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茂

周永茂

周永茂(1931.5.15-)核反應堆工程專家。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人。195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58年原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核能進修班畢業。中原對外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長期在反應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線從事設計、研究和建設工作,承擔並完成了國家交給的許多核科研任務:完成了“雙流程堆芯”潛艇核動力堆本體的早期設計方案;主持開展了為生產堆、動力堆、游泳池堆的燃料元件與氚靶元件的首次國產工藝定型工作;參與了高通量堆設計建造和工程的重大決策,該堆的設計特色,國外尚無先例;核工業二次創業期間,領導民用微堆的開發,該堆在國內外各建造4座,贏得了很好的國際信譽和經濟效益。本世紀初主持開發用中子俘獲療法醫治腦瘤的核醫療器械-<醫院中子照射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永茂長期在反應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線從事設計、研究和建設工作。

人物經歷


1931年5月15日,周永茂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
1951年7月至195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機床製造專業學習,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
1955年5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55年9月至1956年9月,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核能進修班。
1958年9月至1971年1月,在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擔任研究室副主任。
1971年2月至1979年2月,在核工業部909基地擔任設計室主任。
1979年3月至1980年3月,在中科院奧菲堆引進辦公室工作。
1980年4月至1987年4月,在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擔任研究室主任、堆所副所長。
1987年4月,在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工作。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70年代,周永茂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建設“高通量工程試驗反應堆”,該堆的功率規模、性能指標均屬國際前列。
20世紀80年代,周永茂主持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固有安全性、以及無人照料運行的民用微型堆。國際原子能機構把中國這一微堆與美國、加拿大同類堆並列為具有親用戶安全特性的核反應堆。
20世紀80年代末,周永茂從事中國援助阿爾及利亞建造重水研究堆工程的技術管理,並於1989—1991年間在堆址施工現場主持安裝工程。
20世紀90年代,周永茂開始專註於跟蹤國際新的癌症二元放射療法—中子俘獲療法(NCT)的相關技術,於21世紀初創設了不同於現在只能選少數病人在核研中心治療而可由醫生執掌建在醫院內的“醫院中子照射器”的思路,並提出了“醫院中子照射器的總體框架設計”。
● 科研獲獎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1978年XX靶的設計與研究全國科學大會
1985年XX工程試驗堆的設計建造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987年XX反應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榮譽表彰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20年登上65周年核工業功勛榜。

社會任職


周永茂擔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第六屆核安全與環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能源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核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兼學術工作委員會兼中國核能動力學會常務理事、副主任、理事長,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兼核技術產業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主任。

人物評價


周永茂是中國核反應堆科學技術事業學科帶頭人、開拓者、奠基者之一,20世紀50—60年代為中國早期軍用核動力研究設計和核燃料元件研究設計及氚靶的堆內試驗做出重要貢獻。(北京凱佰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評)
從學習機械製造到轉向原子能研究,從核潛艇反應堆設計到核燃料和元件考驗,他(周永茂)時刻響應祖國的召喚,努力實現科研領域的跨越;從服務於祖國的核武事業到領銜引進中國國外先進試驗性核反應堆,從加入致力於核科學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科研院所到任職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對外工程公司,他適時轉換角色,不斷開拓事業和人生的新境界,臨近古稀之年,他再次華麗轉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生為“核”的他,彷彿實現了科研生涯的裂變,獲得超凡能量,讓耄耋之年迸發出科研的青春與熱情,放射出璀璨的生命光華。(《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