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蠻
胡蠻
胡蠻(1904.6~1986.6)男,原名王毓鴻,又名王鈞初。筆名胡蠻、苦力、祜曼、華普等。河南扶溝縣人。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
1929年畢業於北京國立藝專,曾赴蘇聯列寧城藝術學院油畫系學習。193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際革命美術家同盟執行委員會委員。回國後任教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歷任中國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論著有《中國美術史》、《論神及其他》等。
1904年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城南大街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父王方田,曾任清朝廣西舊城知府;父親王吉力,工書善畫,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畫家。
1925年於開封師範學校藝術系畢業。同年考入北平國立藝專西畫系。1929年畢業后留校任教。後任《世界日報· 美術周刊》編輯。1930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1932年任中國美術家聯盟常委書記,左翼文化總同盟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在魯迅指導下,參加了在巴黎舉辦《中國革命美術展覽》的籌備工作。這一時期,他撰寫出版了《辯證美術十講》、《中國美術的演變》等主要學術著作。同時組織進步藝術團體“糊塗畫會”,與美國作家斯諾、史沫特萊等交往,努力把中國美術介紹給世界人民。
1935年,胡蠻創作油畫《讀〈吶喊〉圖》。此畫由魯迅命名,並為魯迅珍藏。同年8月,他因頻繁的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遂在魯迅、宋慶齡的介紹與資助下赴蘇聯學習和工作。在蘇聯期間,他曾任國際革命美術家同盟執行委員會委員,莫斯科東方文化博物館中國部顧問,並任教莫斯科東方大學中文系。193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5月,胡蠻受黨派遣回到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美術理論研究室主任兼美術教研組組長。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美術史,寫出《中國美術史》。1942年他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是當時最活躍的美術評論家。他先後在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大量學術、理論和評論文章,積極宣傳抗日。1947年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轉戰陝北,后調任晉冀魯豫邊區文聯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胡蠻任華北人民政府圖書古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文委委員兼美術組組長。第一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後,任北京市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胡蠻歷任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兼研究室主任,北京市人民美術工作室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文化大革命”中,胡蠻被打成“中國美術界最老的反動學術權威”。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他帶病出席全國第四屆文代會,后一直從事中國美術史理論研究。
論著有《中國美術史》、《論神及其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