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缺陷
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態
人格缺陷是相對人格障礙而言的,人格障礙是一種病態,心理學上對其研究已較為豐富;而人格缺陷在正常人身上均有所體現,人格障礙的反面是人格健全。人格缺陷是人格的某些特徵相對於正常而言的一種邊緣狀態或亞健康狀態,可與酗酒、賭博、嫖娼、吸毒等惡習相關或互為因果。是介於人格健全與人格障礙之間的一種人格狀態,也可以說是一種人格發展的不良傾向,或是說某種輕度的人格障礙。常見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鬱、怯懦、孤僻、冷漠、悲觀、依賴、敏感、自負、自我、多疑、焦慮或對人格敵視、暴躁衝動、破壞等等,這些都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它們不僅影響活動效率,妨礙正常的人際關係,同時還會給人蒙上一層消極、陰暗的色彩。但這樣劃分,並不是說這類人應該被社會所拋棄。
人格指人類心理特徵的整合、統一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並在不同時間、地域下影響著人的內隱和外顯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人格的屬性包括整體性、穩定性、個體性、動機性、適應性、自然性、社會性等,由於人格的心理屬性的變異(心理疾病)所導致的人格缺陷,成為家庭暴力、社會危害的重要源頭和成因之一。
人格缺陷並沒有一個標準的行為模式,所以要因人而異。簡單診斷:性格偏激、行為異常、乖張、情緒控制能力差、性格孤僻、話語真假混淆等等現象可以考慮為人格缺陷。其具體表現可以分為:
反社會性人格缺陷:如不斷地違反法律法規,以欺詐言行謀取利益,行為衝動、不計後果、好鬥易怒,有打架或攻擊他人的歷史;因行為魯莽而使自己或她人陷入危險的境地;對工作、學習、經濟狀況和家庭義務不負責任;缺乏自責,當自己給他人造成危害時,表現出漠不關心或認為是合理的;從青春期開始就有反社會行為的歷史等等。
迴避性人格缺陷:如由於害怕批評、不滿意或被拒絕而迴避他人;不會與別人保持很密切的關係,除非確定對方很喜歡自己;很害怕在親密關係中被羞辱和嘲笑;對批評和拒絕極其恐懼;由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在人際關係中總是很沉默;認為自己不行、社交無能;由於害怕尷尬,而拒絕各種活動等等。
邊緣性人格缺陷:如拚命努力以求不被拋棄;人際關係既熱切又不穩定;常常不是把別人理想化,就是詆毀別人;自我意識和自我意象長期不穩定;行為衝突,具有毀滅特性,如亂花錢、吸毒、性亂等;頻繁表現出自殺的傾向,或威脅,或自殘;情緒極度不穩定,如短期內出現抑鬱、焦慮、易激怒等;持續地感到空虛;容易生氣或發怒;在壓力作用下會變得偏執、抑鬱或有分裂癥狀等等。
有些人遇到不如意、失落的情況時便垂頭喪氣、怨天尤人,如臨重任、不挑戰便自認無能為力甘願失敗,對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冷等等,這些都是悲觀的表現。引起悲觀的既有人生態度、意志品質方面的原因,也有認知錯誤、人格不成熟的因素。有些人則是因為理想破滅、道路坎坷而灰心喪氣。
有的人常從消極的角度去看問題,總把眼睛盯著、弱點和困難的方面,或認為失敗無法改變。這實際上是用悲觀來對待挫折,結果是“幫助”挫折來打擊自己,在已有的失敗感中又增添新的失敗感,就像在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這種悲觀心理的發展,會使人渾渾噩噩、毫無生氣、甚至厭世輕生。
悲觀心理是一種嚴重的不健康心理,對人身心的危害極大。怎樣才能改變悲觀,走出情緒低谷,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呢?德國心理學家皮特·勞斯特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1.越擔驚受怕就越遭災禍。因此,一定要懂得積極態度所帶來的力量,要堅信希望和樂觀能引導你走向勝利。
2.即使處境危難也要尋找積極因素。這樣,你就不會放棄爭取微小勝利轉機的努力。你越樂觀,你克服困難的勇氣就越會倍增。
3.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現實中的失敗。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輕鬆地克服厄運,排除隨之而來的倒霉念頭。
4.既不要被逆境困擾,也不要幻想出現奇迹,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去爭取勝利。
5.不管多麼嚴峻的形勢向你逼來,你也要發現有利的條件。不久,你就會發現,你到處都有一些小的成功。這樣,自信心自然也就增大了。
6.不要把悲觀作為保護你失望情緒的緩衝器。樂觀是希望之花,能賜給人以力量。
7.你失敗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經多次獲得過成功,這才是值慶幸的。如果10個問題你做對了5個,做錯了5個,那麼你不是完全有理由慶祝一番,因為你已經成功地解決了5個問題。
8.在你的閑暇時間努力接近樂觀的人,觀察他們的行為,通過觀察培養起你的樂觀態度,樂觀的火種會慢慢地在你內心點燃。
9.要知道,悲觀不是天生的。像人類的其他態度一樣,悲觀不但可以減輕,而且通過努力還能轉變成一種新的態度,這就是樂觀。
10.如果樂觀態度使你成功了,那麼你就應該相信這樣的結論:樂觀是成功之源。
此外,培養多方面的興趣與愛好,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加強體育鍛煉,多看幽默劇、相聲等給人帶來笑聲的節目,都有助於培養樂觀的性格。
羞怯並不少見,如不敢在大眾場合發表意見,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見到異性同學會手足無措,見到老師便難為情,說話感到緊張等等。一般而言,害羞之心人皆有之,但過分地害羞,就不正常了。它會阻礙人際交往,影響一個人正常的發揮才能,還會導致壓抑、孤獨、焦慮等不良心態。
羞怯是一個自我防禦心理過強的結果,其特點表現為:
1.過於膽小被動,過於謹小慎微。羞怯者說話時,意思往往表達不清楚,說話、做事總怕有錯,擔心被人議論、譏笑。因此每想說一句話,總要在喉嚨口反覆多次;每做一件事,總要思前想後,為此把自己搞得神經緊張、坐立不安,而且往往為錯過說話、做事的時機後悔、沮喪、自責。
2.過於關注自己。羞怯者特別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總覺得自己時時處於眾目睽睽之下,於是敏感、拘束。
3.自信不足。羞怯者對自己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做事能力乃至自我形象缺乏信心,因而使本來可以做到、做好的事難如願。雖然羞怯的人格特徵與神經類型有一定的聯繫,但更多地還是後天因素所致。所以通過有意識的調節可以改變。
4.要對自己作一個具體分析,找到自己的所長和所短,發揚所長可增強信心並補償不足。特別是要多看到自己的長處以增強信心。
5.放下思想包袱。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怕羞心理,只是有些人善於調節,注意鍛煉罷了。金要足赤、人要完人是不可能的。一個人說錯話、辦錯事沒什麼可怕,也不必難為情,錯了就改正就是了。
6.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議論。所謂“人多口雜,金子也會融化”,總把別人說的話放在心上便寸步難行,什麼也不敢做、不敢說了。只要自己看準的就大膽去做。無論你做的多好,也不可能人人稱讚。
7.有意識地鍛煉自己。膽量和能力都是鍛煉的結果,要敢於說第一句話,敢於邁第一步。一旦這樣做了,會發現自己不僅有能力把事情干好,而且有潛力把事情幹得更好。70年代日本的首相田中角榮學生時代是一個嚴重的口吃患者,他發現自己越是在眾人面前說話就越口吃,這非但沒使他退卻,反而使他下決心克服口吃。於是他索性參加了學校的話劇團,近使自己背台詞,並要背得爛熟,否則無法登台演出。就這樣,他百折不撓地鍛煉,終戰勝口吃、不但話劇演得很成功,後來還參加選舉演講,出任一屆日本首相。可見鍛煉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個好辦法。
所謂猜疑,一猜二疑,疑是建立在猜的基礎上,因而往往缺乏事實根據,有時也缺乏合理的思維邏輯。好猜疑的人往往對人對事敏感多疑,看到同學背著自己說話,但疑心是在說自己的壞話;某人沒和自己打招呼,便猜他(她)對自己有意見等。
猜疑是很有害的人格缺陷,它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傷害他人感情、無事生非等;自己則會陷入庸人自擾、苦冰、惶惑的不良心境中。培根在“論猜疑疑”一文中指出。疑心“是迷陷人的惘,混淆敵友,破壞人和事業”。有這種不健康人格品質的人應積極尋求矯治。
克服猜疑的辦法:
1.當產生猜疑時先不要外露,可留心體察所疑的人和事,若猜疑被證實,不會因此感到震驚;當猜疑不成立,應打消疑心。由於不曾外露也不會傷害他人。
2.加強溝通。猜疑常常是由於誤會或他人搬弄口舌引起的,因此碰到這種情況應主動地和被猜疑者溝通交流,這樣有助於消除誤會,改善、增進彼此的信任感。
3.拋棄成見和克服自我暗示,學會全面、發展地看問題,改變封閉式思維方式。
4.“心底無私天寬”,無私就無畏,坦坦蕩蕩地做人,和同學朋友坦誠相處,別人如何看自己,不必過分在意。相信“日久天長見人心”。
總之,要克服擺脫猜疑的心理主要是自己做人要正,“人正不怕影子斜”;對他人寬厚為懷,即使被別人誤會也不必去計較;充分駕馭好“語言”這個工具,出現了誤會或彼此不信任、猜疑時,通過溝通思想、說明情況、彼此諒解。只有這樣,你才會生活得愉快。
急躁是中常見的不良人格品質。表現為碰到不稱心的事情馬上激動不安;做事缺乏充分準備,沒準備好就盲目行動急於達到目的;缺乏耐心、細心、恆心。性情急躁之人說話辦事快、競爭意識強、容易衝動、心情常常處於緊張狀態。日常生活中急躁特點的人為數不少。常常什麼都想學,而且想短時間內學會,生怕比別人落後急於求成,但實際效果常常達不到期望的目標,從而泄氣,發怒,既影響自己的健康和效率,又妨礙人際關係。
怎樣克服急躁的缺點呢?
1.思先於行。首先要加強自我涵養,自覺地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在學習、生活中,對非原則性問題,盡量避免與人發生矛盾以至激化,把精力用到積極思考之中。
2.改變行為,細心、認真行事,吃飯時間不得少於20分鐘,細嚼慢咽;說話控制語速,想好了再說,不隨意打斷別人談話;看書要一字一句細讀,邊讀邊想;走路騎車有意不超過別人;工作中改掉衝鋒陷陣式的習慣,不著急,有條不紊的干。
3.控制發怒。性格急躁的人容易發怒,應把制怒格言“能忍則自安;退一步則海闊天空”銘記在心,時時提醒自己遇事冷靜。即使輸了,甘拜下風。
4.鬆弛療法,堅持靜養訓練,在工作學習之餘,常聽輕鬆、幽雅、恬靜的音樂,賞花悅心、書畫靜神、打太極拳、練練氣功閉目養神,使肌肉、神經都處於完全放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