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欄江鎮
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下轄鎮
牛欄江鎮隸屬於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嵩明縣東南部,面積228.8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平均海拔190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4℃,最高溫度30℃,最低溫度零下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992毫米。
牛欄江鎮是在撤併原小新街鄉和四營鄉的基礎上新建立的鄉鎮,地處嵩明縣東部,與馬龍、尋甸、宜良三縣接壤。
2006年,嵩明縣政府在撤銷小新街鄉和四營鄉兩個鄉級行政區劃后,將兩個鄉級行政區劃合併為鎮級行政區劃:牛欄江鎮。
牛欄江鎮位於嵩明縣東南部,面積217.14平方千米,人口5.15萬人(2006年)。轄四營、羅邦、海潮、上馬坊、下馬坊、老猴街、腰站、花窩、大箐、小新街、阿里塘、果子園、河西、古城、水海、荒田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四營街,距縣城16千米。貴(陽)昆(明)鐵路經此並設站,320國道、昆(明)曲(靖)高速公路過境。
原小新街鄉位於嵩明縣東部,距縣城19千米。民國以前分屬尋甸、馬龍、嵩明三縣管轄。1954年和1957年,先後將馬龍縣屬的小新街、李小村、望高樓及荒田的15個村劃歸嵩明縣小街區,1958年又將尋甸縣的八里鋪村划入。同年4月成立小新街鄉(小鄉)。9月與四營合併成立四營公社。1959年2月從四營公社劃出,成立小新街公社,轄阿里塘、小新街、河西、平灘子、古城、小沖、達龍、荒田等8個管理區,隸屬關係隨縣行政區劃變更而變更,先屬尋甸縣,后屬嵩明縣。1962年12月,與四營公社合併成立四營區,同時縮減公社規模,原小新街公社屬地劃為阿里塘、果子園、小新街、古城、水海、荒田6個小公社。1966年撤區,成立小新街公社,將原6個小公社更名為6個大隊(曾一度將古城更名為青春大隊、荒田更名為豐收大隊)。1979年11月新街大隊分為新街、河西兩個大隊。1984年2月,改公社為區,改大隊為鄉。1987年12月改區為鄉,改原來的鄉為辦事處。1997年,面積118.8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小新街、古城、水海、河西、果子園、阿里塘、荒田7個行政村。原四營鄉位於嵩明縣東南部。四營之名源於明代。明洪武年間,雲南實行軍戶屯田,在白龍橋一帶設上營、下營、羅家營、王家營,合稱“四營”。清光緒元年(1875)屬嵩明州金馬里。民國3年(1914)改里為鄉,嵩明州改為嵩明縣。民國20年(1931)劃為第六區,下設樂良、羅榮、鳳儀(上、下)、秀峰(老猴街)、龍鳳、營龍、青龍、羅田、積德(大山哨、黑山村)、叢上、叢中、叢下等13個鄉,共24個村。後撤區並鄉,設白龍鄉,鄉公所駐白龍橋。1950年7月,白龍鄉划屬小街區,原白龍鄉屬地設海潮、四營、下五叢等5個小鄉。1954年,這5個小鄉合併為四營鄉,鄉政府駐四營街。1958年,撤鄉成立四營公社,轄四營、中衛、田壩、上馬坊、下馬坊、老猴街、清真寺、大山哨、黑山村、腰站、花窩、大箐、蛤螞山等13個管理區。1961年改管理區為生產大隊,四營公社下設18個生產大隊。1963年與 小新街公社合設四營區,同時縮減公社規模,下設13個小公社(四營7、小新街6)。1966年撤區成立大公社。四營公社轄四營、田壩、上馬坊、下馬坊、育新(老猴街)、海潮、腰站、五叢8個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區,改大隊為鄉,區下轄8個鄉(中國政區大典:1976年設區)。1987年撤區建鄉,改四營區為四營鄉。1997年,面積96.2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四營、羅邦、海潮、上馬坊、下馬坊、老猴街、腰站、花窩、大箐9個行政村。
牛欄江鎮距昆明市63公里、曲靖市87公里,滇黔公路、崑曲高速公路、沾昆鐵路複線、馬廠公路貫穿全境,境內設有崑曲高速公路立交式互通路口、沾昆鐵路複線火車客貨三級站,具備較好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牛欄江鎮水資源豐富,鎮內有小Ⅰ型水庫2座和牛欄江防洪蓄水機械閘3座,小II型水庫24座,小塘壩79座,總蓄水量1200多萬方。農田有效灌溉率達75%以上;牛欄江鎮擁有豐富的森林、藥材、礦產等自然資源和品質優良的農、畜、禽產品資源以及深厚的旅遊文化底蘊。
牛欄江鎮“十五”期間成就輝煌,五年中,工農業總產值完成23666萬元,年均增長9.84%;財政收入完成976萬元,平均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2270元,年均增長3.13%;完成了小海子水庫、中塘水庫、阿里塘老閘塘水庫、上海子水庫、小沖村閘灣溝水庫除險加固擴容工程;引進項目35個,協議資金66188萬元,實際到位資金9359萬元。全鎮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和加強,經濟社會實現了全面發展。牛欄江鎮在“十一五”期間,確定了“一鎮、兩區、三線”的發展思路,即構建完善的牛欄江集鎮綜合功能體系,依託四噴公路、320國道、牛欄江沿岸拓展發展空間,建設水海非公經濟聚集區、海潮寺旅遊及生態農業開發區。圍繞這一思路,逐漸把四營新集鎮建設為一個集現代旅遊、商貿、居住、文化、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新型集鎮,把小新街集鎮建設成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強化工業興鎮戰略,把濱海區域建成上規模、上檔次的非公經濟園區;同時,加強生態旅遊建設,以牛欄江為中心線,構建“一江四線五景區”的生態旅遊開發格局,大力發展生態蔬菜等特色農產品,把牛欄江生態旅遊打造成面向昆明、面向曲靖,面向雲南的休閑旅遊度假區。
土地資源
牛欄江鎮是在撤併原四營鄉和小新街鄉基礎上新建的一個鄉鎮,屬典型的山區、半山區鄉鎮,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全鎮土地面積22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029公頃,佔13%,其中:田1526公頃,地1503公頃。林地9734公頃,佔42%,城鎮村莊、工礦用地1840公頃,佔8%,交通用地770公頃,佔3%,水域用地520公頃,佔2%,人均佔有耕地0.95畝。
水力資源
牛欄江鎮水資源豐富,牛欄江貫穿全境。鎮內有小Ⅰ型水庫2座和牛欄江防洪蓄水機械閘3座,小II型水庫24座,小塘壩79座,總蓄水量1200多萬立方米,農田有效灌溉率達75%以上。
電力資源
牛欄江鎮水海非公經濟聚集區隸屬於牛欄江工業開發區,有著豐富的電力資源,目前轄區有1座變電站:羅幫變電站為35KV。
礦產資源
牛欄江鎮盛產品位高、儲量大的紅沙(磚)、煤礦及石灰石等礦產品,著有“紅”“黑”“白”之稱。轄區有四營煤礦等多個煤礦和大量沙廠和石灰窯。
林業資源
牛欄江鎮有林地及宜林地973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6%。
530127104:~101嵩明監獄會 ~201四營村四營村 ~202羅幫村 ~203海潮村 ~204上馬坊村 ~205下馬坊村 ~206老猴街村 ~207腰站村 ~208花窩村 ~209大箐村 ~210小新街村 ~211阿里塘村 ~212果子園村 ~213河西村 ~214古城村 ~215水海村 ~216荒田村
雪蓮果種植產業
雪蓮果是一種新型水果,食用部分為地下塊根,原產於南美洲海拔1000米以上的安第斯高山,富含果寡塘、多種氨基酸,具有降低血糖、血脂,清理腸胃、治療高血壓和排毒養顏的功效。其果肉晶瑩剔透,甜脆可口,有較高營養價值和藥理作用。
2004年,牛欄江鎮上馬坊村委會引進雪蓮果種植250畝,佔全國僅有種植面積600畝的42%,成為雲南省首家大規模種植地區,也使雲南成為全國種植雪蓮果僅有的四個省份之一。當年引種即獲得成功,平均畝產值3750元。2005年,昆明瑞鵬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我鎮雪蓮果種植給予了大力支持,種植規模達400餘畝,並再獲豐收,並且牛欄江鎮雪蓮果登上了當年的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昆明國際農業博覽會展台,遠銷北京、上海、東北及東南沿海地區,在市場上供不應求。2006年,由於昆明瑞鵬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進一步深入,雪蓮果深加工廠落戶牛欄江鎮,並已研發出多種雪蓮果深加工產品,全鎮雪蓮果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種植面積大大增加。
特色農業發展
一、擴大雪蓮果的種植面積,進行規模化經營。雪蓮果適宜于山地種植,具有能適應不同氣候和土壤的能力,具有高產、環保、種植成本低、易加工、可以直接食用、保鮮期長、不易腐爛、市場前景廣闊的比較優勢,在進行大規模工業開發之前,可以把它作果汁及飼料原料進行規模種植。雪蓮果的莖桿可磨成粉、榨取果汁以後的果渣,可以成為家蓄的飼料。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二、通過招商引資和引進技術,建立一座生產菊粉糖漿的龍頭企業。雪蓮果作為製作菊粉糖漿的工業原料,早已受到各國政府和企業界的重視。它是提取菊粉糖漿的一種原料,過去提煉菊粉糖漿主要是靠菊芋(topinambur),但菊芋產量不如雪蓮果高。菊粉糖漿可作為甜味劑廣泛用於咽喉糖、口香糖、牙膏等的配方。可給商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加強多學科的綜合開發研究。雪蓮果在嵩明縣種植已經取得成功,但對它的開發利用,特別是深度開發利用還遠未解決,建議縣上報市和省立項,請多學科的專家進行綜合開發研究,為雪蓮果的深加工尋找技術支持,並為雪蓮果產品開拓廣闊的市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以雪蓮果的種植作為載體,大力發展雪蓮果觀光旅遊產業,環境中的關鍵部分是資源,雪蓮果寬大的綠色葉面是一種景觀。它可給遊客帶來心曠神怡,煩惱皆忘的享受。已經舉辦的“雙休嵩明大挖寶活動”,很受遊客的追捧。建議旅遊部門以雪蓮果為旅遊資源,發展雪蓮果收穫之旅、宴會之旅、賞青之旅,可以每年搞一個雪蓮果節。
2007年,牛欄江鎮成為“中國雪蓮果之鄉”,所產雪蓮果質量好,品質優,享譽全國。
牛欄江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四營的大部份鄉村姓氏的祖籍於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9年)來自應天府高石坎柳樹灣。由沐英、馬燁等率30萬大軍先後往征雲南,實行軍戶屯田,分為“四營”:即上營下營、羅家營、王家營,有世傳"四營四百戶之說"。 1937年興修昆沾米軌鐵路通車后,在四營和小新街設立車站,並把老新街的農村集市遷來小新街車站所在地取名小新街。民國三十四年,四營劃為金山迤白龍鄉六區,1950年1月9日,中共宜良縣工委將四營黨組織划回嵩明縣委領導,白龍鄉歸小街區領導並成立白龍大鄉黨支部,1953年以前,小新街屬馬龍縣轄,1954年劃歸嵩明縣小街區,新鳳、五從、老猴、四營五個小鄉合併為四營,隸屬楊林區領導,1958年成立小新街人民公社、四營人民公社。1961年嵩尋分縣后,設四營第三區(包括分小新街區),1966年撤區分設四營、小新街兩個公社,1987年撤區建四營、小新街兩個鄉,2006年3月,根據省、市、縣的要求,撤併四營、小新街鄉新建牛欄江鎮。
牛欄江鎮有鎮文化站2個,圖書室5個,村組文化室26個,農村業餘文藝隊81支,轄區內有海潮寺森林公園,能滿足村民對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的需求。牛欄江鎮有初級中學3所,村級小學14所,學前教育班1個。2006年,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100%,畢業率達100%。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鞏固和提升。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42600人。
2006年,全鎮通水、通電、通路的村民小組135個,達100%;61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佔44%;有公廁的村民小組15個,佔11%;;建有小水窖470口;建有集貿市場2個,佔地面積15750平方米;建有停車場2個;建有無公害蔬菜生產協會2個、水果協會1個、雪蓮果協會1個、個體勞協1個;全鎮水利化程度達72%;15個村委 會、63個自然村4100戶通有線電視,9個村委會28個村小組有電視村村通;擁有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的農戶數達88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達7517戶,城鎮電話普及率達70%以上,行動電話通訊覆蓋牛欄江鎮全境。
牛欄江鎮“十一五”期間5大重點工程:麻箐水庫建設;撤併上、下馬坊小學新建新鳳小學;撤併原四營鄉一、二中新建牛欄江鎮第一初級中學;水海立交口至火車站的公路建設;牛欄江鎮集貿市場建設。
海潮寺森林公園
位於嵩明縣城東部約20公里的大鼎山麓,建於明洪武年(公元1506年)。全寺群山環翠,一湖淪漪。寺內清幽多竹木,大有可觀。清朝時,雲貴總督鄂爾泰返滇抵嵩明海潮寺時,即興抒懷曰:“東土由來只彈丸,西歸剎時那瞞珊,多情水惹雲千疊,有節秋間萬竹竿,圖晝天然臨碧海,叢林自有奇青巒,鹿勞暫憩翻知敏,不作狸雙自首看”。1997年1月18日開始,歷時7年多時間,共投資500餘萬元,重建海潮寺森林公園。整個公園共佔地1.5平方公里,設5個景區:
第一景區:由大鼎山前300畝魚塘(蓮湖)、牛欄江沿岸數十公里柳堤及數百畝田園組成。是垂釣、蕩舟、觀賞、納涼的綜合景區。第二景區:寺院、溶洞景區,包括海潮寺、水晶宮、蘭公垂釣台。第三景區:孔明泉(俗稱啞泉)。位於大鼎山南部,相傳此泉水曾因孔雀糞便污染有毒,三國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南征,路經此泉時有兵丁掬水解渴,以致中毒聲啞,諸葛亮得知后,當立一石碑於泉邊,上鐫“此系毒泉、飲之傷身”警示後人。泉名由此而來.現在毒源已去泉水清甜,附近尚有“甜泉”一潭。孔明泉(啞泉)景區以潭泉為中心向四周延伸,配套建設具有民族傳統風格的樓、台、亭、閣、塔。第四景區:白龍潭景區,主要為白龍潭、濟公游地府、猴館、望海樓、古戲台、碰碰車場、直升飛機場等景點和遊樂場所。第五景區:利用大鼎山後小海子水庫39公頃水面,建集垂釣、遊樂為一體的大型水上樂園。
鎮黨委書記王天壽主持牛欄江鎮全面工作
鎮黨委委員
鎮人大主席李德金主持鎮人大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
鎮人民政府鎮長劉世翔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工作,聯繫金融、稅務
鎮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潘 智主持鎮紀委全面工作,分管組織、宣傳政協工作小組、武裝部、黨政辦、政法、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信訪、工會、團委、婦聯、村“兩委”規範暨民主法制示範村、新農村建設,協助書記做好黨委全面工作。
鎮黨委委員
鎮人民政府常務副鎮長李元鴻負責鎮政府常務工作,兼任牛欄江鎮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分管生產安全、鄉鎮企業、環衛、防震減災、煤管站、土地、招商引資、項目辦,聯繫工商、交通、電力、電信、郵電工作。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王東祥分管統計、扶貧、科委、科協工作,兼任牛欄江鎮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馮興榮分管教育、勞務輸出、低保、民政、老齡工作,兼任牛欄江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主任。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龍玉萍分管計生、衛生、統戰、民族宗教、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聯繫供銷社、糧油公司工作,兼任牛欄江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
鎮人民政府武裝部部長潘紹勤 主持武裝部工作
協助潘副書記抓好信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