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學報

吉林大學學報

《吉林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類學術期刊。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徠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和長春郵電學院5所院校新組建的吉林大學於2000年6月12日 成立,原各院校所屬的自然科學學報(《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長春科技大學學報》《長春郵電學院學報》)經過整合,並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於2002年1月正式更名為《吉林大學學報》,分5個版本出版:《吉林大學學報 ( 理學版 ) 》 《吉林大學學報 ( 工學版 ) 》《吉林大學學報 ( 醫學版 ) 》《吉林大學學報 ( 地球科學版 ) 》《吉林大學學報 ( 信息科學版 ) 》。

歷史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吉林大學學報
吉林大學學報

下屬期刊


理學版
《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報道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電子、計算機、環境和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中所取得的創新性成果,曾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 2001 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被美國《數學評論》等 20 余種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工學版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報道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等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被美國《工程索引》( EI Compendex )等 20 余種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學主辦的工學門類學術期刊(ISSN 1671-5497;CN 22-1341/T)。1957年創刊,原名為《吉林工業大學學報》。2000年吉林工業大學合併到新吉林大學,2002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吉林工業大學學報》更名為《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本刊為雙月刊,每年的單月1日出版。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為中文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被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等收錄;被國內十幾種文摘刊物和資料庫轉載和收錄,影響因子在同類期刊中位居前列。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將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學科建設、繁榮我國科技事業作為辦刊的宗旨。把徵集校內外具有高學術水平和創新性的優秀稿件作為學報的永恆主題。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
醫學版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報道醫學科學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設有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醫學、影像學、調查研究、技術交流及綜述等欄目,被荷蘭《醫學文摘》和《 CA 》等 20 余種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地球科學版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報道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探工程、岩礦測試等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 CA 》等 20 余種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信息科學版
《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報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及研究報告,被英國《科學文摘》( SA , INSPEC )等多種國內外資料庫收錄,是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信息科學類專業與基礎理論兼顧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仿生工程學報》)是 2004 年創刊的以工程仿生學科為特色的國際性英文學術期刊(季刊)。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學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仿生機械、仿生製造、仿生材料、生物信息、控制仿生、建築與環境仿生及仿生系統集成等方面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創刊僅一年,就被AJ和CSA中的多種資料庫收錄。

辦刊思想


吉林大學學報
吉林大學學報
“建一流大學,辦一流學報”是我們的辦刊目標,“尊重科學,弘揚學術,追求卓越”是我們的辦刊理念。新組建的吉林大學學科門類更加齊全,學科分類更加合理。《吉林大學學報》和《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將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多學科聯合辦刊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刊文領域,活躍欄目形式,增加信息容量,加快傳播速度,把握時代脈搏,瞄準科技前沿,拓展學術範圍,加強國際合作,鼓勵科技創新,培養科技新人。學報編輯部全體工作人員將繼續發揚求實創新的辦刊精神,愛崗敬業,踏實工作,開拓創新,謀求發展,將吉林大學學報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竭誠為廣大讀者和作者服務。

投稿要求


投稿前最好先閱讀本刊,以便對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問題。
1、作者和單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郵編分別列於中英文題目之下,單位的英文名稱應是系統內認可的、符合規範的。
2、個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體作者,應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應有簡短的中英文自傳:姓名、性別、學位、職稱、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頁的左下方。副高職稱以上的作者應有親筆簽名。
3、受資助的情況(資助單位、項目名稱、合同號)用中英文分別列於文稿左下方。
4、所有稿件都應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論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作者應能使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掌握該文的主要內容或數據。為便於國際讀者檢索並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應比中文摘要更詳細。
5、每篇文章應標註中英文關鍵詞各3~8個。
6、縮略語、簡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現處必須寫出全稱並註明以下所用的簡稱。如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使用原文或譯名后加括弧註明原文。
7、用於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的數字要使用阿拉伯數字。
8、研究對象為人時,需註明試驗組、對照組受試者的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試驗動物時需註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9、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並註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10、儀器、設備應註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範圍。
11、圖和表格與文字的內容不要重複,圖、表應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圖意、表意。圖題和表題均應中英文對照。
12、所引的參考文獻應僅限於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未公開發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發表的著作如確有必要引用,可用圓括弧插入正文或在當頁地腳加註釋說明。原文作者若不超過3人應將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3位以上作者則列出前3位,逗號后加“等”。

獲獎情況


《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1.2012年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2011年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3.2011年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4.2010年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5.2009年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6.2009年“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
7.2009年被吉林省新聞出版局評為自然科學類“吉林名刊”
8.2008年獲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的“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稱號
9.2008年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10.2008年“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11.2008年“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
12.2007年“首屆吉林省高校科學研究促進獎”
13.2006年“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14.2005年“吉林省十佳科技期刊”
15.2004年“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16.2001年“吉林省十佳期刊”
17.2001年進入“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
18.2001榮獲“《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
19.1999年榮獲“全國優秀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
20.1999年“吉林省自然科學十佳期刊”
21.1997年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22.1997年“吉林省自然科學十佳期刊”
23.1996年榮獲“國家教委系統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4.1995年榮獲“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系統優秀學報評比”一等獎
25.1995年“吉林省十佳期刊”
26.1992年榮獲“國家教委直屬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稱號
27.1992年榮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28.1992年榮獲“吉林省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
29.2005年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稱號(中國高校自然學報研究會)
30.2008年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稱號(中國高校自然學報研究會)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1.2008年10月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獎
2.2009年10月榮獲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評選的2009年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3.2009年11月在由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共同組織的第九次(2007—2008年度)全省期刊等級評審工作中被評為吉林省一級期刊和吉林省名刊
4.2010年11月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稱號
5.2011年05月在第二屆中國學術期刊評價中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註:RCCSE為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英文縮寫)
6.2011年05月在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舉辦的“2010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
7.2012年06月在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舉辦的“201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
8.2012年11月在中國科技期刊研究會組織的第4屆中國高校精品·優秀·特色科技期刊獎評比中獲優秀科技期刊稱號
9.2012年12月在第三屆中國學術期刊評價中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10.2012年12月榮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11.2013年11月在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舉辦的“2012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評比活動中獲二等獎
12.2013年12月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組織的“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評選中榮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稱號
13.2014年11月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組織的第5屆中國高校精品·優秀·特色科技期刊評選中榮獲“優秀科技期刊”稱號
14.2014年12月在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舉辦的“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
15.2014年12月榮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16.2015年1月在中國學術期刊評價(2015-2016版)中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17.2015年12月在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舉辦的“2014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
18.2016年3月在第三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評選中榮獲“精品期刊”稱號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1.2001年12月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中獲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
2.2004年08月榮獲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
3.2004年09月榮獲第一屆北方優秀期刊獎
4.2005年08月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獎
5.2006年10月榮獲首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
6.2007年02月在第二屆北方期刊獎評選中榮獲十佳期刊獎
7.2007年02月在第二屆北方期刊獎評選中榮獲優秀期刊獎
8.2007年08月榮獲首屆吉林省高校科學研究促進獎
9.2008年01月在吉林省第八次期刊等級評審中榮獲十佳科技期刊獎
10.2008年10月榮獲第二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
11.2008年10月榮獲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獎
12.2009年10月榮獲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評選的2009年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13.2009年11月在由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共同組織的第九次(2007—2008年度)全省期刊等級評審工作中被評為吉林省一級期刊和吉林省名刊
14.2009年12月在第二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評選工作中榮獲第二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的期刊精品獎稱號 2010年11月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15.2011年05月在第二屆中國學術期刊評價中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註:RCCSE為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英文縮寫)
16.2011年05月在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舉辦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
17.2011年10月在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舉辦的“2011年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
18.2012年10月/教育部/201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
徠19.2012年11月/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
20.2013年11月在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舉辦的2012年度“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
21.2013年9月在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舉辦的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主編評比活動中王麗同志被評為“
22.2013年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主編”
23.2014年7月榮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評選的“中國高校醫學期刊最佳實踐獎”
24.2014年10月榮獲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評選的“第五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
1.2014年第五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
2.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獎
3.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獎
4.2013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5.2012年第四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6.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獎
7.2012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8.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9.2010年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10.2010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11.2009年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12.2009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13.2009年中國北方優秀科技期刊獎
14.2009年獲2007-2008年度吉林省名刊稱號
15.2008年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16.2008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17.2007年榮獲首屆吉林省高校科學研究促進獎
18.2006年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19.第八屆(2005-2006年度)吉林省雙十佳期刊獎
20.2005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優秀集體
21.2004年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