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雙瞳的結果 展開
- 台灣2002年陳國富執導電影
- 龔夕顏著作的小說
雙瞳
台灣2002年陳國富執導電影
雙瞳 劇照
警官黃火土(梁家輝飾)的世界正逐漸四分五裂。兩年前由於揭發同僚貪污,黃火土被打入冷宮,被安排在冷門的外事組工作,他的同事對他怒言相向,他的妻子清芳(劉若英飾)受不了他長期不回家而要求離婚。
就在此刻,三宗離奇的命案卻使整個警局 天搖地動。三名受害者的身分彼此沒有關聯,但是前來驗屍的法醫(楊貴媚飾)卻在三名死者腦部共同發現一種神秘的黑黴菌,而且三人都是在歷經幻覺的狀態下死亡。
顯然這是連續殺人犯所為,且為台灣歷史上的頭一遭。負責偵辦的警局又缺乏這方面的專才,在社會人心惶惶的氛圍下,高層只好求助於台灣最好的盟友─美國。美國聯邦調查局派了一名專門偵辦此種案例的專家凱文·萊特(大衛·摩斯)前來協助。
既然有外國人的參與,黃火土就有事做了,雖然他發現自己處於一種極不討好的位置。他以前的辦案夥伴李豐博(戴立忍飾)警告他如果他幫那美國人破案的話,會使得整個警局再度蒙羞,後果會如何恐怕就不只是打入冷宮而已。
但是黃火土身為一名警探的直覺卻強過於他的政治判斷,他和萊特很快上手此案,也因此使得案情大有進展。
然後令人震驚的發現產生了。他們發現兇手是按照一種古老罕見的道教圖示來殺人,藉由將作惡的人送入五種殘忍恐怖的地獄受刑,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這同時也預示了將會有更多的受害者出現。對黃火土而言,這似乎暗示著冥冥之中有股超自然的力量在操控一切,但是對於重視實用科學的萊特來說則無法苟同。
到底他們尋找的是個邪惡的連續殺人犯還是一個索命的鬼魂。當另一個血腥證據又出現時,他們似乎不得不同時接受兩種假設的可能性。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梁家輝 | 黃火土 | |
劉若英 | 清芳 | 簡介 黃火土之妻 |
黃緯涵 | 黃美美 | 簡介 黃火土的小孩,被媽媽昵稱為妹妹 |
Brett Climo | 安東尼 | |
大衛·摩斯 | 凱文·萊特 | 簡介 FBI調查官Kevin Richter |
戴立忍 | 李豐博 | 簡介 警官 |
楊貴媚 | 法醫 | |
林涵 | 謝亞理 | |
郎雄 | 盛祖昌院士 | 簡介 道教專家 |
張翰 | 張翰 | 簡介 刑警 |
陳慕義 | 阿義 | 簡介 刑警 |
曲德海 | 阿曲 | 簡介 刑警 |
楊士平 | 蔡榮源 | |
劉行正 | 黃一鋒 | |
陳賢士 | 林道生 | |
戴堯政 | 廖振富 | |
江惠惠 | 丘妙芳 | |
Geo Gerstein | 羅倫佐 | |
王也民 | 陳兩旺 | |
馬如龍 | 警察局長 | |
楊子敬 | 警政署長 | |
鄧安寧 | 謝亞理醫生 | |
許品詩 | 清芳男友 | |
陳慶升 | 鑒識科技正 | |
童寶爐 | 科學園區主任 | |
林吉隆 | 周警官 | |
吳朋奉 | 光頭信徒 | |
光頭 | 光頭信徒 | |
黃智涵 | 買檳榔男子 | |
林明遠 | 買檳榔男子 | |
柯雅馨 | 檳榔西施 | |
葉蕙芝 | 秘書 | |
馮曉萍 | 老師 | |
凌澤民 | 同學 | |
周易升 | 同學 | |
David Cormick | 警衛 | |
Chris White | 警衛 | |
Takahito Masuda | 日本受訓警官 | |
Nigel Anderson | FBI受訓警官 | |
Esteban | 外勞 | |
黃伯達 | 產房醫生 | |
陳祥純 | 孕婦 | |
滿庭威 | 不良少年 | |
李旻浩 | 不良少年 | |
林中一 | 警員 | |
徐文龍 | 警員 | |
都厚禎 | 記者 | |
張光智 | 記者 | |
周妲吟 | 記者 | |
廖英傑 | 記者 | |
李芸嬋 | 記者 | |
蔡燦得 | 謝亞理 | 簡介 聲音演出 |
製作人 | Ricky Strauss、黃志明、馮鳳珍、黃江豐 |
監製 | 陳國富 |
導演 | 陳國富 |
副導演(助理) | 游青萍、林智祥、劉怡君、黃伯達 |
編劇 | 陳國富、蘇照彬 |
攝影 | 黃岳泰、韓允中 |
配樂 | 李欣芸 |
剪輯 | 文志明、魏德聖、陳國富 |
道具 | 鄭澤榮 |
配音導演 | 杜篤之 |
美術設計 | 葉錦添、馮繼輝、黃家能、張世宏 |
動作指導 | 梁小熊 |
造型設計 | Nick Nicolaou(化妝)、Trevor Tighe(化妝)、Katherine Brown(化妝)、Ken Bowrey(化妝)、陳玉玫(化妝)、Paul Katte(化妝)、陳怡俐(化妝)、姚純美(化妝)、單幼梅(化妝)、黃俊銘(髮型) |
服裝設計 | 陳霈英、廖心怡、廖子晴、謝易樺、羅景輝 |
視覺特效 | Peter Webb、Kevin Chisnall |
燈光 | 鄒林 |
錄音 | 湯湘竹 |
場記 | 李芸嬋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黃火土
演員梁家輝
台北警官,兩年前由於揭發同僚貪污而被打入冷宮,被安排在冷門的外事組工作。是一個有心理障礙的警察,面對現實問題採取了逃避的態度。
凱文·萊特
演員大衛·摩斯
美國聯邦調查局專門偵辦連環殺人案例的專家,應負責偵辦的警局請求而被派來協助黃火土調查案件。
清芳
演員劉若英
警官黃火土的妻子,因為丈夫舉報同僚貪污而使女兒被挾持變成自閉,而丈夫的長期不回家更是讓她無法忍受而要求離婚。
● 《雙瞳》是哥倫比亞公司繼《卧虎藏龍》后投資的第二部台灣片。
● 《雙瞳》是台灣藝術導演陳國富首度嘗試拍攝與其過往作品風格迥異的驚悚片。
● 在藝術指導葉錦添的要求下,劉若英剪短了頭髮,剃了眉毛。
● 片中的主要場景是在一座廢棄的工廠里搭建的,大部分都是夜戲,而工廠旁邊有一個壁球室,天天夜裡傳來“嘭嘭”的聲音。劉若英夜裡都不敢自己去廁所,經常叫上一幫人一起去。
海報
製作公司 | Nan Fang Film Productions [中國台灣] 哥倫比亞電影製作(亞洲)有限公司 |
發行公司 |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美國]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國] (USA) 哥倫比亞三星電影發行公司 [美國] Columbia TriStar Italia [義大利] (2003) (Italy)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2003) (Italy) (theatrical)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法國 | 2002年5月20日(Cannes Film Festival)(premiere) |
中國台灣 | 2002年10月17日(premiere) |
中國台灣 | 2002年10月25日 |
日本 | 2002年10月25日(Tokyo International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
新加坡 | 2002年11月2日 |
澳大利亞 | 2002年11月7日 |
中國香港 | 2002年12月5日 |
中國台灣 | 2002年12月7日(director's cut) |
日本 | 2003年5月24日(Tokyo) |
菲律賓 | 2003年7月30日(limited) |
阿根廷 | 2003年8月5日(video premiere) |
菲律賓 | 2003年8月13日(Davao) |
比利時 | 2003年8月13日 |
義大利 | 2003年11月21日 |
挪威 | 2003年12月3日(DVD premiere) |
丹麥 | 2003年12月3日(DVD premiere) |
匈牙利 | 2004年1月20日(DVD premiere) |
冰島 | 2004年1月28日(video premiere) |
西班牙 | 2005年1月21日 |
(以上參考資料)
時間 | 獎項名稱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2002年 | 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大衛·摩斯 |
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視覺特效 | 提名 | 王世偉、Peter Webb | |
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音效 | 提名 | 杜篤之、Paul Pirola | |
2003年 |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 提名 | 蘇照彬、陳國富 |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梁家輝 | |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獲獎 | 劉若英 | |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黃岳泰 | |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 | 提名 | 文志明 | |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 | 提名 | 葉錦添 | |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 | 提名 | Peter Webb |
海報
電影以“低溫恐怖”作為申張,通片都是寒氣深深的調子。把中國宗教里關於下地獄的說法用好萊塢驚悚片的結構包裝起來,效果還算可以,尤其是結尾梁家輝在密室里找到那個有邪惡靈異的雙瞳女子那段,恍惚迷離,很有《X檔案》的味道。但要同《第六感》、《小島驚魂》的結尾相比卻還是差一截。演員方面,梁家輝、劉若英的表現都還可以,好萊塢演員大衛·摩斯的表演也可稱道。而編導陳國富的表現則可以稱作技法嫻熟,比如第一個人被殺時,女秘書湊近前去看,鏡頭轉去特寫屍體頭部,再轉回來,已是法醫戴著手套的手伸過來摸頭,這樣交代從發現到報警再到警方趕來的全過程就十分簡潔。 (新浪娛樂評)
《雙瞳》其實是文藝片,只是用了商業的外衣將自己包裹起來,進行了一次極為成功的包裝行動。事實上,無論是作為商業片也好還是文藝片也好,《雙瞳》都是極為成功的影片,為弱勢中的台灣電影注入一支特效強心劑。 (《南方都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