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耀故居

方耀故居

位於廣東普寧市洪陽鎮區東南,為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陸續用二十年時間建成,包括老寨、中寨和新德安里,及紹園。

方耀


又名方輝、方照軒,生於普寧縣洪陽西村(今屬洪陽鎮)。出身行伍,以剿太平軍發跡,官至廣東水師提督。清咸豐元年(1851年),在父親方源率領的鄉團中當副官。六年,回普寧募集鄉勇1000餘人,馳救被太平軍興王陳金缸圍困的父親,初顯聲名。后投清軍,與太平軍作戰,從把總升為都司,賜號展勇巴圖魯,晉參將。十一年,在高州大敗陳金缸。同治元年(1862年)調海南,補瓊州鎮右營都司,署三江協副將。二年在肇慶率兵8000攻打太平軍營壘,太平軍將領鄭金斬陳金缸之頭獻降,方耀因之升為副將,加總兵銜。四年入福建,在平和遭太平軍攻打,被革職。復職后升任南韶連鎮總兵。七年八月,調任潮州鎮總兵。九年,受總督瑞麟委派,開始清辦潮州積案,經過數年,辦理積案數千宗,殺戮近3000名,其中有起義軍、抗官抗租者,也有土豪海盜。凡屬積案牽連的鄉村,都被燒殺焚毀。這就是潮汕民間所稱的“方大人辦清鄉” 。十三年起主持韓江流域十八都疏浚韓江水道,令各縣開浚溪河以保農田,又命疏浚汕頭廈嶺海至舉登一帶水域,並清丈濱海沙田,課稅充作軍餉。同時,義倡辦金山書院及各縣鄉學數百所;開設韓江書局,購刻書籍;在各地廣設善堂,救濟收養孤兒,收埋凍餒乞丐。光緒三年(
屋裡望外
屋裡望外
1877年)調任廣東陸路提督。五年再任潮州鎮總兵,負責潮州、南澳碣石防務,先後修築加固汕頭崎碌等處沿海炮台。九年中法戰爭發生,調欽川駐防。十一年署理廣東水師提督,駐虎門。十七年夏,于軍中中暑昏倒,七月七日卒於任上。

概況


老寨建築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德安里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房屋773間,外置護寨河,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築組群。方耀故居(廣東|揭陽市)位於廣東普寧市洪陽鎮區東南,為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整個德安里分“老寨”、“中寨”和“新德安里”(新寨)三部分。建築布局:老寨為“百鳥朝凰”,中寨與新寨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寨內有祠堂、佛堂、官廳、書齋、卧室、閣樓、蓮池、餐廳、庫房等,房屋數百間,寨前有廣場,寨後有花園,佔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外修“護寨”河,是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僅中寨主座那平面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的大祠堂,橫寬28米,縱深53米,建築面積達1484平方米。德安里1988年被列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築組群。

新裝新生


2003年

2003年9月2日,市政府召開“普寧市旅遊發展規劃研討會”,德安里和老城區文化底蘊深厚,保護和開發並重。11月12日,物業局黨組會討論決定向市政府遞交《關於洪陽德安里保護和開發的初步設想》 。此前物業局就德安里保護開發的問題進行充分調研,形成初步的保護開發方案,與有關方面交流探討,並多次向市領導做了詳細的彙報。局黨組班子內部也達成共識,認為德安里的保護不能再拖,應將此項工作提上議事日程。11月13日,我局向市政府呈交《關於洪陽德安里保護和開發的初步
設想的請示

2004年

2004年7月26日,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將本局關於保護和開發德安里的設想轉發各有關單位徵求意見。11月7日,洪陽鎮將德安里新寨主祠堂內的環衛工人和垃圾分撿場遷至新寨前埕(即從祠堂內遷至祠堂外)。11月12日,市政府召開市文物管委成員會,特邀本局參會。專題討論本局的“德安里保護和開發方案”並由物業局接管。11月22日,原已遷出的環衛工人和垃圾分撿場,重新搬入新寨主座祠堂。

2006年

2006年2月21日,市委副書記李峰和宣傳部庄偉旭副部長來局了解輕紡城啟動情況,無意中談及保護德安里的波折,吳流生局長對此表示極大憤慨。李峰聽完吳流生的彙報后,同往德安里察看,當看到新寨主座成為垃圾分撿場時,李峰感慨萬分,表示要親抓此事。2月2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李峰召吳流生局長商談德安里事宜,告知此事已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彙報,同意將此事列入議事日程。4月21日,下午,李峰副書記召吳流生局長商議德安里事宜。告知市委、市政府已達成共識,德安里由物業局接管,將於近期成立領導小組。 8月15日,市委召開德安里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李峰副書記主持,許麗珠常委、秦雯副市長以及文廣新局、房管、旅遊、財政、環保、城建、物業等成員單位參加。會上通過《關於普寧市德安里保護開發工作方案》,同意將方案提交市委、市政府聯席會議審議。

2007年

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12月18日,我局向市機編委呈交《關於設立德安里物業管理處的請示》 ,申請設立我局屬下股級事業單位德安里物業管理處,要求人員編製11名,其中領導職數3名。12月 5日,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攝製組選擇以德安里為背景,拍攝普寧南山英歌舞。12月28日,市機編委對我局《關於設立德安里物業管理處的請示》作出批複,同意設立普寧德安里物業管理處為本局屬下股級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製8名,其中領導職數3名,經費由市財政核補。12月30日下午,物業局長吳流生、紀檢組長張煉滿前往德安里召開方氏老人代表座談會,商定並討論有關事項。吳流生局長提出如下三個話題:一是維修德安里,為慎重起見,要請一個地理先生,由老人們推薦;二是德安
花園
花園
里“三寨”建設的來龍去脈,包括主持人、因由、出資等,解決目前籠統的說法“德安里是方耀的府第”的說法;三是從方氏族譜看,二品以下的官不少,有否依據,在哪裡?與討論的八位方氏老人代錶針對吳局長提出的議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商定並提出以下看法:
一、地理先生由老大們協商后再告知。
二、編修方氏族譜,在座的老人代表都沒有參加,不知如何考證。
三、 “三寨”各自的提法:
1、老寨。由方耀主持興建,六兄弟共同出資,按出資和戶數多少分配(方耀出資較多)。后因二房不夠住,二房(方耀)增建后七座。
2、中寨。由方勛主持規劃,並出資建主祠堂及寨后一幢兩層小樓(后被日機炸毀),其餘由16個兒子各自籌資建設,至今還有三座厝地未建。
3、新寨。因二房人丁增加,方耀收養20個兒子,老寨已容不下,故興建新寨。另外,新寨的阿婆祠後由方十三興建。

2008年

方耀故居
方耀故居
1月4日,根據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文件《關於開展廣東省古村落專項工作的通知》(粵文聯【2007】82號)的要求,我局將德安里有關材料上報,申請將德安里列為“廣東省古村落”。註: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是中宣部批准的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實施的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批准號02@ZH010。 《廣東省古村落》專項工作屬其子項目。

建築面積

一、佔地面積
老寨:141.2X181.80=25670.16平方米
中寨: 91.7X177.60=16285.92平方米
新寨: 120X145.00=17400平方米
三寨佔地面積共:59356.08平方米(摺合89畝)
二、建築面積:
老寨:12389.17平方米
中寨:8171.25平方米
老寨:12169.06平方米
三寨建築面積:32729.48平方米
屋頂
屋頂
1月,德安里老寨書齋作為“德安里老年人活動中心”,由“活動中心”自籌款正式動工修復。將各間房屋戶主標示於德安里平面圖。
3月21日:德安里大門維修預算書上報局基建股。
4月14日:當天下午,陳建初副局長帶領人秘股同志前往德安里召集德安里老人座談會,就《德安里文物徵集辦法》和《普寧市人民政府通告》兩個文件徵求德安里老人的意見。參加座談的老人代表對《通告》中第三條和第八條內容略有異議,我局根據實際對文件做了相應修改。
4月16日:吳局長帶領基建股同志前往德安里老寨,對主座南側祠堂,以及中寨與老寨之間巷道拆通經費做預算。
5月5日:接到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發出的傳真件《關於舉辦〈廣東省古村〉專項工作培訓班的通知》,通知我局負責申報的洪陽德安里在全省參加申報的122個古村落中脫穎而出,經初步遴選擬定為考察對
象。並通知由我局派人參加在東莞市清溪鎮舉辦的《廣東省古村落》專項工作培訓班學習。
5月12日至14日:我局指派副局長陳建初、人秘股杜可風前往東莞市清溪鎮參加“廣東省古村落專項工作培訓班”的學習。該培訓班主要針對該項工作的具體資料收集、整理的實際操作人員培訓,以便理解掌握文本和攝影的實際操作與方法。
5月25日:廣東省民協組織專家考察組到我市洪陽德安里進行“廣東省古村落”專項考查工作。專家組人員有: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葉春生廣州藝博院研究員李煥真、華南理工大學東方建築文化研究所教授張智敏、省民協搶救辦副主任梁文偉、省民協搶救辦黃利鈞。專家組在副市長林曉寒、市物業局長吳流生的陪同下參觀、考察了德安里,專家對德安里古村落建築群的規模和完整性大為讚歎,他們對洪陽德安里正式入選“廣東省古村落”寄予厚望。
6月受南方強降雨雲系的影響,普寧市連降大雨,江河水位猛漲,地面水排泄不 暢,造成位於低洼處的洪陽德安里受浸20小時,積水最深處達1.3米。接此消息后,普寧市物業局領導即帶領15名民兵趕赴德安里,趟著沒過腰際的積水分組勘察險情,及時採取保護措施;同時協助居民轉移物資,清理屋內積水,盡量減少水災 對古村落的損害。7廣東省文物研究員曹勁博士在揭陽市文廣新局局長李振江、洪陽鎮長黃銳添的陪同下,到德安里進行實地考察,審定德安里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

相關內容


從前住過的地方。亦指從前居住過的房子。
這裡有一個誤區,很多人都以為故居是人逝世以後才有的,實則不然。
《楚辭·遠遊》:“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王逸 註:“何必舊鄉,可浮遊也。”晉陶潛《還舊居》詩:“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宋 曾鞏 《救災議》:“屋廬構築之費既無所取,而就食於州縣,必相率而去其故居。”徐遲 《井岡山記》:“在故居之前,草坪之上,留下了一塊石頭。”

內布局院


大門上方懸掛著江澤民1998年2月親筆題寫的“方耀同志故居”的匾額。正堂屋是當年方耀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堂左邊居室是方耀祖母戴氏的住房,右邊是方耀父母的居室,挨近父母居室的的住房。室內分別存放著紅色柏木雕花床和簡單的衣櫃桌凳。北轉角是方飯廳,存放著一張普通的方桌和凳子,當年方十幾口人在這裡用餐,飯廳后側是廚房和豬
牛圈。東南轉角處是鄧家的作坊屋,很寬大,一分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為酒坊。粉坊內至今還存放著一副石磨。南北廂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南廂房一共三間,兩邊是客廳,中間是過廳。北廂房一共五間,緊挨飯廳的那間房屋是小平當年的起居之所,約20平方米,裡面存放著方當年降生的雕花木床及衣櫃,靠窗戶邊擺著十分普通而又不同尋常的一張桌子和凳子,桌面上方耀當年讀書習文用過的油燈和紙、筆、硯至今尚存。其餘四間分別為橫堂屋,是姐姐鄧先烈,妹妹鄧先芙、鄧先群的住房和堆放農具的地方。鄧小平雖然在故居生活只有短短的15個春秋,但養育之地卻令偉人終身難忘,後來他一再囑託“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
故居內原設有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陳列主要分“革命年代”、“建國時期”、“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外事活動”、“休戚與共”“92南方談話”、“多彩情趣”八個部分,展現了偉人光輝的革命歷程。
今天重新拜訪這座被當地稱為“方耀老院子”的三合院,只見粉牆黛瓦、木柱石礎、青石鋪地、院內鐵樹綻花、屋后竹影婆娑,庭前河塘泛綠等自然景色蔚為奇觀,與四周相映成趣,充盈著濃郁的蜀鄉風情。
據說,這院子是經過了鄧家祖輩三代人的努力方才建成。整個院子佔地833.4平方米,共十七間瓦房。北廂房是鄧小平曾祖父鄧心早所建,距今約二百年;正房是他祖父鄧克達所建,距今一百多年;南廂房是他父母所建。解放前鄧小平祖輩三代就住在這裡。鄧小平在此度過了十五載難忘的童年和少年時

故居構成


如今,方耀舊居里辟有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
第一圖片室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最珍貴的照片有三幅
:一幅是鄧小平在法國留學時留影,當時只有十六歲,戴一頂呢帽、西裝革履,英俊瀟灑,成穩而有大志;二幅是(革命烈士)在法國時留影;三幅是旅法共青團支部成員留影,這幅照片再現了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知識分子獻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邁英姿。后三部分是“建國以來”、“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主要介紹鄧小平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共商國是,表現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第二展室分八部分:一部分題為“外事活動”,共三十一幅照片,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鄧小平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外交家,他接見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法國總統密特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美國會見了美國總統卡特等國外重要領導人和知名人士。
第三展室分四部分:“前言”、“親切

景點推薦


故居陳列室―――經中共中央批准建設,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邢同和大師領銜設計,佔地約8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總投資超過1億元。設計創作理念採用傳統與現代手
法相結合,體現小平同志參加革命后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其中陳列室的三個斜坡屋面寓意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歷程,中間高聳的建築為“豐碑”,表示著輝煌的歷史功績及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翰林院子―――距故居1公里,是鄧小平先祖清乾隆年間大理寺正卿鄧時敏的舊宅,建於清代。1909年-1911年,童年的鄧小平在此啟蒙讀私塾,並在此改名為鄧希賢。
德政坊―――是清朝廷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功德而賜造。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毀於“文革”期間,2003年5月重建。重建的德政坊根據原牌坊形質設計,高12米、寬10米、四柱三間,五重檐,立整石門柱,氣派大方,巍峨雄壯。
佛手山風景區―――位於廣安區協興鎮果山村,距鄧小平故居3公里。小平同志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鄧家先孺的墓地就坐落在佛手山的半山腰處,為省級重點文物單位。佛手山滿山遍野種植了廣柑、柚子、蜜桃、枇杷等水果,一年四季群花爭艷,瓜果飄香,成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