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勝線

石勝線

1965年(昭和40年)3月1日 1968年(昭和43年)10月1日 1970年(昭和45年)10月1日

簡介


石勝線由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管轄,分為主線與支線兩部分。主線自北海道千歲市南千歲站起始,途經夕張市新夕張站,終點位於上川郡新得町新得站;支線位於夕張市內,連接新夕張站與夕張車站。路線名稱的由來是經過的區域在以往被稱為石狩國十勝國。事實上,以往追分車站 - 夕張車站(現新夕張車站)被稱為夕張線,但現在夕張線則指新夕張 - 夕張這一段的支線。

歷史


1892年(明治25年)11月1日北海道炭礦鐵道追分 - 夕張間開始營業,於同區間新設立紅葉山、夕張兩車站
1893年(明治26年)8月1日 新設立川端車站
1897年(明治30年)2月16日 新設立瀧之上、清水澤車站
1901年(明治34年)12月1日 新設立鹿之谷車站
1905年(明治38年)11月15日 新設立沼之澤貨運車站
1906年(明治39年)10月1日 國有化,收購北海道炭礦鐵道,追分 - 夕張間成為官設線
1907年(明治40年)5月16日 紅葉山 - 楓間開始營業(只辦理貨運業務),同區間新設楓貨運處理所
1909年(明治42年)
7月1日 紅葉山 - 楓間開始辦理旅客業務,楓貨運處理所變更為旅客車站
10月12日 追分 - 夕張間和紅葉山 - 楓間路線名稱決定為夕張線
1910年(明治43年)8月16日 沼之澤貨運車站變更為旅客車站
1916年(大正5年)7月11日 楓 - 登川間延伸開業,同區間新設登川車站
1961年(昭和36年)1月15日 准急“夕張”開始行駛,每日2個往複班次,運行區間為札幌 - 岩見澤 - 夕張
1962年(昭和37年)12月25日 新設立十三里、南清水澤車站
1965年(昭和40年)3月1日 新設立東追分車站
1966年(昭和41年)
3月5日 准急“夕張”在夕張線內行駛模式比照普通列車
9月30日 根室本線落合 - 新得間開始使用新路線,新設立上落合、新狩勝、廣內、西新得四座號誌站
1968年(昭和43年)10月1日“夕張”升格為急行列車
1970年(昭和45年)10月1日 急行“夕張”廢止1個往複班次
1972年(昭和47年)3月15日 廢止急行“夕張”
1978年(昭和53年)5月1日 廢止鹿之谷 - 夕張間貨運業務 (-3.4km)
1981年(昭和56年)
5月25日 廢止清水澤 - 鹿之谷間 (-6.6km) 和紅葉山 - 登川間 (-7.6km) 貨運業務
7月1日 廢止紅葉山 - 登川間的路線 (-7.6km),同區間廢止楓、登川車站
10月1日
千歲空港 - 追分 (17.6km) 和新夕張 - 新得 (89.4km) 開始營業
千歲空港 - 新得間和新夕張 - 夕張間改稱為石勝線
新設立楓(2代)、占冠、石勝高原各車站以及駒里、西早來、瀧之下、長和、東長和、清風山、鬼峠、東占冠、瀧之澤、苫鵡、串內各號誌站(屬於根室本線的上落合、新狩勝、廣內、西新得號誌站之前已設立),另外,紅葉山車站改稱為新夕張車站
1985年(昭和60年)10月13日 移設夕張車站,里程更動 (-1.3km)
1986年(昭和61年)3月3日 廢止鬼峠號誌站
1987年(昭和62年)
2月1日 石勝高原車站改稱為苫鵡車站,苫鵡號誌站改稱為幌加號誌站
4月1日 國鐵分割民營化後由北海道旅客鐵道(第1種)、日本貨物鐵道(第2種,千歲空港 - 上落合號誌站、新夕張 - 清水澤)管轄
1990年(平成2年)
4月1日 日本貨物鐵道廢止新夕張 - 清水澤間第二種鐵道事業 (-8.2km)
12月26日 再次移設夕張站,里程更動 (-0.8km)
1992年(平成4年)7月1日 千歲空港車站改稱為南千歲車站
2004年(平成16年)
3月7日 撤收清水澤站內的會車設備。自此北海道境內腕木式信號機與電氣路牌閉塞方式走入歷史
3月13日 楓車站降格為號誌站
2007年(平成19年)10月1日 全線實施車站編號制
2011年
5月27日 一列開往札幌站的超級大空號列車在占冠站與夕張站之間的隧道出軌並起濃煙,造成39人受傷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