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門

古代重鎮

淇門徠原是古代重鎮,水陸交通樞紐,從商朝起,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演繹過許多重大歷史故事。可惜由於歷史的變遷這裡已成一片“荒原”,“秪余淇上竹,綠色映寒漪”。作者身臨其地,面對遺址遺跡,憑弔傷懷往事,頗多傷感惆悵之情。

作品原文


何處問商圻,荒原尋斷碑。
雞鳴深市井,鴈入古城池。
斜日人空吊,浮雲世自移。
秪余淇徠上竹,綠色映寒漪。

註釋譯文


商圻:方國(四方來附者)的地望和範圍,《路史·國名記》引《周書》稱“武王命伐方,乃商圻內”。所謂“圻內”是指商朝的邊界之內。此泛指商朝遺址。
雞鳴二句:雞鳴之處原是商代商品交易的大都市,大雁棲息之處也原是商代繁華的城池。
鴈:同“雁”。
斜日: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吊:憑弔;傷懷往事
浮云: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秪:zhǐ,同秖,祇,僅僅,只。
寒漪:清涼的水波。

作者簡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漢族,信陽(今屬河南省)人。明代文人,終年僅三十九歲。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陝西提學副使。“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並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有《大復集》。

題解


淇門:地名,位於浚縣城西南三十公里處。因處淇河入衛河之口故名。古為重鎮、重要官道渡口、驛站碼頭和軍事要衝。今屬浚縣新鎮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