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雞眼草的結果 展開

雞眼草

豆科雞眼草屬植物

雞眼草(拉丁學名: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是豆科雞眼草屬植物。一年生草本,披散或平卧,多分枝,高(5-)10-45厘米,莖和枝上被倒生的白色細毛。葉為三出羽狀複葉;托葉大,膜質,卵狀長圓形,比葉柄長。花小,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莢果圓形或倒卵形,稍側扁。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在中國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生長於海拔500米以下的路旁、田邊、溪旁、砂質地或山坡草地。喜涼爽、光照充足的環境。適應能力強,耐貧瘠、乾旱。供藥用,有利尿通淋、解熱止痢之效,全草煎水,可治風疹,又可作飼料和綠肥。

形態特徵


生活型:一年生草本,披散或平卧;
莖:披散或平卧;
葉:葉為三出羽狀複葉,膜質托葉大,卵狀長圓形,小葉紙質,倒卵形至長圓形,先端圓形,基部近圓形,全緣;
花:花小,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花萼鍾狀,帶紫色,5裂,花冠粉紅色或紫色,較萼約長1倍,旗瓣橢圓形,具耳,龍骨瓣比旗瓣稍長或近等長,翼瓣比龍骨瓣稍短;
果:莢果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短尖;

生長習性


產地:產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省區,東亞東北部有分佈;
分佈:朝鮮、日本、原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
生境:路旁、田邊、溪旁、砂質地或緩山坡草地;
海拔:500m;
物候期: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繁殖方法


雞眼草宜在春季霜期后播種,播種量15千克/公頃。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3月份即可萌發;北方地區4月中、下旬播種,7-8月為開花期,8-9月為結果期,花果期持續時間很長,常延至10月底至11月初,其生育期達140-150天,生長期長達210天左右,但降霜后即全部枯死。在其生長初期,生長較為緩慢,6月份以後隨著溫度的升高,生長速增,幾乎超過其他豆科植物
雞眼草靠種子進行有性繁殖。除人工適時適量播種繁殖種子外,自然下種能力強,即種子成熟落地自生,來年萌芽出苗、生長、開花、結實,再自然下種生長,自行繁衍,自生自滅,周而復始。所以雞眼草可以一次播種,多年利用。雞眼草結實率比較高,其再生草也能在霜前結籽,所以種子產量是比較高的。

近種區別


長萼雞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Maxim.) Makino)為與雞眼草同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該植物與雞眼草形態非常相似,其差別主要在於:①雞眼草小枝上的毛向下,而長萼雞眼草小枝上的毛向上;②雞眼草托葉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通常圓形,而長萼雞眼草的小葉常為倒卵形,先端微凹或近截形,基部楔形,全緣;③雞眼草托葉被長緣毛,而長萼雞眼草托葉被短緣毛;④雞眼草花梗無毛,而長萼雞眼草花梗有毛;⑤雞眼草莢果略長於萼或長達1倍,而長萼雞眼草莢果較萼長1.5-3倍。藥學上的雞眼草是在夏、秋採收雞眼草(含長萼雞眼草)的全草,洗凈切細曬乾備用(亦可鮮用)。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在中國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

栽培技術


栽植管理:在栽培條件下,日平均溫度最低-3至-7℃,最高22-26℃時也能很好生長。在生長季節較長的地區,割草后,再生草仍能在霜降前結實。在濕潤地上常形成單一的雞眼草群落,生活力旺盛,長勢良好。在家畜踩踏的放牧地區也能生長良好。對通風、透光條件最為敏感,一旦條件惡化,則下部發生枯葉凋落,影響莖葉比和草群產量。宜栽種在排水良好的地方,但仍具有一定的耐淹性,耐水淹時間可達6天。
採收:雞眼草在人工栽培條件下,產量高出野生雞眼草的10倍之多,青草產量19500千克/公頃,產乾草6050千克/公頃。由於植株矮小,產草量較低,但種子產量較高,甚至在早期刈割和放牧利用的情況下,種子產量可達1200-1500千克/公頃。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供藥用,有利尿通淋、解熱止痢之效;全草煎水,可治風疹。
觀賞及生態:適應性強,葉色濃綠,外觀秀;群落密度高,高度一致,是良好的裸露地地被植物,也適宜於廢棄礦山、邊坡綠化,是優良的保土植物。因雞眼草萌發生長遲,宜與小菜、生卷等早春旺盛生長的植物配置,以達到景觀多變、觀賞期長的目的。
飼料:雞眼草為優良的一年生豆科牧草,適於放牧利用,為各種家畜所喜食,而且食后不患膨脹病,加工成的雞眼草乾草粉是豬和家禽的上等粗飼料。它的葉量很高,莖約佔45%,其餘為葉和芽。生長旺盛時期可刈割調製乾草,也可作發酵飼料;營養豐富,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高,且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而逐漸降低;開花期莖枝易木質化,故利用要適時;無論是青鮮草或調製乾草,均能保持較高的營養成分。雞眼草在飼用評價上屬於良等牧草。

詞條圖冊


雞眼草 4張
雞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