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腐婢的結果 展開

腐婢

腐婢

腐婢,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的莖、葉。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瘧疾,泄瀉,痢疾,醉酒頭痛,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創傷出血。

別名


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涼粉葉、鐵箍散、六月凍、臭黃荊、觀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樹、糯米糊、捏捏糊、墨子稔、豆腐木。

入葯部位


莖、葉。

性味


苦、微辛,寒。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瘧疾,泄瀉,痢疾,醉酒頭痛,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創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酒醉不醒:(腐婢)葉9g,葛花6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2、治痔瘺下血:腐婢葉焙乾研末,每服3g,米湯送下,每日3次。(《食物中藥與便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採集加工


春、夏、秋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豆腐柴,直立灌木,植株高2-6m。幼枝有柔毛,老枝漸無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5-2cm;葉片卵狀披針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卵形,有臭味,長3-13cm,寬1.5-6cm,基部漸狹,全緣或具不規則粗齒,先端急尖至長漸尖,無毛或有短柔毛。聚傘花序組成塔形的圓錐花序,頂生;花萼杯狀,綠色或有時帶紫色,密被毛至幾無毛,邊緣常有睫毛,5淺裂;花冠淡黃色,呈二唇形,裂片4,外被柔毛和腺點,內面具柔毛,尤以喉部較密;雄蕊4,2長2短,著生於花冠管上。核果球形至倒卵形,紫色,徑約6mm。花期5-6月,時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或林緣。分佈於華東、中南及四川、貴州。

藥材鑒別


莖枝圓柱形,淡棕色,具縱溝,嫩枝被黃色短柔毛。葉對生,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長2-7cm或更長,寬1.5-4cm,先端尾狀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漸狹,下延;邊緣中部以上具不規則的粗鋸齒,淡棕黃色,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約1cm。偶見殘留黑色圓形小果。氣臭,味苦。以莖枝幼嫩、葉多者為佳。

相關論述


《本草經集注》:“療瘧有效。亦酒漬皮,療心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