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TKU),是隸屬於台灣淡江大學的學術研究機構,1992年9月由台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建議成立,以現行對策研究為主,培養從事大陸及兩岸文教、經貿事務之專業 人才為宗旨,並與學術界、實務界密切交流,並透過學術交流活動,達成學術教學與實務結合的目標。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是中國台灣地區知名的大陸及兩岸關係研究機構,擁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

簡介


1992年9月由台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建議成立,歷任所長有黃天中、熊建成、張五嶽、郭建中等。該所與大陸學校如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聯繫較多。招收博士,以現行對策研究為主,主要研究課程有:大陸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大陸義務教育研究,台美中三角關係研究,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兩岸政經專題研究,大陸貨幣金融專題研究,兩岸關係與談判研究,兩岸會談研究,香港問題專題研究,國家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專題研究,兩岸流行文化比較,兩岸文化教育實務研究,中國大陸城鄉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國大陸文化研究,大陸傳播專題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兩岸貿易與台商投資研究等。
台灣地區其他涉陸研究機構還有:“陸委會”大陸信息及研究中心(以資料庫查詢、館藏期刊、本會出版品、電子刊物為主)、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大陸問題研究組、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台灣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輔仁大學中國社會文化研究中心等。

歷史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四十多年來,由於時空阻隔,台灣對於整個大陸之政經情勢發展、文化教育及法令規章之瞭解有限,全貌難窺。今海峽兩岸發展已進入嶄新階段,人民往來頻繁,經貿、文化教育交流密切。故展開具深度與廣度之中國大陸研究已是刻不容緩。為因應上述之現況,“教育部”於1991年八月十一 日函請本校加強研究兩岸關係,並建議成立「中國大陸研究所」。 1992年9月成立「中國大陸研究所」,以培養從事大陸及兩岸文教、經貿事務之專業 人才為宗旨,並與學術界、實務界密切交流,並透過學術交流活動,達成學術教學與實務 結合的目標。 1999年九月奉淮成立在職專班,提供在職人士進修之另一管道。

成立宗旨


培養中國大陸與兩岸事務的專業人才。
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之政治、經濟、社會的快速變遷中,希望透過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的課程暨專業的師資,培養符合兩岸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

特色


●課程安排及教師教學以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課程安排及教師教學的主要特色是採取理論與實務結合,老師們在實務界(政府部門及 NGO)皆有豐富的經驗,因此本所同學畢業以後和實務界連結會比較容易。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專任師資陣容堅強完整 本所擁有6位專任與9位兼任的師資,陣容堅強並具有國際化的水準,所內老師皆具博士 學位(國內與國外),且具有本所教學所需之專長,例如:趙春山教授專長於中共政治 制度、中共與周邊關係、中共黨史等;張五嶽副教授專長於分裂國家統一政策、兩岸關係等;潘錫堂副教授專長於中共黨政關係、兩岸談判、中共 外交政策等;郭建中副教授專長於台商在中國之投資與經營、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發 展等;李志強副教授專長於中國大陸產業經濟、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等之研究;廖小娟助理教授專長於中國大陸對外關係、亞太區域政治與經濟發展(中日關係)等。
●所內老師曾擔任政商界之重要地位,例如:張五嶽副教授擔任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及陸委會諮詢委員;郭建中副教授擔任銀行兼任董事、陸委會諮詢委員;趙春山教 授擔任陸委會諮詢委員、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潘錫堂副教授擔任國政基金會國 安組特約研究員;李志強副教授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所內師資皆擁有理論與 實務結合的經驗。
●採取專業分組之教學方式 本所設有文化教育組、經濟貿易組,以培養從事中國大陸及兩岸文教、經貿事務之專業 人才為宗旨,並與學術界、實務界密切交流,期透過學術交流活動,達成學術教學與實 務結合之目標。文化教育組依撰寫論文之題目授予文學或法學碩士;經濟貿易組授予商學碩士。
●唯一設有碩士在職專班之中國大陸研究所 課程可與一般生互相結合,一般生與碩專班課程可互選,以6學分為限。
●畢業實習 為逹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教育目標,每年6月由本所教授帶團,安排學生赴中國大陸北京、上海等地,進行畢業實習課程。

地理位置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
台灣省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驚聲大樓T8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