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3條詞條名為劉建的結果 展開

劉建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劉建,1960年6月出生於安徽。現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畫院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委員;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安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個人簡介


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辦公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六、七、八屆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作品先後榮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銅獎,“紀念建軍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佳作獎,魯迅版畫獎。
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央文史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美術館、印度國家美術院及美國、法國、日本等國收藏。出版《大家典藏·劉建》等畫集,作品收錄於《中國美術60年》、《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當代中國》(美術卷)、《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中國當代美術名著欣賞·1979-1999》、《改革開放·中國美術30年》等。

獲獎記錄


1999年中國80、90年代優秀版畫家“魯迅版畫獎”;
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
1987年“紀念建軍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佳作獎;

藝術年表


1985年
3幅作品入選“國際青年年 全國青年美展”。
1986年
作品《季節·各有所愛》入選“國際和平年全國美展”。
1987年
《邊關之晨》等5幅作品入選全國第二屆新人新作展。主辦:中國美協。
《瞬間·永恆-1》獲“紀念建軍60周年全國美展”佳作獎。主辦:文化部 參加“紀念建軍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1989年
《瞬間·永恆-2》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主辦:文化部。
《初夏》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主辦:文化部。
1990年
法國秋季沙龍,法國。 《瞬間·永恆-2》入選現代中國美術展,日本。主辦:中國美協。
1991年
《繡球花》入選“北京-台北當代版畫展”,獲傑出獎。主辦:中國美協。
1993年
《瞬間·永恆-3》入選印度·第八屆國際美術展,印度。
1996年
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香港。
1999年
《綜合成果》入選“中國80、90年代優秀版畫家”,獲“魯迅版畫獎”。
2000年
《瞬間·永恆-2》入選1900-2000·中國版畫百年回顧展。主辦:中國美協。
2004年
2004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中國風情”當代中國畫作品展,法國。
2006年
《瞬間·永恆-2》入選“當代中國畫百家作品邀請展”。
巴黎·中國美術周,法國。主辦:文化部。
2007年
俄羅斯·中國年——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俄羅斯。
劉建中國畫展,威海。主辦:中國美協等。
2008年
擔任“第三屆全國青年美展”學術主持。
2009年
劉建中國畫展,佛山;主辦:中國美協等。
參加“向祖國彙報·新中國美術60年”展。
參加“中國美術世界行——巴黎”。
參加“經典回顧與現代思考”。
2011年
參加“中國畫名家首屆湄公河寫生展”。
參加“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三十周年美術展覽”。
2012年
參加“大美東方——2012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
參加“寫意中國——2012中國國家畫院國畫、版畫邀請展”。
參加“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
2013年
《石頭村》入選“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主辦:中國美協。
參加“寫意中國——2013中國國家畫院國畫、書法、版畫邀請展”。
9月,“墨韻華風·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紐西蘭。
2014年
參加“2014北京雅集特展”並擔任該展學術主持。
5月14日至6月14日,“凝固的音樂•劉建水墨建築畫展”在深圳畫院美術館舉辦。主辦:中國美協、中國國家畫院等。
5月15日,被應聘為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5月25日,“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
5月,“八面來風 萬千氣象·中國當代畫院院長九人國畫作品聯展”,深圳。
2015年 8月,參加“丹青鑄夢”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6年
《科隆·6》“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主辦:文化部。
2016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採風寫生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北京。
2017年
《科隆·6》入選“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主辦:中國文聯、中國美協。
12月,“新中國美術家系列——中國國家畫院國畫作品展”,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
2018年
12月,《杜布羅夫尼克》之一、之二入選“一帶一路寫生作品展”。主辦:中國國家畫院。
12月,《耶路撒冷》入選“寫意中國·2018中國國家畫院年展”。主辦:中國國家畫院。
2019年
4月,《古老家園》之一、之二、之三入選“第九屆中國畫節”。主辦:中國畫學會、中國美協等。
5月,《歷史的貢獻:共和國一五計劃重工業基地—湖南株洲化工廠》入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主辦:中國文化和旅遊部。
5月,《蒼穹同在》入選“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主辦:中國文化和旅遊部。
5月,《布拉格》入選“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主辦:中國文化和旅遊部。
8月,《味象·寫心-談都市水墨藝術創作》發表在《中國美術報》,2019年8月19日版。
8月,《家住青山綠水間》入選“美麗中國·美術作品展”。主辦:中國農工民主黨
9月,《蒼穹同在·佛塔》入選“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主辦:中國國家畫院。
《音樂之都維也納》入選“慶祝建國七十周年中國國家畫院經典美術作品展”。主辦:中國國家畫院。
10月,《澳門新貌》主題大畫創作《澳門人家》等入選“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美術作品展”。指導: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等。主辦:中國國家畫院等。
11月,《威尼斯》等6幅入選“歲月如畫·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主辦:中央文史研究館。
2020年
1月,《遙望地中海》,《家鄉三月夢》入選“守正創新·中國國家畫院迎春展”。
《遙望地中海》由中國國家畫院收藏。
1月,《捷克小鎮克魯姆洛夫》入選“守正創新——中國畫學會學術研究展”。
3月29日,《春分時節》在人民日報上發布。
5月,《湄公河》等5幅入選“中國國家畫院寫生作品展”。

拍賣紀錄


2013年9月7日劉建作品《 家鄉十月 》 鏡片 紙本137×69cm,以250,000元在北京曠深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4年5月18日劉建作品《 夢裡家鄉 》 鏡框 紙本70×69cm,以161,000元在深圳市侯寶齋拍賣行有限公司成交。
2014年5月18日劉建作品《 布拉格之黎明》 鏡框 紙本70×69cm,以172,500元在深圳市侯寶齋拍賣行有限公司成交。
2014年11月30日劉建作品《 東歐小鎮》 鏡心 紙本68×136cm,以368,000元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9年07月28日劉建作品《水鄉舊夢》 鏡片 紙本68×136cm,以325,600元在北京天貴仁順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9年07月28日劉建作品《東歐小鎮》 鏡片 紙本68×68cm,以301,400元在北京天貴仁順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出版著作


中國友聯畫院 美術書法精品彙編·第13卷:國畫·劉建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劉建
編著:邢運明、劉大為
所屬類別:中國畫
大家典藏---劉建
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
開本:8
印次:1次
所屬類別:中國畫
定價:460.00
ISBN:978-7-5398-8409-7

名家點評


劉建的水墨天地
邵大箴(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共和國“一五計劃”重工業基地紀實·9 (69x69cm) 2017年
共和國“一五計劃”重工業基地紀實·9 (69x69cm) 2017年
劉建的水墨畫有自己獨特的表現語言,就題材內容來說,他主要以有建築物的山水為主要描繪對象:皖南水鄉中的徽居、新疆喀什地區的民間建築、北京郊外山間的石建村落、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和古代的建築遺跡、巴黎塞納河畔的街景……他對各地的建築物有特別的敏感。我揣測,這與他出生在安徽,青少年時期在那裡生活和工作,有密切的關係。安徽富有特色的民居,黑瓦、白牆、小橋與水、天、樹木組成的畫面,對劉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看來,這些有詩情畫意的徽居,是他最早的藝術啟蒙老師,它們對他的熏陶和教育使他很早就對在空間中展示自己體積的建築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描寫的主要對象是山、水和樹木,房舍和人物常常處於陪襯的地位,只是到了20世紀山水畫家把視線逐漸轉向城市,作為城市主要景觀的建築物在山水中的位置逐漸提升,還出現了新的山水畫品種—“城市山水”。劉建的作品,相當一部分畫的是農村景色,也有不少以城市風景為題材,這后一部分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城市山水”了。
劉建的水墨畫在表現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作品的構圖嚴謹而有秩序,在空間處理上不拘於文人水墨的布局,適當吸收了西畫的構成原理。他主要用黑、白、灰來構造畫面,輔以輕淡的色彩。他得心應手地處理黑白灰的層次和塊面,尤其善於在畫面上用墨色和留白,在墨和色的輕重濃淡及相互的交錯中形成獨特的色調效果。
劉建的畫有鮮明的藝術基調,讀者在他的每一幅作品前面,在欣賞他的水、墨和色的交響時,都能領會他的意圖,明白他要強調的主題。
傳統文人畫以一波三折的線為手段,在線的曲折變化中表現韻律與節奏,顯示格調和趣味。劉建卻多用帶有構成意味的直線,在線的長短橫直的交替中,使其產生力度和美感,形成與一般承繼文人傳統水墨畫不同的“異趣”。藝術創造貴在有變化,不能千人一面。水墨畫的表現手段應該是多元的。劉建筆下構架清晰的畫作,予人以一種清新的美感,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
形成劉建特有的水墨語言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原因之一是他早期從事版畫創作。他在版畫創作上取得過驕人的成績,他的不少版畫作品是以皖南水鄉景色為題材的,也多在黑白灰中做文章,而且他之所以在版畫領域嶄露頭角,得益於他借鑒和吸收了水墨畫的造型語言。所以說,他從版畫過渡到水墨畫創作是個自然的轉變過程。在這轉變過程中,他一方面努力領會和掌握水墨語言的特點;另一方面,他也努力把版畫中的一些造型因素融入水墨語言的結構之中。由此,形成劉建水墨畫的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點。
在無限廣闊的水墨天地里,劉建構造了自己的小天地,他在愉悅和興奮中施展自己的才智,不斷完善自己的藝術創造。
楊曉陽(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原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劉建選擇了一個非常難畫的題材,他把建築畫到這種程度,之前沒有見過;在當下進行橫向比較,他也是非常出色的。他以前有很好的版畫基礎,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現在,他在以傳統筆墨表現新的題材方面已形成了他獨特的語言,所達到的成果可以向中國、向世界展示。
大灣村農家新居(中國畫)劉建
大灣村農家新居(中國畫)劉建
周韶華(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著名美術家)
我對於劉建把建築藝術的精華轉換為水墨藝術並帶給人“凝固音樂”之感而欽佩。這些作品的形式不僅含有神韻美的意味,而且能喚起人們尊重古代建築,實質也是尊重古代文明的文化精神。
劉建的水墨建築藝術拓寬了山水畫的樣式,不僅使山水畫由內容到形式進行轉變,而且實現了從題材到主題的轉換,拓寬了山水畫藝術的視覺領域,使中國水墨畫走進了多元共生的新天地。
劉建的水墨畫語言實現了在黑白灰的組合中,把人們帶進純真的大自然,使人感受到結構美的力量。他的藝術不是直白的,是暗喻的,是幻覺,是生命與詩的交響,是意念的閃光,是色與光的變奏,是更能接近造物核心的美的形式。
東歐小鎮·二 180×70cm 2020年 劉建
東歐小鎮·二 180×70cm 2020年 劉建
東歐小鎮·六 180×70cm 2020年 劉建
東歐小鎮·六 180×70cm 2020年 劉建
尼瑪澤仁(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著名國畫家)
建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如何把建築本身的藝術精髓以及它蘊含的歷史氣息、文化底蘊抽出來,同時又以中國繪畫精神和藝術表達方式展現給觀眾,至今仍然是一個新課題。從這一意義上說,劉建是這一行列的先行者。他憑藉自身的學養、靈氣,在藝術苦旅中求索、攀登,行萬里路寫生,解讀人類各個歷史時期的雄偉建築,將版畫的簡練、西畫的精準、中國畫的灑脫融為一爐,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語言,他的作品把人帶進神韻美的意境,喚起人們對歷代文明精神的仰視。
他在多樣的圖式和表現手法上積極探索,尋求創新,以開放的眼光在多元化的複合結構中,以全新的方式呈現中國畫的視覺源泉,為今天中國畫的發展變革建立起新的審美價值體系,使中國畫表現世界並與之對話、溝通多元文化的共識找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劉健(中國美術家協會巡視員)
藝術美學是有取向的。作為一個藝術家,劉建是有才情同時又非常理智的,他對於經典、莊嚴、人文方面的尊崇,透射著他對自己藝術價值取向的堅守,包含著他個人很有力的、睿智的思考,大家在看他畫的時候讓我們感受到他畫面的莊嚴、肅穆同時還有一種沉鬱厚重。劉建對中國畫傳統的一種解讀和他自己踐行的一種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他對於美學和藝術價值取向的選擇和堅持。他用中國的筆墨的敘述方式讓我們看到中國畫創新的未來的許許多多的可能性,這在劉建的繪畫當中是很重要的。
卡羅維瓦利 68×68cm 2020年 劉建
卡羅維瓦利 68×68cm 2020年 劉建
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報》總編輯)
中外建築這些原本難以融入中國畫語言系統的景觀,在劉建筆下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它轉變成為一種水墨淋漓的視覺效果,從而很好地解決了畫面的形式語言與表現內容之間的矛盾,實踐了“筆墨當隨時代”的命題,進一步拓展了水墨的語言空間,對於今天中國畫的發展與演進有著較為積極的啟示作用。
回顧中國水墨畫在20世紀的發展歷程,我們有理由相信類似劉建這樣的“中西融合”實驗,在新的世紀里,將會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經過歷史和時間的考驗,成為傳統中新的養分。我相信,劉建將會成為其中優秀的一分子。
老城人家·1·澳門 68×68cm 2020年 劉建
老城人家·1·澳門 68×68cm 2020年 劉建
李一(《美術觀察》主編)
探討西方建築和水墨畫的結合是一個難題,而劉建的作品拓展了中國畫的表現空間,而且他的畫在寫實的同時又是寫意的,在難以表現的建築題材中注入了生命、產生了節奏,我覺得他的畫對當今中國畫里唯筆墨的講法有校正作用,特別在當今中國畫發展的進程當中把大量的建築入畫也是對中國畫題材的擴大。
老城人家·4·羅馬 68×68cm 2020年 劉建
老城人家·4·羅馬 68×68cm 2020年 劉建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
我認為劉建的建築題材作品既重視藝術形式又重視建築的精神內涵,把節奏感、韻律感和歷史感、滄桑感結合起來了,他豐富了中國水墨建築畫的表現語言,創造了一套自己的筆墨的樣式,他的畫像格律詩一樣非常嚴謹,同時又有自由詩的變幻節奏。他的線條就像“刀”刻的一樣,還有他製造的特殊的效果都是一般的傳統的水墨畫沒有的,就是界畫也沒有的。再有虛實處理,他以建築為主體。傳統山水多將建築作為山水的點綴、陪襯、背景,而他畫面里少有的山水卻作為建築的陪襯,而且我覺得他基本上把建築當成是山水畫在畫,有那種崇高感、宏偉的氣質。
我認為劉建不僅是開拓了一個外國的建築畫的題材,而且豐富了中國畫水墨畫的表現語言。國外的這些觀眾對中國的傳統山水畫不太理解,尤其是那種程式化的山水他們不欣賞。但是劉建的作品通過一些外國的建築,把中國核心的東西、中國的筆墨、中國的寫意精神滲透到了作品當中,可以說以外國觀眾更容易接受的形式來傳播中國傳統,來表現他個人的情感,我覺得這是中國水墨畫走向世界的一大趨勢,劉建給了我們一個新鮮的經驗。
羅馬台伯島 68×68cm 2020年 劉建
羅馬台伯島 68×68cm 2020年 劉建
尚輝(《美術》雜誌主編)
劉建的建築題材作品,實際上是21世紀以來中國畫表現國外建築一個新的發展和新的飛躍。在表現國外的建築方面,過去多是把這些建築當做山水中的點綴,而把建築作為畫面主體、完全將建築本身呈現在畫面上,這不僅僅是對筆墨的一種考量,還是對畫面空間結構重新調整的一種考量。中國畫講究蒼茫感,講究筆墨的個性和意境。劉建畫這樣大體量的建築,給予我們帶來的中國畫的審美品格是一種莊嚴、肅穆和崇高,甚至一種神秘感。我認為在中國畫語言尤其是在表現建築程式語言上,劉建做出了很多有力的探索。
捷克小鎮百威 68×46cm 2019年
捷克小鎮百威 68×46cm 2019年
丁寧(北京大學教授)
如何以中國畫的載體去表現建築、尤其是西方的建築,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課題,劉建在這方面是有長期積累的畫家,是一個代表人物。他是西畫的修養加上國畫的修養,即畫的是某一個特定的景,這個特定的景完全又是用中國畫的味道來體現,看了讓人怦然心動。
高天民(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劉建的作品有一種靜謐、崇高、神秘感,有一種永恆性,這是他的藝術性格、審美觀的反映。
當代畫家如何表現當代的生活環境、人與都市的關係?看了劉建的作品以後,我覺得他形成了一種比較完整的方式,他的作品完整性非常好,特別是用水墨來表現建築,處理得非常好,他能夠取得這樣的一種自己的方式跟他非常廣泛的修養是有關係的。他的這種表現方式特別是對都市山水這樣一個命題,是一個突破。
無題 138×68cm 2019年
無題 138×68cm 2019年
王平(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信息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報》執行總編輯)
劉建的建築水墨畫跟界畫沒有太大的關係,應該說他還是現代美術的產物,他採用更多的是寫實的方法,雖然他用的是水墨技巧,但又不是傳統的水墨山水畫的方式。他做這樣的探索和實驗,在中國的畫壇當中也沒有多少資料可以借鑒,應該講這是文人畫在20世紀的背景下,中國畫向現代水墨畫發展中帶來的一個新方式。劉建找到了他自己的根據地。我覺得一個畫家有自己的根據地非常重要。
我認為劉建作品有這樣幾個美:一是人文之美;二是建築之美;三是寧靜之美,他的繪畫裡面把古典建築中的肅穆、和諧、神性能夠在他的畫面當中傳達出來,而且給我們一種偉大的美感;四是歷史之美;五是新水墨語言之美。他有很多作品是把很清晰的具象寫實手法跟抽象的墨塊、色彩結合起來,特別是對線條積點成線,有時候還用一些扁平的闊筆線,這跟傳統繪畫的線完全是不一樣的,這是一種新的水墨畫的方式。
伊斯坦布爾·1 48×60cm 2019年
伊斯坦布爾·1 48×60cm 2019年
陳明(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報》副總編輯)
劉建老師的水墨畫很難歸納入一種既有的模式當中,我覺得他的畫更像是以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所構成的新的繪畫圖式,這種圖式既與傳統相連又與西方繪畫存在著必然的聯繫,這確實是他的過人之處。從他的所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歷史和文化的思考,他的作品並不是簡單地描繪建築,而是在畫面的背後將人文的思考與古老的遺存融合起來,所以從這點上我認為他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觀念的畫家。

作品欣賞


劉建 19張
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