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強度

勞動強度

馬克思認為:“勞動強度是勞動的內含量或勞動的密度,增進勞動的強度,意思就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增加勞動的支出。”勞動強度是一個容易進行主觀感覺而不容易進行理性抽象的概念。過去,人們往往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勞動強度:主觀感覺和工作量密度。

傳統觀念


馬克思認為:“增進勞動的強度,意思就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增加勞動的支出”,他還將勞動強 度定義為勞動的內含量或勞動的密度,並認為:“提高機器的速度,和擴大同一勞動者照管的機器的範圍”、“提高勞動的緊張程度,更加細密地填滿勞動時間的微孔”、“增進勞動的規律性、劃一性、秩序性、繼續性和能量”(《資本論》第1卷第438頁)等都可提高勞動強度。
勞動強度
勞動強度
然而,勞動的內含量或勞動的密度是什麼內涵,他並沒有闡述清楚。
勞動強度是一個容易進行主觀感覺而不容易進行理性抽象的概念。過去,人們往往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勞動強度。

兩個方面


主觀感覺

勞動者主觀感覺的緊張性、疲勞性和痛苦性。一般來說,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觀感覺越緊張、越疲勞、越痛苦,其勞動強度就越大。然而,主觀感覺畢竟只是對客觀事實的主觀反映,而不是客觀事實本身。由於人的主觀感覺受眾多內部或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和不準確性。勞動強度應該是一個客觀的量度,主觀感覺的勞動強度不能作為衡量勞動強度的客觀依據。

工作量密度

勞動過程所完成的工作量密度。工作量密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工作量。如果單是從工作量密度來確定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就意味著犯了兩個錯誤:①把勞動強度等價於勞動密度,事實上,勞動密度的提高既可以通過提高勞動強度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提高勞動複雜度來實現;②把勞動量等同於工作量,事實上,工作量與勞動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函數關係。

勞動總價值量


馬克思把勞動的持續時間稱之為勞動的外延量,把勞動在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勞動價值量稱為勞動的內含量或勞動的強度(《資本論》第1卷第437頁)。根據以上思路可得勞動總價值量=勞動的內含量×勞動的外延量
馬克思認為,勞動量的度量單位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並把勞動者在標準狀態下的勞動內含量定義為1,非標準狀態下的勞動內含量可折算成標準狀態下的勞動內含量的一定倍數,勞動價值量就等於勞動時間(外延量)乘以這個倍數。顯然,這種理解只能進行定性分析而無法進行定量分析。
勞動強度的數學定義
勞動量由主勞動量與附加勞動量兩個分量構成,但是,由於主勞動與附加勞動並不一定同步發生,勞動密度並不等於主勞動密度與附加勞動密度之和。
Ql=Qlt+Qlb?
=Mlt×Tt+Mlb×To (1)
因此勞動密度:
Ml=Mlt+Ml×To/Tt (2)
由此可見,勞動密度不僅與主勞動密度、附加勞動密度有關,而且還與全部時間與勞動時間之比值有關。
勞動強度的提高,對於勞動對象來說,加大了勞動者作用於勞動對象的力度(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就是加大了大腦對於第二信號系統的處理力度),表現為工作量密度在增大;對於勞動者來說,加大了內部生理、心理和精神的緊張性和痛苦性,表現為勞動者用於補償勞動耗費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在增加。然而,勞動強度在抽象意義上的真實內涵究竟是什麼呢?應該怎樣對勞動強度的概念進行精確定義呢?
顯然,加大勞動者作用於勞動對象的力度,就必須提高主勞動密度,同時,勞動者的機體內環境要保持相對穩定。由此可見,提高勞動強度實際上就是提高主勞動密度,並維持附加勞動密度的相對不變。因此,對勞動強度做出如下精確定義。
勞動強度:主勞動密度與附加勞動密度之比值,稱為勞動強度,用I來表示,即
I=Mlt/Mlb (3)

幾點說明


關於勞動強度的幾點說明
(1)勞動強度是一個沒有量綱的量。
(2)當等比例地提高主勞動密度和附加勞動密度時,勞動強度不變。
(3)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如果是個變數,可按下式計算出在時間區域(t1,t2)內的平均勞動強度
Io= ∫I(T)dT/(t2-t1) (4)
(4)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適當的腦力勞動可能會有利於調節和改善機體內環境,從而轉化為一種附加勞動,以減輕體力勞動的強度;同理,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適當的體力勞動可能會減輕腦力勞動的強度。
(5)對於純體力勞動者來說,由於幾乎沒有精神因素的參與,因此他所消耗的勞動潛能只有食物能量型勞動潛能,即勞動者機體所消耗的食物能量就可完全地補償其主勞動量和附加勞動量的消耗。不過,純體力勞動在人類勞動中幾乎是不存在的,任何體力勞動都或多或少地有精神因素的參與。

影響因素


勞動對象因素
1、勞動對象因素。包括工作性質與工作量密度,其中:①工作性質主要由生產系統的崗位或工種來決定,它與勞動能力的相容性決定著勞動者外部環境的優劣,決定著體力勞動者的動作力度、速度和技巧難度,決定著腦力勞動者遵循的思維方法和邏輯處理程序等,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勞動強度。②工作量密度的提高意味著惡化了勞動者原有的外部環境,從而提高了勞動強度。勞動者的體力輸出功率可以近似反映出人體肌肉和神經的運動強度。以工人操作機器為例:體力輸出功率主要由機器的控制器的活動阻力和活動頻率、控制器與操作者的相容性等來決定。腦力勞動者和生理力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比較難以確定,通常只能根據勞動者的主觀感覺、工作量的完成情況以及補償勞動耗費的生活資料量來粗略地估計。例如,以賣血謀生的人在抽完血以後,必須及時地補充食物營養,並好好休息和精神調養,才能恢復其原來的健康狀態,如果他一次性抽血的劑量增大,其生理力勞動的強度就會增大,那麼他就必須補充更多的物質營養和精神營養;產婦的年齡越大、胎兒越大,其懷孕過程和生產過程的勞動強度就越大,如果遇上難產,就會更加明顯地增大生理力勞動的強度。
勞動工具因素
2、勞動工具因素。包括機器的操作力度、速度、技術難度、容錯性能、宜人特性等。勞動工具的發展通常體現在勞動工具越來越適合於人的使用,意味著改善了勞動的外部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例如,提高機器的容錯性能和宜人特性,降低因操作失誤而給生產和人身所帶來的危害程度,簡化機器的控制程序,改進機器運轉的控制設備和監視設備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勞動強度。
勞動自然環境因素
3、勞動環境因素。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處的外部環境,它分為勞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1)勞動的自然環境包括氣候條件、溫濕度、噪音、照明以及空氣中的氧、灰塵和有毒物質的含量等。對於同一勞動內容,在不同自然環境下將會產生不同生理、心理和精神效應,體現出不同的勞動強度: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勞動強度較大;在宜人的自然環境下,勞動強度較小。例如,環境溫度在20~30℃範圍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當環境溫度低於20℃或高於30℃時,勞動者都將表現出較高的勞動強度。環境的濕度太大(高於90%)或太小(低於10%)、亮度太大或太小、色彩太鮮艷或太暗淡等都將有損於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提高了勞動強度。
勞動社會環境因素
(2)勞動的社會環境包括人際關係、生產管理制度、工資待遇、思想潮流等。例如,當人際關係處於緊張狀態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心理和精神緊張程度就會增加,從而產生額外的勞動強度。同樣,工廠的生產管理制度、社會的思想潮流等也會影響勞動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從而影響勞動強度。
由此可見,勞動條件優良本身就意味著勞動強度低,勞動條件惡劣本身就意味著勞動強度高。馬克思在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進行定義時,確立了三個基本的約束條件:①社會現有的標準生產條件;②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度;③社會平均的勞動強度。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個和第三個基本約束條件是重複的,即“社會平均的勞動強度”本身就包含著“社會現有的標準生產條件”所代表的內容。事實上,增加工作量密度但改善勞動條件,或者減少工作量密度但惡化勞動條件,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可能並不發生變化。
生理狀態特徵
影響勞動強度的內部因素可分為生理、心理和精神狀態特徵三個方面。此外,勞動時間(或作息率)和老弱病殘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影響勞動強度的內部因素,因為它綜合體現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狀態特徵對勞動強度的影響情況。
1、生理狀態特徵。人作為一種高級的生物,有其固有的、普遍的生物規律,在勞動環境的布置、生產資料的設計、作息時間和作息率的安排中都應考慮人體一般的生理狀態特徵,都應符合人類的一般生物規律。如果違背其生物規律,機體的內環境就無法適應勞動過程的要求,從而體現出較大的勞動強度。一般來說,夜裡勞動比白天勞動體現出較大的勞動強度;持續進行同一勞動比交替進行不同勞動體現出較大的勞動強度;不斷變更作息時間,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從而體現出較大的勞動強度。不過,人與人的生理狀態特徵及其變化規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有些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在夜裡勞動比在白天勞動體現出較小的勞動強度。
心理狀態特徵
2、心理狀態特徵。影響勞動強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興趣與愛好、氣質與性格等。人在從事與自己喜歡的事物、愛好的行為和感興趣的知識相關的勞動時,就會表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不同氣質的人所具有的內部心理環境適應於不同性質的工作,從而體現出不同的勞動強度。例如,多血質抑鬱質的人在從事複雜而多變的工作時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膽汁質和粘液質的人則會體現出較高的勞動強度;性格外向的人在從事社交活動時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而性格內向的人在從事具體業務工作時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理智佔優勢的人在從事科學技術工作時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而情緒佔優勢的人在從事文學藝術工作時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獨立性強的人在獨立開展工作時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順從性強的人在配合別人工作時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
精神狀態特徵
3、精神狀態特徵。影響勞動強度的精神因素有情感、認識與意志。當人的情感(即情緒、慾望與感情)處於良好狀態時,幹什麼工作都會覺得輕鬆自如,幹完后也不覺得疲倦。當人正確認識某一工作的重要意義時,就會對這一工作表現出較高的興趣,從而體現出較低的勞動強度。相反,如果認為某一勞動無益於自己,或者認為是低人一等的事情,是承受懲罰的一種方式,那麼他就會體現出較高的勞動強度。

勞動時間

4、勞動時間(或作息率)。隨著勞動時間的不斷增長,由附加勞動量建立和維持的機體內環境就會逐漸衰竭,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生活資料的補償,就會逐漸加速主勞動量的耗費,使部分主勞動量轉化為附加勞動量,這就必然提高勞動者的勞動強度。一般來說,當工作量密度基本不變時,勞動強度與作息率有一定的函數關係。
老弱病殘因素
5、老弱病殘因素。對於老弱病殘的勞動者來說,其機體內環境低於正常水平,在進行相同勞動時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主勞動量,用於補償和替代機體內環境的缺陷和不足,這就必然會提高勞動強度。
馬克思所理解的勞動強度

緊張程度


勞動的緊張程度,表現為在一定時間內勞動者在創造物質產品和勞務中所消耗的勞動的量。馬克思說:提高勞動強度就是“在同樣的時間內增加勞動消耗,提高勞動力的緊張程度,更緊密地填滿勞動時間的空隙,也就是說,使勞動凝縮到只有縮短了的工作日中才能達到的程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49頁)。

外延量


勞動強度是勞動的內含量,而工作日的延長則是勞動的外延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者的經驗積累,勞動的外延量可以轉化為勞動的內含量,即隨著新的機器和技術的採用,工作日可以縮短,但勞動的強度卻可能提高。

勞動生產率


在商品生產條件下,勞動強度較大的一個工作日比時間相同但勞動強度較小的一個工作日能生產更多的產品,並會形成較大的價值量。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雖然也表現為同一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但並不增加產品的價值總量,單位產品的價值量還會減少。

勞動時間


形成商品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平均的(或中等的)勞動強度下耗費的時間。勞動生產率增長了,如果平均勞動強度的水平不變,生產一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會降低,從而單位商品的價值也會降低。就不同的國家來說,平均勞動強度是不同的。因而會使價值規律在不同國家的應用有所變化,一個國家的強度較大的工作日,比另一個國家的強度較小的工作日,在同一勞動時間內會生產出更多的同種商品,生產出更多的價值,並表現為更大的貨幣額。

資本主義剝削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提高勞動強度,是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榨取更多剩餘價值的一種重要方法。由於工人階級的長期不斷鬥爭,迫使資產階級國家規定工作日的長度,資本家不能任意延長勞動時間,因而他們更多地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強度來提高剝削程度。起初,資本家主要靠提高機器運轉速度,擴大工人看管機器的數量,從而增加體力勞動強度的辦法,來增加剩餘價值的數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動化技術的採用,工人的體力勞動強度可能有所減小,但腦力勞動的強度則可能大量增加,因而生產的剩餘價值更多,工人受剝削的程度更深。

發展手段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的主要手段是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不是靠延長勞動時間和提高勞動強度。但是,在生產技術發展的一定階段,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平均的勞動強度也有可能提高。不過,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採取逐漸縮短勞動時間,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報酬,來補償勞動力的消耗,保證勞動者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