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紅杏

曲江紅杏

《曲江紅杏》是一首由唐代詩人鄭谷所作的七言絕句。曲江池徠見證了唐代長安城的人們恣情放達的休閑娛樂生活,它的變遷繁寂,也折射著唐王朝的盛衰興敗。在曲江碼頭旁邊,作者藉助“紅杏”這一常被詩人引用的意象,表達了思郎之女對丈夫的美好祝願。

基本信息


出處:《全唐詩》卷677-10
年代:唐
作者:鄭谷
體裁:七絕

曲江


曲江池位於長安城的東南近郊,是唐代最負盛名的風景遊冶區,秦漢時期此地就有離宮林苑,隋唐時又疏水修葺,擴修新建了杏園、紫雲樓、彩霞亭等,益發顯得景色旖旎,風致佳絕。著名的長安八景中,“曲江流飲”即為其一。曲江池見證了唐代長安城的人們恣情放達的休閑娛樂生活,它的變遷繁寂,也折射著唐王朝的盛衰興敗。唐代的曲江池,已不單是一個風光綺麗的遊樂之處,它也牽連著文人學子們的青春與夢想、激情與志趣,承載著他們的家國情懷和個人感念,懷抱著他們的抱負與坎坷、歡笑與嘆喟。作為唐王朝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它同時也映射出一個朝代的大眾歡情,以及那個朝代所特有的寬鬆而開放的娛樂精神。譯文

作者


鄭谷: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唐末著名詩人。光啟三年(887)進士。官至都官郎中。鄭谷7歲能詩。父史,開成中(公元八三八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侍郎

司空圖


同院,圖見而異之。光啟三年,(公元八八七年)舉進士第,授京兆鄂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公元八九七年)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曾經寫過鷓鴣詩,廣為流傳,很出名,因此被人稱為“鄭鷓鴣”。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嬪。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后歸隱仰山書屋。卒於北岩別墅。谷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於雲陽道舍,編所作為雲台編三卷。歸,編宜陽集三卷,及撰國風正訣一卷,(新唐書志及唐才子傳)並傳於世前輩詩人司空圖稱許其"當為一代風騷主"。在晚唐,鄭谷詩名頗盛。列為"芳林十哲"之一。尤以《鷓鴣》詩傳誦廣遠,致有"鄭鷓鴣"之稱。成語"一字師"出自鄭谷逸事:鄭谷隱居仰山,詩僧齊已奉《早梅》詩求教。鄭谷將詩中"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中的"數枝"改為"一枝"。齊已當庭拜鄭谷為"一字師。”《全唐詩》收錄鄭谷詩327首。今宜春市區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原文


遮莫江頭柳色遮,
日濃鶯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
道是春風及第花。

譯文


柳色徠青青,遮不住江頭一番繁榮昌盛。
春意繾綣,黃鶯睡在杏枝上歪歪倒倒。
美女折來杏枝一看,好不趣味盎然。
說這是春風送來考試中選的好消息。

小另


小女不才,譯文若有疏漏錯誤之處,還望指正。另外由於閱歷尚淺,內容若有不明,敬請充實。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