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何宏林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 品牌聯盟董事、商學院執行院長
-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
何宏林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何宏林,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從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1988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和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碩士學位,2000年獲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2002年由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在東京大學空間情報科學研究中心作博士后研究,2002年-2004年在日本國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活動斷裂研究中心作特別研究員。
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構造地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何宏林,男,1964年7月出生,安徽懷寧人,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生學歷,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構造地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從事活動構造、地震地質以及GIS技術在震害預測和評估方面的研究,研究區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南東緣。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2011-2012,中國活動斷層探察之子專題“南汀河斷裂1/5萬地質填圖”
2. 2010-2011,中國活動斷層探察之子專題“霍山山前斷裂1/5萬地質填圖”
3. 2010-2014,日本學術振興會項目“チベット高原の拡大過程に関する研究”(中日合作)
4. 2009-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精度斷層面形貌學定量研究”(40872128)
5. 2009-2012,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活動斷層地震危險性評價之子專題“大涼山斷裂帶1/5萬地質填圖”
6. 2008-2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汶川地震破裂的地貌響應”(40841019)
7. 2008-2009,汶川地震科學考察之子專題“龍門山斷裂及鄰近主要斷裂活動性”
6. 2006-2009,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專項“中國沿海地區古海嘯的定量研究”(2005DIB3J118)
8. 2006-2010,安陽市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二期)
9. 2005-2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鮮水河-小江斷裂帶中段晚新生代構造變形及其形成機制”(40472109)
10. 2004-2009,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活動地塊邊界帶的動力過程與強震預測”之子專題“大涼山斷裂的長期活動習性”
自工作以來,先後參加和負責完成了各種基礎研究以及地震工程課題17項。其中有四項是在日本期間負責並完成的,分別由日本科學協會笹川科學助成金、日本東京地學協會、日本學術振興會和日本地質調查所資助。目前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震聯合基金和國家社會公益專項研究課題各一項,並承擔了國家發改委的“大城市活斷層探測技術系統”和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計劃“活動地塊邊界帶的動力過程與強震預測”中的部分研究工作。
1. 李玶主編,1994,《鮮水河—小江斷裂帶》,北京:地震出版社(負責“斷裂帶地震活動性”章節的編寫)
2.中國地震局,1992,《活動構造與工程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負責“與工程地震相關的活動斷層”章節的編寫)
1. He H L, Wei Z Y, Chen C Y, Shi F, 2011. On-site determination of slip vectors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during the MW 7.9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 of May 12, 2008,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doi:10.1016/j.jseaes.2011.02.015 (SCI)
2. He H L, Wei Z Y, Shi F, Sun H Y, 2010. Near-field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along the rupture of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ts implic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doi: 10/1007/s11434-010-3259-4 (SCI)
3. Zhanyu Wei, Honglin He*, Feng Shi, Xiang Gao, Changpeng Xu, 2010.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Rupture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the 12 May 2008 Wenchaun Earthquake. BSSA, 100(5B): 2669-2680, doi: 10.1785/0120090260 (SCI)
4. He H L, Oguchi T., 2008.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Zemuhe and Xiaojiang fault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geomorphological mapping, Geomorphology, 96(2008): 62-85 (SCI)
5. HE Honglin, IKEDA Yasutaka, HE Yulin, TOGO Masayoshi CHEN Jie CHEN ChangYun TAJIKARA Masayoshi ECHIGO Tomoo OKADA Shinsuke, 2008. Newly generated Daliangshan fault zone — Shortcutting o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51(9): 1248-1258 (SCI)
6. 何宏林,閔偉,原口強,2008. 1679年三河-平谷8級地震破裂帶的大地切片實驗研究. 地震地質,30(1):289-297
7. 何宏林,孫昭民,王世元,王紀強,董紹鵬,200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帶. 地震地質,30(2):359-362
8. 何宏林,池田安隆,2007. 安寧河斷裂帶晚第四紀運動特徵及模式的討論. 地震學報,29:537-548
9. Honglin HE, Hongliu RAN, Yasutaka IKEDA, 2006. Uniform strike-slip rate along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ctive tectonics in Southeastern Tibet. Acta Geologica Sinica, 80 (3): 376-386 (SCI)
10. 冉洪流,何宏林,2006. 鮮水河斷裂帶北西段不同破裂源強震震級(M≥6.7)及複發間隔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 49(1):153-161(SCI)
11. Honglin HE, Jinwei REN, 2003. Holocene earthquakes on the Zemuhe Fault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nals of Geophysics, 46(5): 1035-1051 (SCI)
12. Honglin HE, Eikichi TSUKUDA, 2003. Recent progresses of active fault research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y, 112(3): 489-520
13. 何宏林,佃榮吉,2002. 2001年11月14日中國青海昆崙山地震(Ms8.1). 地質ニュース, 579:7-11(日語)
14. Honglin He, Takeshi Oguchi, Jianguo Zhang, Ruiqi Zhou, 2001. Damage and Seismic Intensity of the 1996 Lijiang Earthquake, China: A GIS Analysis.Geographical Review of Japan, Series B, 74(2): 187-198。
分管科技科研、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