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學

客學

客學是2010年9月10日吉安提出的概念。

客學的概念


2010年9月10日
吉安提出“客學”這個概念已經多年。
提出這個概念的主要意義:
一,確立一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屬於中文的總的概念,來概括並指代五千年以來中國人認識客觀自然的歷史,以及中國人認識客觀自然的現在和將來,以取代百把年前“科學”這個翻譯錯誤的偽概念。
二, “科學”這個偽概念,很容易讓別有用心的人用以誤導人,也很容易使人產生誤會,以為中國在引進“科學”這個概念之前,中國根本就沒有“科學”,即,中國人認識客觀自然是從引進了“科學”這個概念之後才開始的。例如,2010年9月6日,在美國留學過的方舟子,就在中國公開地通過媒體進行誤導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幾乎沒有科學精神。科學本身就誕生在國外,是後來才被引進的”,詳細可見:http://news.163.com/10/0906/09/6FSVS55L0001124J.html
三, “科學”之所以是個翻譯錯誤,一是因為,英文單詞Science之涵義所對應的中文,根本沒有任何概念與中文的“科”這個字有任何關係;二是因為“科學”這個單詞,並不能在使用時,使中文與英文完全的緊密相連,在不少情況下,中文在需要表達對應的英文science時,卻不能使用“科學”,從而出現使中文與英文斷鏈的情況,或是出現使中文跛足的情況。
四,英文Science這個詞,解釋比較全面的為Wikipedia,即“維基百科”,網址為: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
現將有關的主要英文文字,及吉安逐段翻譯的中文抄列如下,見【】之內。為便於後面的分析和論證,吉安在中文譯文中保留了Science這個英文單詞,暫既不給出百把年前的譯文“科學”,也不給出任何其它“譯文”,不妨請大家一起動動腦子,看看百把年前的“科學”這個翻譯是否妥當?到底又應該怎樣翻譯Science?吉安僅在翻譯的每段中文後面,用括弧提取了該段中與Science相關密切的中文單詞,以便大家參考:
【Science (from the Latin scientia, meaning "knowledge") is, in its broadest sense, any systematic knowledge that is capable of resulting in a correct prediction or reliable outcome. In this sense, science may refer to a highly skilled technique, technology, or practice.
science來自拉丁語scientia,意思是“知識”,其廣義,系指任何系統的知識,由其可得出正確的預測或可靠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science系指一項高度熟練的技術,工藝,或實踐。(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為:知識、技術、工藝、實踐;片語為:系統的知識)
In today's more restricted sense, science refers to a system of acquiring knowledge based on scientific method, and to the organized body of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 such research. It is a "systematic enterprise of gathering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nd organizing and condensing that knowledge into testable laws and theories".
就今天更加嚴格的意義來說,science系指以science的(scientific)方法為基礎獲取知識的體系,並系指通過這樣研究獲取知識的組織機體。它是一個“收集有關世界的知識的系統化的事業,並將知識組織、凝聚成可測試的法則和理論”。 (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為:知識;片語為:知識的體系、知識的組織機體、世界的知識的系統化的事業)
This article focuses upon science in this more restricted sense, sometimes called experimental science, and also gives some broader historical context leading up to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science."
本文著重於限制更嚴格意義的science,有時,被稱為實驗science,並給出某些更廣泛的歷史背景,引導現代對science這個詞的理解。(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為:實驗)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Enlightenment, "science" had more-or-less the same sort of very broad meaning in English that "philosophy" had at that time.
從中世紀到啟蒙運動,在那個時代,"science"在非常廣義的英文里,多多少少有著與“哲學”相同的意思。(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為:哲學)
By the early 1800s,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eventually evolved into what is today called "natural science") had begun to separate from "philosophy" in general.
19世紀初,“自然哲學”(它最終捲入今天的稱之為“自然science”)總的來講,已經與“哲學”開始分開。(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為:自然、哲學;片語為:自然哲學)
In many cases, "science" continued to stand for reliable knowledge about any topic, in the same way it is still used in the broad sense in modern terms such as library science, political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在許多情況下,"science"繼續代表著任何主題相關的可靠的知識,同樣仍然在廣義上使用於現代語言,例如圖書館science,政治science和計算機science。(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片語為:可靠的知識)
In the more narrow sense of "science" today, as natural philosophy became linked to an expanding set of well-defined laws (beginning with Galileo's laws, Kepler's laws, and Newton's laws for motion), it became more common to refer to natural philosophy as "natural science".
就今天更狹義的"science"來講,自然哲學變成了與擴展了的一系列定義完好的法則相連,從伽利略定律,開普勒定律,牛頓定律開始為其動因,它變成了更常見的系指自然哲學,如同“自然的science”。(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為:自然;片語為:自然哲學)
Over the course of the 1800s, the word "science" become increasingly associated mainly with the disciplined study of the natural world (that is, the non-human world). This sometimes left the study of human thought and society in a linguistic limbo, which has today been resolved by classifying these areas of study as the social sciences.
在過去的19世紀的過程中,"science"日益成為主要與自然世界(即非人類世界)相關的嚴格的研究。而因此,有些時候,將對於人類思想和社會的研究置於語言學的跛足狀態之中,這一點,今天已被解決,在這些領域被分類為社會sciences的研究。(該段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為:社會;片語為:自然世界、人類思想和社會)】
將前面各段後面提取的與science相關的中文單詞、片語列下,排列先後順序按出現次數的多少:
1,知識,7次。
2,自然,5次。
3,自然哲學,3次。
4,哲學,2次。
5,自然世界,1次。
6,系統的知識,1次。
7,知識的體系,1次。
8,知識的組織機體,1次。
9,可靠的知識,1次。
10,世界的知識的系統化的事業,1次。
11,社會,1次。
12,人類思想和社會,1次。
13,技術,1次。
14,工藝,1次。
15,實驗,1次。
16,實踐,1次。
由上可見:
四-1,以上各段的所有英文文字中,沒有一個單詞,與中文百把年前翻譯的“科學”這個中文單詞有任何關係!尤無任何概念與中文的“科”字相關。
四-2,很明顯,“科學”這個中文單詞,徹頭徹尾地脫離了英文science的本意、聯意、轉意,並完全不顧其歷史的沿革與變化,生編硬造出來的一個中文單詞。這,與相同時期翻譯“共產主義”那個單詞是完全一樣的翻譯錯誤。
四-3,按以上英文原文對science這個單詞的解釋,主要是與中文單詞“知識”相關,其次與“自然”相關,也就是說,science這個英文單詞的本意,是與中文中的“自然知識”密切相關的。
四-4,中文單詞“知識”的的本意、聯意與轉意,都與中文中的“學”相關,而中文單詞“自然”的本意、聯意與轉意,都與中文中的“客觀”相關,故,吉安多年前所提出的“客學”這個詞的概念,相對於英文的“science”這個詞的概念而言,比起百把年前翻譯錯誤的、什麼都不是的那個“科學”的偽概念,可以清楚、簡單、明了地達意,甚至,其內涵之簡捷、之完美,超過“science”英文原文。
四-5,對比“客學”與“科學”,兩者之間有若干本質性的區別,高低之差有如天壤。
區別一,“客學”具有鮮明的中國本土化中文語言的辭彙特點,一看就可望文生義,就知道它是與客觀自然有關的學問,而“科學”則明顯是洋化的辭彙,並且難知其義;
區別二,“客學”可以毫無問題地、明確無誤地指代中國五千年來對於客觀自然的認識的歷史過程,而“科學”在這方面就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它僅僅是在百把年前才引進到中文裡的,所以,要使用“科學”這個外來詞,去指代中國五千年來對於客觀自然的認識的歷史過程,它就有著天生的四千九百年的缺陷,這在語境的潛意識裡,的確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矛盾的問題,它的確非常容易被用心不良的人所利用,這,也恰恰是方舟子之流,敢於公開地謊稱“中國傳統文化中幾乎沒有科學精神。科學本身就誕生在國外,是後來才被引進的”的重要的原因;
區別三,使用“客學”這個中文單詞,不但可以圓滿地應對science這個英文單詞,不但使中國人自己自信地了解,也可使外國人認識中國自己具有五千年認識客觀的歷史及其輝煌的成就;而使用“科學”這翻譯錯誤的單詞,它僅僅只能是英文science這個單詞的譯文,它既不能圓滿地應對science這個英文單詞,因為它天生的四千九百年的缺陷,更不能使它讓人與中國五千年認識客觀的歷史及其輝煌的成就產生任何的聯想。
區別四,使用“客學”,可長中國人五千年認識客觀自然的歷史及其輝煌成就的志氣;使用“科學”,卻是長外國人的威風,滅中國人志氣的。
五,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人對客觀自然不斷認識的過程的記錄,用吉安的話來講,也就是中國“客學”的歷史過程的記錄,用英文來講,就是中國的science的過程的記錄。
六,在中國“客學”歷史的最初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陰陽” ,有了易經這樣的哲學思想,而“陰陽論”,吉安已經論證過它既領先於世界其它任何國家的哲學,又必將是永恆的正確。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哲學思想可以與其比美。而英文science這個單詞的原意,除了指人類對於客觀自然的認識之外,恰還指有哲學的內涵,而且在science這個概念中將哲學置於其基礎、重要的地位。
七,在中國“客學”歷史的最初時期,通過對客觀自然的認識,並將各種認識又反作用於實踐,中國就已經有了“四大發明”,且而後又有的紡車、地震儀、中醫……,等等,今天仍然在造福於全人類。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文,中國對於客觀自然的認識,都有著或在當時、或至今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的記錄。
八,很明顯,不論中國引不引進“科學”這個單詞,中國已經有五千年認識客觀自然的歷史,這是一個鐵的事實;不論中國引不引進“科學”這個單詞,中國依然不會中斷認識客觀自然的歷史,這也是一個鐵的事實。李約瑟就講過:“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於西方”。李約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譽為“20世紀的偉大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詳細可見:http://baike.baidu.com/view/115045.htm
九,但是,既便有五千年的歷史,既便有外國人李約瑟這樣客觀公正的評價,也還是免不了會有方舟子這樣的“偽科學家”,利用“科學”是在僅僅百把年前從science翻譯過來的中文,這麼一件事情,來製造假像:中國的“科學”歷史,只有一百多年。“中國傳統文化中幾乎沒有科學精神。科學本身就誕生在國外,是後來才被引進的”。
十,綜上所述,吉安強烈建議,所有有見識的、有骨氣的中國人,都應該儘快拋棄“科學”這個翻譯錯誤的偽概念,改為使用“客學”這個正確的概念。
十一,因為使用“科學”這個偽概念,使中國五千年認識客觀自然及其輝煌成就蒙羞的歷史應該儘早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