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海軍駐瀋陽某航空軍事代表室總代表

陳青,黑龍江哈爾濱人,1971年7月出生,1990年9月入伍,長期從事海軍航空裝備監造工作,海軍駐瀋陽某航空軍事代表室總代表。

人物簡介


陳青,參與完成了多型戰機的研製、監造、加改裝及試驗試飛任務,圓滿完成海軍殲—15艦載戰鬥機的研製監造任務,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後被評為“海軍先進艦連標兵”、“海軍優秀共產黨員”。

人物經歷


2014年8月28日,習主席冒著風雨來到海軍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觀看了艦載機滑躍起飛、阻攔著陸訓練,仔細聽取了艦載機設計和性能介紹,並坐進殲-15飛機座艙親身體驗。
這一刻,作為殲-15艦載機研製軍內總體技術責任單位的第一責任人,駐瀋陽某航空軍代表室總代表陳青,既倍感欣慰和自豪,又備受鞭策和鼓舞。
他深知,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研製創造的一個個輝煌,承載著艦載機裝備人追逐強軍目標的使命擔當和鏗鏘步履。
2009年初,正值艦載機研製進入攻堅階段,時年38歲的陳青,受命接任駐瀋陽某航空軍代表室總代表,挑起殲-15艦載機研製監造的重任。
面對從監造直升機到監造戰鬥機工作領域的巨大跨越,這個生來要強的東北漢子沒有向困難低頭。接下來,他一個多月沒回家,一有時間就跑到生產一線,挨個車間轉,看生產流程,看設計圖紙,放下架子拜設計人員、工人師傅和軍代表為師,靠著這份鑽勁,短時間內進入了角色。
那段時間,他儼然成了一部永動機,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就會不知疲倦地高速運轉。天不亮就起床,頂著星光入眠,於他成了家常便飯。
代表室一直施行的一周工作六天、每天11個小時的“6.11”工作制,在上任不到一個月的陳青主導下,直接轉變為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隨時軍檢的“7.24”工作模式,為艦載機軍檢驗收開闢了“綠色通道”。
從無到有的中國艦載戰鬥機,國內完全是空白,更沒有外部技術支撐;艦載機在高速航行的航母上降落,風險之高,難度之大,更是被喻為“刀尖上的舞蹈”。
一定要把殲-15艦載機打造成海軍精品戰機!在陳青看來,艦載機研製沒有及格不及格之分,要麼是滿分,要麼就是零分。
堅定了這一信念,陳青組織軍代表邊摸索邊實踐,在定性描述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完整的定量指標體系,不斷提高飛機性能和品質。
然而,對於打造精品工程的構想,工業部門起初卻不以為然,認為憑藉當前工廠嚴格的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已經足夠,提精品工程只是一個口號。
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工業部門的配合,精品工程的推進就是一句空話。為此,陳青費勁心思,除了運用軍廠聯席會、各種業務會宣揚精品工程的意義外,還抓住各種機會“遊說”,甚至於把工作做到廠長辦公室,但收效不大。
一次軍檢,主管軍代表發現外協單位交付的產品中出現了補焊問題。原來,這家民營企業是帶料加工,因為材料很昂貴,生產中零件出現超差,為降低成本,企圖以補焊掩蓋問題,被細心的軍代表復驗時抓個正著。
外協廠是總裝廠的“下線”,以前由總裝廠直接管理。雖然提供的只是一些粗加工或零配件,但卻直接影響產品質量
扭轉局面的契機就在眼前,陳青決定放手一搏。他頂著多方壓力,拒絕一個個說情電話,組織力量利用3個月時間,審查了36家外協單位,最終將八家資質不夠的外協方清理出艦載機建造隊伍。
趁熱打鐵。總代表陳青經過充分調研,匯聚集體智慧,組織撰寫了《關於殲-15飛機精品工程工作的幾點推動性建議》,向承研承製單位發出了動員令
承製單位終於體會到了陳青的良苦用心,精品工程理念逐步融入到了軍廠雙方的骨子裡。
精品工程開展的越深入,延伸的範圍越廣泛。這兩年來,他先後組織力量開展了殲-15飛機維修性核查、保障設備適用性評估、工裝適用性普查、外協供方專項檢查等工作,每一個專項行動都取得豐碩成果,每一次改進提高都推動艦載機品質上一個新台階。
造出來、飛上天、落上艦,成千上萬個環節,都是未知領域。加上艦載機研製中,大量採用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這也帶來了大量不可預見性問題。陳青深知,如果沒有大膽創新的精神和勇於擔當的膽識,靠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是不可能幹好新型號的。
殲-15飛機攔阻鉤安裝梁由某特型鋼製造,零件長約2.7m,結構複雜,採用電子束焊接。該材料的焊接參數對焊接質量的影響非常敏感,電流稍微大一點,就會造成焊漏,引起零件表面塌陷,而焊接電流選擇的小一點,又容易造成未焊透。
針對該問題,陳青要求軍代表提前預測、注重積累,先後組織技術人員焊接了30多組試樣,每焊完一個試樣,都對試樣進行打磨、做低倍金相檢查、X光檢查,以驗證焊接參數是否合適。經過三個多月的現場跟產,終於摸索到了合理的焊接參數。
直到今天,陳青依然忘不了那一幕:2009年8月31日,瀋陽某機場,一架米黃色戰鷹騰空而起,拉升、俯衝、飛躍,一連串漂亮的空中動作,在天幕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首飛一舉成功!從那一天起,殲-15艦載機以優異性能和矯健身姿贏得了“飛鯊”的美稱。
也是從那一天,陳青迷上了站在起飛線不遠處傾聽發動機的隆隆轟鳴聲。他感到,飛機巨大的轟鳴聲中,一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鼓盪在他心胸,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