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鎮

浙江省嘉興市下轄鎮

余新鎮位於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嘉興市南湖之濱,滬杭高速公路、乍嘉蘇高速公路在此交匯,設有互通樞紐和出入口,距離上海、杭州、蘇州車程均在1小時左右,省級航道海鹽塘貫穿整個鎮區,水陸交通便捷,是上海經濟開發區輻射前沿地,系嘉興城市南翼的衛星城鎮,南湖區的經濟重鎮之一。全鎮總面積47.78平方千米(2017年),轄11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其中2個由村託管),常住人口38069人(2017年)。

2019年10月,余新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余新鎮形成於清代中葉,抗日戰爭前,由余賢埭與新社市合併,始稱余新。1949年5月後稱為余新鄉,1956年以原余新、曹王兩鄉以及余西、長秦的一部分自然村合併為余新鄉。1958年10月,成立政社合一的余新公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1985年10月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的體制。1998年5月與曹庄鄉合併,建立余新中心城鎮。

地理環境


余新鎮地處嘉興南湖之畔,距市區7.8公里,距上海、杭州各100公里,滬杭甬與乍嘉蘇高速公路的互通樞紐位於鎮域內,並且設有乍嘉蘇高速公路的出道口與鎮公路相接。海鹽塘、平湖塘穿越鎮區,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建成區面積為1.5平方公里,是一個發展中的工貿新城。

自然資源


特色資源
余新鎮,俗稱余賢埭,古名漁里,原為漁民歇閑聚散之地,清初才有集市,一里長街,漸成規模。改革開放以來,余新鎮經濟、社會長足發展,集鎮範圍擴大至6.7平方公里,商賈雲集,廠房林立,市場繁榮,百姓富足。
“漁里之謠”文化節是改革開放后,余新人民在勤勞致富奔小康路上,引吭高歌、寄託情感的文化載體,也是余新鎮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大舞台。自1989年首屆“漁里之謠”文化節舉辦,已歷十三屆。“漁里之謠”已深為全鎮人民所喜聞樂見,使“漁里之謠”成為余新鎮特有的鄉土文化流傳後世。通過舉辦“漁里之謠”文化節,該鎮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全鎮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民的業餘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漁里之謠”文化節搭建了農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成為余新鎮群眾真正喜愛、共同參與、雅俗共賞的文化節日。文化節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文藝行街、各類文體項目比賽、蝸牛美食、文藝演出等。“漁里之謠”文化節帶動了余新鎮農村文化生活的繁榮。為實現“漁里之謠”文藝晚會全部用本鎮文藝團隊參與表演的目標,該鎮在興建一批鎮、村文化陣地的同時,大力組建和培育一批骨幹文體團隊。全鎮16個行政村與南湖街道10個社區結對,藉助社區文化資源培育了“一村一品”的文化表演隊。
余新鎮現有蝸牛養殖基地2000多畝,養殖戶1800多戶,主要集中在黎明、永利、普光、永明等村,年產量達2000多噸,佔中國蝸牛總產量的60%,故而2000年被命名為“蝸牛之鄉”。作為中國最大的蝸牛生產基地,余新鎮生產的“漁里牌”白玉蝸牛迅速發展,以年產蝸牛2200噸、每噸14000元計算,全鎮蝸牛年銷售收入可達3080萬元,特別是蝸牛養殖基地的規劃建設,將進一步推動這一特色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黎明村已建立140畝蝸牛良種繁育中心、580畝蝸牛養殖示範基地,良種率達95%以上,科技貢獻率70%以上。

人口民族


全鎮總面積79.9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其中2個由村託管),常住人口4.3萬人,外來人口近5萬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80.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76億元,農業總產值4.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57元。

第一產業

農業
白玉蝸牛
白玉蝸牛
余新鎮位於長江三角洲,是標準的“魚米之鄉”,除傳統農業外,還大力發展三大特色支柱產業,走“特色農業、定單農業、效益農業、設施農業”之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轉變。農業是余新鎮的一大特色,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之稱,尤以耕地多、產品豐而聞名當地。知名農業單位有福華蝸牛養殖開發公司、嘉興石龜釀酒廠、、余新農業開發公司、嘉興市新世紀旅遊食品公司、嘉興晨祥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嘉興市星火養殖場。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調整為49:51;全鎮蔬菜種植2.9萬畝、水果0.15萬畝、西蘭花等2萬畝;全鎮全年商品豬養殖量突破20萬頭,發展養殖食草類動物及禽類150萬羽,鵪鶉500萬羽,產蛋100噸;新種和改良桑園1000畝,蠶飼養量保持4萬張。
把握市場導向,開發定單農業:全鎮各類種養業示範戶100家,爭取定單農業年總收入突破1個億;將蝸牛、西蘭花、慈菇、菜心等定單農業爭創外匯出口值3000萬元;培育50家營銷大戶,打出“漁裹”品牌。
瞄準市場態勢,發展特色農業:建有石堰農業外貿蔬菜示範園區,黎明農業綜合示範園區、呂塘特種養殖師範園區和6個萬字型大小農業生產基地;稻田養蝦、蟹等面積達到2500畝。

第二產業

工業
余新鎮的近代工業始於清末民初,民國時期有謝公興印刷所、皮立大碾米廠等數家開設。現如今,全鎮已形成針織、包裝、建材、機電為主幹,箱包五金、木製工藝品為特色的塊狀經濟,化工、食品等蓬勃發展的工業格局。夢迪集團列為省三星級企業,產品創出省級名牌;大華包裝公司成為浙江省行業最大、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大通機械廠成為浙江省千斤頂行業最大製造廠,產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建城集團生產燒結20孔函重空心磚經國家級質量監測,各項指標達到GB13544-92燒結多孔磚一等品要求,已取得(上海市場)可銷證。成為華東地區的箱包五金生產銷售基地,全國最大的木製工藝品生產基地。

文化


知名老字號
源大米行,創立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是原嘉興縣余新鎮北街西市上岸的老字號米行,也是嘉興晨祥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前身。在歷經70多年風風雨雨後的2014年1月3日,經浙江省商務廳認定,授予“源大”品牌為“浙江老字號”稱號,成為嘉興市第一家申報“浙江老字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16年被授予“浙江省金牌老字號”稱號,其核心產品“源大”大米被評為中國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金獎產品。
謝公興紙號,余賢埭人謝公興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余賢埭南街寶成弄底東側開店設號,以自己的姓名作為店鋪招牌,經營土紙、牛皮紙,承印商店招貼等業務。民國初年,謝新泉在其父創立的謝公興紙號的基礎上擴大了規模,開設謝公興印刷所,成為余賢埭現代輕工業的雛形。后又變更為謝公興雜布店,收購經銷以雜布、棉布、絲線、小百貨、紙、土特產,兼營刻字印刷等業務。現如今,“謝公興”字型大小被嘉興市商務局認定為“嘉興老字號”稱號,續寫往日傳奇。
鎮志利用
一份檔案證明米行70多年歷史,《余新鎮志》中對創立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的“源大”米行史料的記載,幫助“源大”成功申請為浙江省老字號。
大事記
1988年6月,余新至嘉興的公路建成通車。1989年底,海鹽塘第一座公路橋樑——余新大橋建成通車。
1993年,鎮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誕生,即夢迪責任有限公司;獲全國老年體協工作先進集體。
1994年,鎮建起全區第一個民營工業區。1995年,夢迪責任有限公司成為億千企業,被評為省級星火示範企業。
1996年,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省星火科技示範鎮、省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
1997年,被評為省衛生城鎮、省綠色小城鎮和市級文明城鎮。
1998年9月,依靠社會團體投資建造市本級一流設施的鎮中心幼兒園投入使用;11月,鎮曹庄中心小學獲全國少先隊科技活動先進集體。

社會


城鎮建設
余新鎮
余新鎮
余新鎮自然環境怡人,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中國生態文明示範鎮。余新鎮自2001年實施省級生態示範鎮創建工程,同年8月用城區政府批准了《嘉興市余新鎮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則》,確定了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城鎮、生態旅遊、生態文化等5個重點生態建設領域和碧水、藍天、綠地、暢通、安靜、清潔、特色、示範等8個生態重點工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示範區建設,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確保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的順利實施,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品位得到提升。
余新鎮通過實施“大交通”與“小交通”工程,構築全方位道路交通網路。“大交通”是指余新利用滬杭高速公路與乍嘉蘇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樞紐這個節點,搭建對外交通大平台。按照這一思路,余新鎮鎮區面積已從原來的3.5平方公里拓展到6.7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從3.5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小交通”是指通過嘉余公路、余沈公路等連接嘉興中心城市、周邊縣(市)區以及鎮村公路建設,打造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網。從1992年起,鎮政府每年增加城鎮建設投資額,全鎮市鎮建設總投入3.38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550萬元。圓滿完成總投資1500萬元的城鎮生活污水管網工程,鋪設排污管道19.5公里,新建污水泵站2座;新裝改裝路燈200餘盞,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城鎮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余新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新余新為目標,深入貫徹“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方針,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全鎮經濟發展規劃。余新鎮著力構建種養結合的“畜禽—沼氣—作物”生態循環模式。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個,面積1530公頃,實施無公害生產技術,推廣有機肥還田入園,病蟲統防統治,推進農業生態環境新改觀。注重發展低消耗、無污染或少污染、高產出、循環型的工業產業,強化技術改造和引導企業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清潔生產。余新鎮通過對污染企業重點監控,實施達標排放,總量控制,增產減污,增效降耗,以防為主,結合新工藝、新技術改造和整頓淘汰高能耗企業、輪窯,實現COD排放量減少4.5%,SO2排放量減少3.6%,萬元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降低5%。加強城鎮衛生配套設施建設。投資200餘萬元建成垃圾房197座,垃圾中轉站1座,日處理垃圾85噸;配備專職保潔員240名;工業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納入市污水網處理,推進城鄉一體化,實現用水安全。
此外,余新鎮城鎮自來水、電力、電訊、城市公交以及城市供熱、供汽等管網建設逐步完善。嘉源給排水公司管網已直通余新鎮區,鎮區污水管網已與嘉興污水處理工程總管相貫通,實現了“雨水與污水”、“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的兩個分離。余新鎮區連接嘉興中心城市的公交站點設施完備,市區至余新的公交線路每10分鐘一個班次。
鄉鎮介紹
余新鎮中心小學
余新鎮中心小學
余新鎮距嘉興市區7公里,滬杭高速公路和乍嘉蘇高速高路在余新鎮區西北角交叉開成互通式立交樞紐中心;投資5000萬元的嘉余公路已全線貫通,大大縮短了余新與嘉興中心城市的距離;已開工建設的南湖大道穿越余新鎮西側;鎮村公路全部按三級公路標準建成通車,公路網路已經建成;海鹽塘七級航道貫穿整個鎮城,水陸交通十分方便,余新將成為浙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具有非常優越的區位條件。
余新鎮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已成為區位優、特色明、輻射廣、基礎設施完善、產業人口集聚度高、鎮容鎮貌整潔美觀、居民生活富裕美滿、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鎮。
從1996年起,余新鎮相繼被命名為中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文明鎮、全國新農村建設明星鎮、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鄉鎮、全國鄉鎮管理先進單位、國家園林城鎮、全國生態示範鎮、浙江省文明城鎮、浙江省百強鄉鎮、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浙江省星火科技示範鎮、浙江省綜合治理先進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綠色城鎮、浙江省科普示範鎮,是嘉興市的中心城鎮。
余新鎮經濟實力雄厚。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80.7億元,工業61.62億元,農業4.7億元,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5.03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11.22億元,上交國家稅金總額1.93億元。
余新鎮工業門類齊全。現擁有各類企業1560多家,已形成針織、包裝、建材、機電、塑料五金、木製工藝、化工、食品等塊狀經濟。余新鎮產業優勢明顯。是中國最大的白玉蝸牛生產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五金塑料配件集散地,浙北最大的包裝生產基地,杭嘉湖平原最大繭絲綢生產基地,系南湖區最大的中心城鎮。
余新鎮人居環境怡人。注重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中國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園林鎮、全國生態文明示範鎮。
余新鎮區位優勢獨特。1小時交通圈內有虹橋、浦東、杭州三大國際空港。上海、乍浦二個海港。鎮內有三條高速公路,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寧波跨海高速公路。
下屬名村
余新鎮長秦村
長秦村系余新鎮3個中心村之一,也是嘉興市郊區的3個試點中心村之一。自70年代初村民建起第一隻土窯墩開始,逐步發展起村辦企業,造就和培養了一大批有膽有識、懂市場經濟的弄潮兒,村民也富裕起來了。1997年,7個村企業全面轉制。全村現有1650個勞動力,有70%以上從事二、三產業,農民收入65%以上來源於二、三產業。乍嘉蘇及滬杭高速公路互通樞紐的建成又給長秦村的發展帶來新契機。全村已規劃新建農民住宅區2個,有80多戶村民喜遷款式新穎、設施齊全的新居。該村連續4年被列為嘉興市郊區經濟十強村,1998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

代表人物


徐福祥,1963年出生,大專文化,新興村人。企業家。現任夢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集團有職員850名,公司生產200多個品種五大系列的產品格局(即:真絲、絹絲、細絲、純棉、混紡和交織等系列)。多項列入省級、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產品90%出口歐美市場。企業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技術進步優秀企業、省級星火示範企業,1998年列為省三星級企業。徐福祥被授予全國鄉鎮企業優秀廠長(經理)、浙江省星火明星企業家、浙江省優秀鄉鎮企業家、嘉興市勞動模範、南湖俊傑等榮譽稱號。

獲得榮譽


浙江省社會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郊區“十杯”競賽中,獲“錦繡杯”、“小康杯”、“新風杯”、“希望杯(科技)”、“安定杯”、“振興杯”、“騰飛杯”金杯、“豐收杯”銀杯;郊區統戰工作先進集體;曹庄中心校獲全國少先隊科技活動先進集體;郊區民政工作先進鄉鎮、扶貧工作先進鄉鎮、計生工作“十杯”競賽中獲“求實杯”、個私經濟綜合考核第二名、農業產業化綜合考核第一名、城鎮建設第三名。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余新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