背面70%的區域,但卻記錄了人類對月球背面的第一次觀察,展現了人類以前從未看到過的景象。
幾天以後蘇聯公開了歷史性的月球背面的首張照片,引起了轟動。
月球3號拍攝的月球背面圖片表明,月球背面主要是高地和山脈,大面積的月海只有兩個,在照片上顯示為兩個黑暗的月球表面陰暗區。

紀念郵票


月球3號
月球3號
在發射后第8天,也就是當年10月12日,蘇聯發行了一種紀念郵票,票圖就是“月球3號”從地球發射到奔月,此後繞到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執行拍攝任務的運行軌跡示意圖,並對示意月球受到太陽光照的三處特地標註有俄文字樣,說明這個探測器這一運行軌跡所要執行的拍攝任務。因此,這一設計中顯然不是簡單地圖示,而是添加了科學的詮釋作用。
蘇聯1960年4月13日為紀念“月球3號”拍攝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圖片,發行了全套2種郵票,其一票圖表現這個探測器對著月面拍照;其二就是所拍攝到的月背照片,並在票面上用俄文註明了一些月球地形的名稱。這2圖郵票的上端都註明了1959年10月7日的時間,即“月球3號”傳回第一張照片的時間,也就是在發射后的第3天。顯然,前面說它繞到月球背面之“緩慢地”,也是相對於前面兩個“月球號”系列探測器而言,實際上還是飛速地奔向月球。
月球3號
月球3號
1984年10月4日,蘇聯沒有為“月球3號”的發射25年發行紀念郵票,而是為太空電視攝影25周年發行了全套3種郵票及其1種小型張,而第一圖展現的就是“月球3號”拍攝月背照片。

科學意義


儘管這些月背照片與現在由我國“嫦娥一號”和日本“月亮女神號”繞月衛星發回的圖像無法相比,不但解析度很低,而且只覆蓋了月球背面70%區域,然而卻記錄了人類對月球背面的第一次觀察,展現了人類以前從未看到過的景象。因此,當蘇聯公開歷史性的首張月球背面照片時,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從有些模糊的照片上,人們看到了月球神秘的背面,也首次將人類的視角向宇宙深空延伸,並且是首次用太空探測器獲得數據,標誌著人類在月球探測中取得的又一個里程碑。人類現在了解了月球背面主要是高地和山脈,大面積的月海只有兩個等信息,就是來自“月球3號”的月背圖片。

探月歷史


月球3號
月球3號
月球是地球唯一 的天然衛星,軌道半徑為384,400公里;直徑為3,476公里;質量是7.35x1022公斤。
月球當炙是在史前時代就已為人所熟知,它在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太陽。在月球繞行地球的過程中,由於它和太陽與地球的方位改變,因而產生了月相盈虧變化,兩個新月 (朔) 之間是29.5天 (709小時),略長於月球真正的公轉周期27.32天,這是因為在月球繞地公轉的同時,地球也繞太陽公轉了一些角度所致。
40年來,世界上已有數十個不載人探測器和6艘載人飛船到月球。
月球3號
月球3號
第一步是飛越月球。1959年1月2日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探測器,兩天後它從距月球6000千米處飛過,首次探訪了月球。同年10月7日,月球3號探測器在飛過月球時,拍攝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張照片。隨後,美國相繼發射了數個月球探測器飛近月球或圍繞月球飛行,拍攝了一批高清晰的月面照片。
第二步是用探測器擊中月球。1959年9月12日,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探測器擊中月面,成為第一個到達月面的人造物體。它得探測表明,月球沒有磁場,月球周圍沒有輻射帶。1964年7月28日,美國徘徊者7號在月球雲霧海地區硬著陸,用6台電視攝像機向地面傳回4308幅月面照片。
第三步是用探測器在月面軟著陸。1966年2月3日,蘇聯發射的月球9號首次在月球上的風暴洋軟著陸成功,從月球發回一批月球全景照片。美國在1966年5月至1968年1月期間發射了17個勘測者號探測器,其中有5個在月面軟著陸成功。
第四步是環月飛行。1966年3月,蘇聯發射的月球10號成為第一個繞月飛行的月球衛星,測量了月球周圍輻射和微流星環境。後來發射的月球11號、12號、14號、19號和22號探測器,也都成功地進入繞月球的軌道飛行,對月面進行了電視攝像探測。美國1966年8月至1967年8月發射的5個“月球軌道環行器”,共拍攝了2800多幅高清晰度的月球照片,繪製了98%的月面圖,選擇了載人登月5個著陸地點。
月球3號
月球3號
第一件到達月球的人造物體是前蘇聯的無人登陸器月球2號,它於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號在同年10月7日拍攝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號則是第一艘在月球軟著陸的登陸器,它於1966年2月3日傳回由月面上拍攝的照片。另外,月球10號於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軌,成為月球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冷戰期間,美利堅合眾國和前蘇聯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領先對方。這場太空競賽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類登陸月球時進入高潮。美利堅合眾國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爾南則是最後一個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任務的成員。
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塊9英吋乘7英吋的不鏽鋼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紀念這次登陸及為有可能發現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資料。
6次的太陽神任務及3次無人月球號任務(月球16、20、24號)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提出於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歐洲航天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有計劃發射探測器前往月球。歐洲的Smart 1探測器於2003年9月27日升空,並於2004年11月15日進入繞月軌道。它將會勘察月球環境及製作月面X射線地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積極開展探月計劃,並尋求開採月球資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這種有望成為未來地球能源的元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探月計劃,就是嫦娥工程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人後。日本已初步訂出未來探月的任務。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甚至已著手計劃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則會先發射無人繞月探測器Chandra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