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谷村

陳谷村

陳谷村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利川市涼霧鄉,地處利川城西,距市城5公里。200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365元。該村通過因地制宜,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民樂起來,環境美起來,鄉風正起來。

村情概況


陳谷村是該市今年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發展。該村結合地處城郊的實際,重點抓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林果、蔬菜、養魚三大板塊初步形成。明年全村將發展城郊性商品蔬菜基地300畝,發展魚塘60畝。著力發展水上養鴨、水中養魚、塘邊采果的立體化垂釣休閑旅遊觀光農業,同時依託魚塘發展農家樂,村民人均增收可達600元以上。養魚大戶譚中富他家發展了魚塘15畝,年收入達到3萬多元,每畝比種植水稻增收1000多元。
該村重點抓“五改四建三清理一美化一特色”。目前已建成村組公路9.5公里,硬化路面2.5公里,安全飲水工程已經啟動,農村村莊一改過去柴草亂堆、污水亂潑、糞土亂倒、垃圾亂扔、禽畜亂跑的臟、亂、差現象,基本實現了“牆壁美化、衛生凈化、村莊綠化、廁所無害化”。
產業發展了,環境清新了,這個村的鄉風文明也悄然生變了。該村通過多方爭取新建了村級辦公樓。村支“兩委”利用這塊陣地廣泛宣傳科技知識和文明素質教育,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聘請市裡面的農業專家和科技人員講解果樹、蔬菜、養魚等種養殖新技術,推廣新品種,開展文化活動,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致富技能。今年以來,該村先後舉辦了好婆媳評選、抓觀念改陋習樹新風、“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如今這個村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了,村規民約、自治機制有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各中心戶充分發揮情況熟、信息早、到位快、調處活等優勢,主動化解鄰里糾紛,及時調處各種矛盾,做到了小矛盾不出院、大矛盾不出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0畝(其中:田38畝,地42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1畝,主要種植油茶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0戶通自來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3公里。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在縣內、省內。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萬元,佔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頭,肉牛8頭,肉羊7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0.5萬元,佔總收入的10 %;工資性收入.5萬元,佔總收入的10%。農民人均純收入6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3人。[1]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戶,共鄉村人口8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4人。其中農業人口81人,勞動力35人。該村以瑤族為主。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合作醫療72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 88%;享受低保1人(韋華祥)。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路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洞波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公里,距離中學4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黨員1 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土地少,無其他經濟來源。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組織群眾在這珍貴的土地上栽種品種較豐收的飼料草,大力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