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鵬
明代尚書
楊一鵬,字大友,號昆岑,臨湘雲溪(今岳陽市雲溪區)人。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初任成都司李。任內,播州(今貴陽遵義)一帶出現動亂,朝廷欲調兵圍剿。楊一鵬主張採取安撫政策,結果未動一兵而使播州平定。不久,一些在四川採辦“皇木”的差吏乘機敲詐地方百姓,致使民怨四起。他聞訊后,立即命令統一價格,不許亂派,毫不留情地打擊不法行為,贏得了四川百姓的信賴。由於楊一鵬在四川政績顯著,被升為吏部郎中。他執政掌權,量才授官,謝絕謀私慾圖進身之人,又升任大理寺丞。 楊一鵬大義正直的行為,使貪官污吏恨之切齒。一貫陷害忠良的魏忠賢,結黨害楊未果后被誅,朝廷更加信任楊一鵬,稱他才高德厚,授為兵部左右侍郎,署尚書事。
楊一鵬(?~1635),字大友,號昆岑,湖南臨湘雲溪(今岳陽市雲溪區)人,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初任成都司禮。任內播州(今貴陽遵義)一帶出現動亂,朝廷欲調兵圍剿。楊主張採取安撫政策,結果未動一兵而使播州平定。不久,一些在四川採辦皇木的差吏乘機敲詐地方百姓,致使民怨四起。楊一鵬聞訊后,立即命令統一價格,不許亂派,毫不留情地打擊不法行為,贏得了四川百姓的信賴。
楊由於在四川政績顯著,被升為吏部郎中。他執政掌權,量才授官,謝姐謀私慾圖進身之人,又升任大理寺丞。楊的行為使貪官污吏恨之切齒。一貫陷害忠良的魏忠賢,結黨害楊,後魏忠賢被誅,朝廷更加信任楊一鵬,稱他才高德厚,授為兵部左右侍郎,署尚書事。楊不懼權勢,冒死直諫,寫有《直陳朝政疏》,檢舉官員中的腐敗行為。
崇禎八年(1635),農民起義軍攻克鳳陽,焚毀了皇陵,皇上震怒。李守錡等趁機上書,告楊瀆職,楊被處死。
楊的長子昌朝著《忠冤錄》為其鳴冤,崇禎十六年(1643)春,皇上念其前功,詔復原職。
楊有《陽春閣疏稿》、《運事摘要》等著作行世。
《薛濤井》
作者: 楊一鵬(明)
古井臨江思有餘,荒亭寂寂傍樵漁。
總有黃鸝空自語,須教芳草亦憐渠。
靈心黛色成幽賞,天外峨眉似不如。
【出處】明天啟元年(公元一六二一年)刻本《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九。
他天性耿直,幼時聰明好學,詩書過目不忘。
他不懼權勢,冒死直諫,寫《直陳朝政疏》,檢查官員中的一些腐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