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兆川

侯兆川

侯兆川:太行山南麓,一塊方圓約三十多平方公里群山環繞的平原。盆地是淺山溫和區,年平均氣溫12℃~14℃。這個名字是從祖上傳下來的。這個名字究竟意味著什麼,當地人也說不清。但是卻有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流傳下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風水先生路過此地,說這個地方“風水”甚好,將來要出“斗米王侯億兆將相”,就是像一斗米數量那麼多的王侯和成億上兆的將相,所以祖輩們就將此地叫侯兆川。侯兆川轄區有南村鎮、西平羅鄉、南寨鎮、沙窯鄉四鄉鎮,景區有秋溝、郭亮、南坪、羅姐寨、南湖、中湖、北湖、石盆、大佛殿、魁星閣、紫荊山、王莽嶺、齊王寨、鳳凰山、螞蟻山、三交口水庫等等等等大小近百個景點。

地理概況


侯兆川
上盤十八彎
看見侯兆川
南有花石嶺
北有紫荊山
東有蓮花不結藕
西有三湖不行船
輝縣市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
輝縣市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
侯兆川:太行山南麓,一塊方圓約二三十平方公里群山環繞的平原。這個名字是從祖上傳下來的。這個名字究竟意味著什麼,當地人也說不清。但是卻有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流傳下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風水先生路過此地,說這個地方“風水”甚好,將來要出“斗米王侯億兆將相”,就是像一斗米數量那麼多的王侯和成億上兆的將相,所以祖輩們就將此地叫侯兆川。侯兆川轄區有南村鎮、西平羅鄉、南寨鎮、沙窯鄉四鄉鎮,景區有秋溝、郭亮、南坪、羅姐寨、南湖、中湖、北湖、石盆、大佛殿、魁星閣、紫荊山、王莽嶺、齊王寨、鳳凰山、螞蟻山、三交口水庫等等等等大小近百個景點。
侯兆川史
侯兆川史
至於歷史上這裡為什麼沒有出現那麼多的王侯將相呢,那是因為在盆地東南方向的山上有一座石塔鎮住了風水,“結果王侯將相就生不出來了。”傳說“唐朝李世民時期,大陰陽家袁天罡路過此地,看到這兒有一股帝王之氣,預言這裡將來要出現與唐王爭帝位的人物。為了不讓出現這樣的人物,就命人在東南的小山丘上建了這座石塔,鎮住了川里的風水,結果一千多年過去了,大官兒沒有出現,卻出了不少‘羊倌兒’、‘牛倌兒’。這也算是王侯將相的一種徵兆。故事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不過羅姐寨的歷史在縣誌里是有考察記載的,而大佛殿這段千年古剎之路也歷史悠久,橋南坡村的漢光武帝劉秀曾經在橋下躲過王莽追殺,所以此橋叫劉秀橋,還有劉秀扳倒井。當年劉備小沛戰備,桃園三兄弟四散,當關羽在曹營得知兄在河北之時,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帶著嫂嫂和幾十名親兵小校去河北尋找兄長劉備,中途得知三弟張飛張翼德在共城打下一城寨,所以改道去尋三弟,路徑侯兆川西南這條千年古剎,嫂嫂和幾十名親兵小校口渴難耐。於是乎關羽大喊拿刀來,只見兩名士卒抬來了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關羽用力往地上一搠,只見泉水四濺噴涌而出,因此時間,侯兆川西南小山村關王郊村因而得名,搠刀泉也流傳至今。所以南山上的石塔是有一定歷史鑒定的,凸顯在太行山上,西山邊上也確有一嶺西村【沙窯鄉嶺西村】,有百戶人家,以趙姓人家居多,在解放戰爭中,村中湧現出了十幾位軍事將領。
川部 東山
川部 東山
侯兆川有好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有人將這個小盆地說成是“上盤十八彎〔宋庄以北的路段共有十八處拐彎路段〕,看見侯兆川〔過了九大洞〔已被炸掉〕愚公洞和石嶺洞就看見了侯兆川〕,南有花石嶺(川南部有條叫石嶺的山崗),北有紫荊山(川北部有座叫北金頂的山峰),東有蓮花不結藕(川東部有個村叫蓮花的自然村,因為這個村子形成前從山腳下看,山上好似一朵荷蓮花,當然這個‘蓮花’就不會結藕),西有三湖不行舟(川西部有中湖、南湖、北湖三個自然村,這三個自然村都有從太行山滲下來的水,被這三個村子的幾十平方米的人工池囤著,當然這個‘湖’就不會行舟了)。這是川里人對自己美好家鄉的誇張式描繪。川西部有個海拔一千五百多米高的山嶺,叫王莽嶺。傳說西漢末年王莽追劉秀時曾從這兒走過,故叫王莽嶺。嶺上是一小片平原,土地肥沃,舊社會多有窮人來這裡開墾種田。因上嶺的路途險要,他們春天上嶺種莊稼,秋後上嶺收割,平時也不去管理,是真正的“靠天吃飯”田。傳說有一年一伙人到嶺上割草,有一個農夫擔了一擔乾草,同本村人一塊兒往回走,因嶺上風大,這個農夫被大風刮下山嶺,同夥人都認為他必死無疑,下山後走到山溝里去找他的屍體,誰知他竟擔著乾草從山溝里走出來了,大夥兒驚奇地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因風太大,他被飄起后緊抓著擔子不丟,結果大風慢慢地將他從嶺上飄到了山溝里,並且沒受大傷。王莽嶺下有個自然形成的小山衚衕,叫劉秀衚衕,傳說是王莽追劉秀時,劉秀曾在這兒藏過身。劉秀衚衕里的荊棘都是朝下長著。傳說劉秀當年藏身於此,王莽的大軍在上邊搜查,劉秀說:“上邊的草木都朝下長,將我遮住吧!”於是衚衕里的草木都往下垂,將劉秀遮得嚴嚴實實,使劉秀躲過了大難一場。現在這個山衚衕里的荊棘依然是朝下垂長。
萬仙山 羅姐寨。一個來源於隋唐時期的歷史故事。當年,由於隋朝的腐敗導致各地紛紛起義造反,太原的李淵也揭竿而起。羅藝父子隨李淵父子南征北戰,李淵之子李世民與羅藝之子羅成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日,李世民在羅府中偶遇羅家大小姐羅桂香,兩人一見便互相產生愛慕之情,遂暗地裡私定終身。李淵登上皇位建立大唐之後,將李世民封王並給其確定了王妃,羅家小姐聞訊后悲痛欲絕便帶領人馬離家出走,來到了這位於河南輝縣和山西陵川交界處的萬仙山佔地為王,修建了山寨,起名羅姐寨。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淋、歷史變遷,使當年的羅姐寨已不復存在,只有傷痕纍纍的山門、城牆遺址,還在如泣如訴地講述著那一段沉甸甸的悲情故事。相傳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多方尋找羅家大小姐,幾經周折找到了羅姐寨。但羅桂香憑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山勢拒見李世民。李世民出於對羅桂香的愛慕和愧對之情,一度暗地裡資助羅桂香修建的招龍寺,並在招龍寺旁修建了招龍庵。招龍寺和招龍庵在當時轟動遠近,前來拜佛燒香者絡繹不絕。遺憾的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連降大雨,山洪暴發,使寺庵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現存的明朝嘉靖年間的石碑對此前修道的僧尼和旺盛的香火做了詳盡的記載。現在當地正在重造招龍寺,以期恢復當年的壯觀景色。
侯兆川最大景點是萬仙山景區。其次還有石盆景區和千年古剎大佛殿。萬仙山景區位於輝縣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窯鄉境內,距新鄉市75公里,總面積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年平均氣溫比山下低6度。這裡群峰競秀,層巒疊嶂,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既有雄強而蒼茫的石壁景觀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壯奇幽俊為一體。景區有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佛教聖地——三湖寺四個景區組成;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河南最美景區之一。是著名的影視寫生、休閑避暑、戶外運動基地。萬仙山被譽為“太行明珠”、“華夏奇觀”,先後有《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倒霉大叔的婚事》、《戰爭角落》、《舉起手來》、《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視片在中華影視村—郭亮拍攝萬仙山景區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古樸的風俗民情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同時正積極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以精品旅遊品牌的服務服務海內外的遊客。主要景點有紅岩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峰山林海、磨劍鋒瀑布、七郎峰、螞蟻山等200多處單體景點。

郭亮


郭亮景色
郭亮景色
郭亮位於距離輝縣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處沙窯鄉,海拔1700米的懸崖上,83戶人家,共330人左右人。郭亮地勢險絕,景色優美,依山勢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以奇絕水景和絕壁峽谷的特色聞名於世,被譽為“太行明珠,全世界最奇特的十八條道路之一”。

紫荊山


紫荊山
紫荊山
南太行北金頂紫荊山海840米松柏參天、風光秀麗。南頂武擋山、北頂紫荊山之說。廟宇林立、天挮險俊,歷史悠久。是人們遊覽的好去處,興建於宋朝年間,是道教聖地,又名“北金頂”,與“南頂”武當山南北相對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聞名于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市。紫荊山山勢俊秀,奇石多姿,古柏參天,四季長青。山上有九座廟宇,從山腳的灶爺廟向上有青石鋪成的1300多級台階,依次連接四執神廟、一天門、玄旦廟、觀音廟、韋陀廟、火神廟、祖師爺廟、陳州老母廟。據傳,當初在南頂修練的祖師爺雲遊到此,發現這裡景色清秀,便在此修道,逐漸形成了這裡的建築規模,山上諸寺統稱為紫山寺,為歷代道教所推崇的道教聖地。山上玄旦廟傳說當初並無此廟,原在南頂,因當時任縣令的海瑞朝拜南頂時得罪祖師,祖師大怒,責令玄旦跟隨海瑞,如發現有不軌行為即可處死,可為官清正的海瑞三年內並無越軌行為,祖師大怒之下,遷怒於玄旦神,遂逐玄旦至北頂護寺。雖為神話,但也說明海瑞為官清廉,神明可鑒。
紫荊山山頂有紫荊林一片,其中有千年紫荊王一棵,紫荊山由此得名,此樹上世紀七十年代被砍伐。據傳採下一枝回家,有求子之功能,十分靈驗。明代林州舉人馬躍曾到此山采枝祈子並留詩為證:“飄飄欲仙登荊山,一派美景甲中原,舉手採下紫荊枝,切盼來年隨家願”,第二年果得一子,舉家歡慶,便攜帶家眷上山還願並附詩一首:“吾游天下多名山,唯有荊山最靈驗,喜抱貴子上金頂,祭拜樹神還心愿”,遂奉敬白銀三百兩給樹王立碑建廟。至今,仍有善男信女專程前來祈予者。由於紫荊山名聲遠揚,於是就成了道教聖地,並亦為軍事重地,宋代民族英雄岳飛曾據廟指揮作戰,當地流傳很多故事,至今山西側山頂上仍留有碑座和旗杆眼兩處。西漢末年,王莽篡權追趕劉秀路過此地,劉秀曾藏身於紫荊山廟中三日,躲得王莽追殺。元朝末年,這裡出了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清朝末年,竊國大盜袁世凱在輝縣西關時專來遊覽紫荊山,並在此避暑幾日。紫荊山山頂懸崖下有洞穴一處,是江蘇道人楊海先生修行靜坐的地方,當他修行到116歲時,一天中午,一陣黃風過後,仙世在紫荊山上。他的墓地在上世紀劈山造田學大寨中被平掉。近代抗日戰爭中,我軍將領陳庚、皮定均,先後在紫荊山上指揮部隊在山下淇河兩岸與日軍交戰。此外,紫荊山還有很多名人碑記,大部分被日軍上山時破壞。

轎頂山


轎頂山
轎頂山
轎頂山:位於河南省輝縣市沙窯鄉小井自然村。轎頂山地處南太行,上有王莽嶺、鐵打寨、轎頂山、人頭山、中湖、興國寺、恩國禪寺等景點或好去處。整個景區青山滴翠,秀木蔽日,群山環抱,紅岩絕壁,不愧是休閑的好去處。山內氣溫宜人,比山下低10度左右;空氣清新,是天然氧吧,讓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流連忘返。

魏趙長城


魏趙長城
魏趙長城
輝縣誌記載,侯兆川東邊的半山腰的一段,長約數十公里,基寬2~3米,高1~2米,全用青石壘成。很多上山遊玩的人會誤認為是舊社會放牧人修建的,其實它就是魏趙長城。長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逢石石壘,遇土土築。雖經2200餘年的滄桑變化,但至今仍清晰可辨。在侯兆川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司寨東山上的魏趙長城。

英雄模範霍守英


霍守英同志和張文傑同志的獎章
霍守英同志和張文傑同志的獎章
她是古往今來侯兆川唯一一位偉大的女性,1951年她曾經接受中央邀請訪問,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大閱兵儀式,毛主席親自接見並握手,與劉少奇之母交談。她叫霍守英,河北村人,原屬平原省管轄。當年因為濮陽事件和武訓事件平原省被撤銷劃分給山東省和河南省,霍守英同志從中央訪問團回來之時毛主席贈送一匹軍用大紅馬,這些事迹在當地曾被一度神話般流傳。因為她的丈夫張文傑同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補訓六師三十三團四營十五連排長,參加過三大戰役在內的無數次戰役,而霍守英同志當年訪問北京也是帶著軍屬身份去的,河南省當年就兩位訪問者。

行政劃分


南村鎮

侯兆川
侯兆川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南村東村、司東村、北東坡村、東村、河北村、南東坡村、南村北村、司北村、尚庄村、樓村、石盆村、槲樹庄村、賈庄村、新村、牛王廟村、界地村、鴨村、魏溝村、西王莊村、南王莊村、劉家池村、寺泉村、丁庄村、西佔村、二沖村。

南寨鎮

侯兆川
侯兆川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南寨村、北寨村、石門口村、張台寺村、羊郊村、北流村、后地村、壩前村、大全地村、要街村、東坡村、蒿地掌村、三官廟村、大院村、營寺溝村、白岸泉村、清水坪村、雁翅口村、東管村、孫石爻村、秋溝村、槲漫村、南灣村、三郊口村、柿園村、齊王寨村、鳳凰山村、上臘江村。

西平羅鄉

侯兆川
侯兆川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西平羅村、姜溝村、鹿庄村、白土崗村、東峪村、榮花村、蓮花村、柏樹灣村、兆村、郎山村、大羅口村、南平羅村、張庄村、圪檔坡村、山懷村、中平村、東沙崗村、西沙崗村、梨元溝村。

沙窯鄉

侯兆川
侯兆川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沙窯村、水折窯村、南窯村、北沙水村、南沙水村、中臘江村、水磨村、南坪村、郭亮村、井郊村、嶺西村、石門郊村、澗頂村、後庄村、新莊村、白廟村、小井村、金牛寺村。
著名景點
萬仙山
萬仙山
萬仙山
萬壑有聲伴天籟,千峰無語立斜陽。風光旖旎,景色秀麗的萬仙山位於太行山南麓,至峰頂可遠眺黃河,俯瞰牧野,一覽逶迤群山。萬仙山匯聚百里太行赤岩絕壁的精華,赤紅色的懸崖高越百米,似凝固的岩瀑石幕,曲折、盤旋、迂迴、流暢的圍、隔、堵、截出八條深澗峽谷。飛瀑、洞穴、老樹、古寨、石牆、石街、石房子組成一個個鮮亮的景點。
萬仙山景區保留著原始次生林仍屬於天然林,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
進入萬仙山腹地,環顧一座座奇峰,多層重疊,赳赳向上,直刺雲天,姿態迥異,似神似仙,惟妙惟肖,霧遮雲繞,飄然欲動:甲胄在身的將軍峰,揮手遙望的華山石人。仰天側卧的虎嘯石,錯落有致的七郎峰,幾欲開屏的孔雀,鎮定落座的石鷹,體積上萬立方米的太行石王。還有那四大龍洞--黃龍洞、白龍洞、紅龍洞、黑龍洞;四大崖梯--續梯、天梯、猴梯、寨門梯;四大奇石--日月星石、景區由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佛教聖地--三湖四個分景區組成。1990年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評審為省級地質公園。2005年被評審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著名的旅遊、避暑、休閑勝地和影視、寫生基地。
萬仙山景區位於河南省輝縣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鄭州市150公里,距新鄉市70公里,總面積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
大佛殿自然村
大佛殿創建於唐,於明嘉靖35年(1556年)重修,殿內依山雕一佛像,高3.4米,故名大佛殿。殿宇座北面南,分東西兩院,殿內大佛身形微側,據說是面朝印度方向。因此佛依山而雕,故是一整體,雕琢精細,神形俱像,威嚴壯觀,常有香客到此焚香祈福。殿外列置的石碑上記載著歷史的遺跡,向人們講述著千年的古老文化,往往深邃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文物古迹以及奇妙的傳說故事。
院外有一顆古黃榆樹,學名櫸樹,有著上千年的樹齡,胸徑4米,高16米。奇怪的是樹榦的中間已經空了,卻長出新的槐樹來,堪稱一大奇觀。此樹千百年來在此巍然屹立、枝繁葉茂、參天覆地。舊時常有行人在此憩足,寺中和尚在樹下支鍋獻茶而分文不取,故輝縣人有句歇後語叫大佛殿和尚——管查(茶),即由此而來。
為什麼有過往的行人呢,那就要說起這條古道了,舊時這條石板路是河南來往于山西的必經之路。據載,北宋末年,岳飛追金兀朮由此入川(盤上盆地——侯兆川)大戰,由此可知,宋時此路已非蹊徑。而今雖已無往日的喧囂,然而豫晉兩地的百姓又怎會忘記當年曾遺留在上面的足跡呢!
魁星閣(華石嶺)
位於輝縣西北部太行山中的山間盆地——侯兆川,侯兆川四周皆為崇山峻岭,其間名勝古迹遍布;中間有自然湖泊點綴其間,自然景色誘人。然而它卻是輝縣的偏僻角落。長期以來,基本上與世隔絕。歷史上的侯兆川人,都希望走出這偏僻角落,到外面去看看精彩的世界。同時,他們力求出人頭地、不甘心位居人下的慾望並不比其他人差,同樣渴求文明,渴求當地文運昌盛,讓許多的人都成為國家的棟樑。於是,首先給這一方土地冠以一個吉祥之名——侯兆川。“侯”是達官貴人;“兆”是數詞,古代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川”是山間平坦而低的地帶,這裡是指此盆地。侯兆川,用百姓的話講,即是“大官很多的地方”。實際上是希望多出傑出的人物,使該地文治教化風氣昌盛。冠以此名,企盼它帶來好的兆頭和運氣。
僅以吉祥名稱來表示人們的心愿,似乎還不夠,不能表達人們對這種渴望的迫切心情,得有具體的行動措施才行。於是,為了更進一步乞求老天的恩賜和神靈的保佑,人們便又在侯兆川東南隅的華石嶺上,修建了一座象徵著文運昌盛的建築物——魁星閣。
魁星塔(閣)者,顧名思義,是古時人們為尊神“魁星”所建的寶宅。“魁星”,是什麼樣的尊神呢?《中國神仙名錄》上說:魁星原是北斗星中最前面的一顆星(也有說魁星是北斗星中的前四顆星,前四顆星中的第一顆星叫文曲星,故古代科舉高中者稱為“魁首”),神話傳說中則把他奉為主宰文章興衰與保護文人學士的神,到了唐宋時代,這種說法更為盛行。在興建夫子(即孔子)廟時,往往在廟的前邊建上左右兩座魁星閣,以求文運昌盛。在以後的歷朝各代的文人學子,更是不敢怠慢了這位尊神。另外有一則近似於笑話的傳說,說是“魁星”原來並不寫作“魁星”,而是寫作“奎星”。後來因為文人們為了科舉功名“一舉奪奎”,“獨佔鰲頭”,互相之間不折手段,明爭暗鬥,不可開交。於是就有好事者心血來潮,將這種現象說成是“鬼斗”,把“鬼”和“斗”兩字合二為一,造出一個“魁”字來,取代了原來的“奎”字。這本來是一種帶有貶意之比喻,但不知為什麼竟然被人們特別是文人們接受了下來,以至於現在的人們大多數熟悉“魁星”而生疏了“奎星”。
該塔(閣)創建於大清光緒十年(1884)。塔的下邊北坡上有一塊石碑,碑名為“創修奎文閣碑序”。碑文曰:“此奎文閣也,建立何意乎?神道設教,本諸聖人祀事孔明,遵乎國典,天垂定,受恩思報。本眾房室以昭奎煥鑒混濁,以啟文明,是建閣之制。所以逞現制度,以示崇明之也。”碑的落款是“石匠姜岐、楊平共施石。大清光緒十年桂月”。另外,塔上第四層西南壁上也有碑刻一塊,上刻“魁星閣”三字,落款為“大清光緒十年四月,侯兆川仜建”。
魁星塔全為石砌而成,五層六角形。有寶印經塔的風格。第一周長為31.2米,高2.46米,周圍出平台,平台寬1.22米。第二層周長26.2米,高2.30米。周圍平台有石質欄桿,雙層欄板。望柱高0.74米,平台寬1.39米。第三層周長11.3米,高2.94米。周圍平台寬1.29米,石質欄桿,雙層欄板。望柱高0.7,米。第四周長6.6米,高2.3米。六角上各有一個馬耳型紋作邊飾。東西向有門互通,中間為空心。兩門之上與北面塔壁上各有一個十字窗。西面塔壁上嵌有碑刻一塊,長0.64米,高0.4米。橫排刻有“魁星閣”三字,兩邊分別有落款,右邊為“大清光緒十年四月”,左邊為“侯兆川仜建”。第五層為饅頭型塔剎,塔剎之上有葫蘆型寶頂,總高2米。
該塔通高為12米,塔之北方有踏步,延層逐級向上可直達寶頂。
魁星塔只有12米高,但它為於華石嶺上,從侯兆川向東南方向望去,還真有點凌空之勢,給人以宏偉高大之感。又極似侯兆川之南大門上一哨兵,時刻都在守衛眺望,為侯兆川人民盡心盡責。若從十八盤上望去,又像是對山下的來客頻頻致意,既顯威嚴之勢,又生溫和之祥。它的存在,其“鑒混濁、啟文明”效果怎樣,無從考證。但它的妝點河山之作用,卻讓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難怪人們將它作為侯兆川四大勝景(即南有華石嶺,北有紫荊山;東有蓮花不生藕,西有三湖不行船)第一大景,永久為人們所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