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淮劇團
上海市建立國家劇團最早的藝術團體之一
上海淮劇團建立於一九五三年五月,是上海市建立國家劇團最早的藝術團體之一。老一輩中央領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江澤民、胡錦濤、吳邦國等同志都先後觀看過上海淮劇團的演出。
歷年來,劇團創作改編演出了三百多齣劇目,其中較有影響的劇目有《藍橋會》《女審》《三女搶板》《水漫泗洲》《探寒窯》《官禁民燈》《白蛇傳》《啞女告狀》《吳漢三殺》《海港的早晨》《母與子》《八女投江》《金龍與蜉蝣》《馬陵道》《西楚霸王》《大路朝天》《千古韓非》《家有長子》《大洪流》等。這些劇目大部分獲得過全國和上海市的獎勵,尤其是都市新編淮劇《金龍徠與蜉蝣》,享譽全國,連獲四十三個獎項。《西楚霸王》在中國第六屆戲劇節上榮獲優秀劇目等十多個大獎。60多年來,劇團湧現了以筱文艷、何叫天等為代表的一批淮劇流派創始人和以梁偉平等為代表的新生代表演藝術家,眾多演員在全國和上海市的匯演中屢屢獲獎,獎項有文華獎、梅花獎、白玉蘭獎等。
劇團擁有高級職稱專業人才近六十人,不少劇目被全國數百家院團移植演出或製成像帶,音帶及唱片出版發行。
周恩來參觀上海淮劇團
隨著上海都市化的快速推進,原先蘇北人集聚區拆遷了,淮劇的觀眾群被分散到市郊各地。缺了根的淮劇,演出市場日漸萎縮,進而舉步維艱。“上海有必要保留淮劇團嗎?”“淮劇好回蘇北老家了!”如此的質疑之聲,從來不絕於耳。然而,沒有人否認,上海淮劇團是一個勤奮的劇團,只要有演出機會,他們不會挑肥揀瘦;每年至少創排兩台大戲,在上海的戲麴院團算得上“高產者”。對突圍中的上海淮劇,團長王建強有著清醒的認識:“上海淮劇要思變、要進取、要突圍,否則難逃舉步維艱的窘境。”
2010年9月,王建強接任上海淮劇團團長,翻看劇團的財務表,早有心理準備的他還是有些驚訝:那些三級職稱的青年演員,一年的工資不過2萬元,而由他同時擔任總經理的宛平劇院,服務員的收入都要高於這些唱淮劇的。演員的演出費也是上海各大文藝院團中最低的,名角梁偉平演一場戲,也不過50元,那些翻跟斗的龍套演員只有20元。
演奏家程少梁
2012年,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成立,上海淮劇團成為其中一員。作為一家全額撥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劇團獲得全額撥款,不用再為每月發工資而發愁。然而,王建強心裡清楚,如果躺在“非遺機構”這張溫床里不再作為的話,上海淮劇一定會如溫水煮青蛙般“溫暖地死去”。
淮劇名家
不少劇目曾被全國數百家劇團移植演出或製成像帶、音帶、唱片發行。上海淮劇團曾多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及上海市文化局評為優秀表演團體,已成為在全國有影響的藝術院團之一。
《金龍與蜉蝣》
上海淮劇團演出
《探寒窯》
《羅英訪賢》
《扈家莊》
《李甲與杜十娘》
《千古韓非》
《啞女告狀·赴京》
《千里送京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