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氟哌啶醇的結果 展開
- 藥物
- 兒科用藥
氟哌啶醇
兒科用藥
● 通用名:氟哌啶醇
● 別名:氟哌丁苯、氟哌醇
● 英文名稱:Thioridazine
● 氟哌啶醇為丁醯苯類藥物。其能拮抗腦內多巴胺受體,具有較強的抗精神病作用和止吐作用。
● 氟哌啶醇用於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抽動穢語綜合征。
● 控制興奮躁動、敵對情緒和攻擊行為的效果較好。
● 還可用於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和老年性精神障礙。
● 藥物的製劑和規格不同,它們的給藥方法、途徑和吸收速度、穩定性也不一樣,各有特點。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氟哌啶醇兒科常用製劑和規格如下。
● 片劑:2mg。
● 注射劑:5mg(1ml)。
● 對本品任一成分過敏者禁用。
● 基底神經節病變、帕金森綜合征、嚴重中樞神經抑制狀態者禁用。
● 骨髓抑制、青光眼、重症肌無力患者禁用。
● 心臟病尤其是心絞痛患者慎用。
● 藥物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抑制、癲癇患者慎用。
● 青光眼、甲亢或毒性甲狀腺腫、肺功能不全、尿瀦留患者慎用。
● 2歲以下小兒不推薦使用。
● 氟哌啶醇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氟哌啶醇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您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氟哌啶醇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兒童處在身體發育階段,肝臟、腎臟、心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因此用藥不同於成人,需要嚴格遵醫囑用藥。
● 治療精神分裂症:口服起始劑量一次2~4mg,一日2~3次逐漸增加至常用量一日10~40mg,維持劑量一日4~20mg。
● 治療抽動穢語綜合征:一次1~2mg,—日2~3次,肌內注射,常用於興奮躁動和精神運動性興奮,成人劑量一次5~10mg,一日2~3次,安靜后改為口服;小兒初始劑量2~4mg/d,12歲以上4~20mg/d。
● 飲茶或咖啡可減低本品的吸收,降低療效。
● 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操作機械或高空作業。
● 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與白細胞計數。
● 肝、腎功能不良時的劑量調整。
● 肝功能損害、腎功能不全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與白細胞計數或減量。
● 儘快補充漏用的藥物。如果到了下次用藥時間,就不要加用所漏用的藥物。
● 過量服藥可能會引起高熱、呼吸抑制甚至昏迷等,請儘快撥打120急救,或者到醫院急診科就醫。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需要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如果不良反應癥狀不嚴重,適當對症處理,可以堅持用藥。
● 視物模糊、便秘、噁心、嘔吐、腹瀉。
● 吞咽困難。
● 震顫,肌肉強直。
● 縮瞳、食慾減退、麻痹性腸梗阻、黃疸。
● 氟哌啶醇藥品應該在室內避光、乾燥處密閉保存。氟哌啶醇可以在冰箱里冷藏,但不要冷凍。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您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兒童。
● 常見有口乾、視物模糊、便秘、噁心、嘔吐、腹瀉、鼻塞、面色蒼白、睏倦感。
● 錐體外系癥狀、明顯的扭轉痙攣,吞咽困難、靜坐不能及類帕金森病,長期大量使用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
● 可引起血漿中泌乳素濃度增加,癥狀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經失調、閉經。
● 少數患者可能引起抑鬱反應。
● 偶見過敏性皮疹、粒細胞減少及惡性綜合征。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氟哌啶醇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氟哌啶醇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與卡馬西平合用可使本品的血葯濃度降低,效應減弱。
● 與乙醇或其他中樞神經抑製藥合用,中樞抑制作用增強。
● 與苯丙胺合用,可降低後者的作用。
● 與巴比妥或其他抗驚厥葯合用時,可改變癲癇的發作形式,不能使抗驚厥葯增效。
● 與抗高血壓藥物合用時,可產生嚴重低血壓。
● 與抗膽鹼藥物合用時,有可能使眼壓增高。
● 與腎上腺素合用,由於阻斷了α受體,使β受體的活動佔優勢,可導致血壓下降。
● 與鋰鹽合用時,需注意觀察神經毒性與腦損傷。
● 與甲基多巴合用,可產生意識障礙、思維遲緩、定向障礙。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氟哌啶醇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您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您的相應濫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引發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氟哌啶醇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在病情完全控制前,您您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以免形成耐葯、病情反覆或者再次加重。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胡亞美,張金哲,江載芳。兒科藥物治療學。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