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慈菇的結果 展開

慈菇

多年生草本植物

慈菇,又稱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屬澤瀉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連城已有百餘年種植史,縣誌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帶苦和慈菇,俗稱蔬卵。原產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佈,南方栽培較多。

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亦稱“華夏慈菇”、“水芋”。單子葉植物,澤瀉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大。葉叢生,基部有許多根須。根部附近生出纖細匍匐枝,秋後枝端膨大呈球莖,球莖直徑達3CM。葉片箭形,寬大,長20-30cm,葉基部左右兩側的裂片長度超過中央片。葉柄較粗壯,長50-80cm。花序圓錐形。華東各地均有栽培,地下球莖可食用。

正文


別名:張口草、華夏慈菇、燕尾草
慈菇
慈菇
來源:澤瀉科慈菇屬植物慈菇SagittariasagittifoliaL.“S.trifoliaL.var.sinensis(Sims)Makino”,以球莖及全草入葯。秋季採集,洗凈曬乾。
性味歸經:甘、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散結。用於咯血,吐血,難產,產後胞衣不下,崩漏帶下,尿路結石,小兒丹毒;外用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介紹


慈菇是連城的主要特產之一,其主產區分佈在蓮峰鎮的李彭、城西、赤嶺和松洋等村,畝產可達千斤左右,高的可達1500斤,每年都有幾十萬斤上市。慈菇果實為黃白色或青白色球莖,外形呈長圓形,上有肥大的頂芽,表皮有環狀節,類似閩南的水仙花種。慈菇富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種營養成份。慈菇與豬肉(或豬大腸)、大蒜、油炸豆腐等搭配,可加工成慈菇紅燒肉、和尚戴帽、慈菇片炒瘦肉等酥香美味佳肴,是宴席上的連城名菜之一。此外,還可製成慈菇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慈菇不僅可作蔬菜,而且還有藥用功能,鮮慈菇切碎,加上適量的冰糖和豆油煎煮,臨睡前服用可治療肺結核引起的咳血。另外,將慈菇搗爛與生薑汁調勻,塗敷於皮膚腫痛處,有消炎、退腫、止痛之效。

營養分析


慈姑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有防癌抗癌腫、解毒消癰作用,常用來防治腫瘤。中醫認為,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利尿,用來治療各種無名腫毒、毒蛇咬傷。慈姑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同時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的作用。

食用價值


慈姑球莖味甘、澀、性微溫,入肺、心經;可斂肺,止咳,止血,實腸;主治痰核瘰癧、腫塊瘡癤、肺熱咳嗽、喘促氣憋、心悸心慌、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慈菇
慈菇
防癌抗癌:慈菇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可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水平,抑制癌細胞有絲分裂的癌細胞的增殖。有抗癌腫、解毒消癰作用,常用來防治腫瘤。
解毒利尿:中醫認為,慈菇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利尿,用來治療各種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強身潤身:慈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同時慈菇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作用。

藥用分析


慈姑為澤瀉科植物華夏慈菇SagittariatrifoliaL.var.sinensis(Sims)Makino的根狀球莖。
慈菇
慈菇
原植物華夏慈菇為多年生沼生草本,纖匐枝頂端膨大為球莖狀,呈卵圓形或長圓形。葉形變異較大,沉水葉帶狀,浮水或突出水面葉通常為三角形狀箭形,兩側裂片較頂端裂片略長,頂端裂片長5~25厘米,寬5~20厘米。兩側裂片尾狀長漸尖,葉柄三棱形,長20~40厘米。花莖高15~50厘米,總狀花序頂生,少為圓錐花序;花單性,雌雄同株,下部為雌花,具短梗,上部為雄花,梗細長,苞片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基部稍連合;花被片6,排成2輪,外輪3,綠色,花萼狀,果實宿存;內輪3,近圓形,花瓣狀,白色,基部常帶紫色,較外輪的大;雄果實數,花絲線形,花藥卵形,深紫色;心皮多數,密集於球形的花托上呈球狀,子房扁平。瘦果斜倒卵形,扁平,邊緣有狹翅。花果期6~10月。
生於淺水溝、溪邊或水田中。我國各地普遍栽培,間或有野生。
採收加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及泥土,洗凈備用。
藥材性狀本品為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7厘米,直徑3~4厘米,表面淡灰黃色或淡灰棕色,有環狀節,節上生易撕裂的鱗片,頂端為狹圓錐形的芽,基部具切斷的纖匐枝的痕。橫切面白色,粉質。氣微,微苦。以個大、質堅、色灰黃、粉性足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苦甘,微寒,無毒。行血通淋。用於產後血悶,胎衣不下,淋病,咳嗽痰血。常用量適量,煎湯煮食;外用搗爛敷患處。

食用注意


食物相剋
慈菇
慈菇
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相宜
生薑:鮮慈菇搗爛,加入生薑汁攪勻,敷患處,一日換兩次,治皮膚紅腫熱痛,無名腫毒。
蜂蜜:慈菇、蜂蜜蒸熟服食,具有潤肺止咳、清胃除熱的功效。適用於肺燥乾咳、咽癢、咯血者食之。
豬排骨:慈菇、豬排骨燉煮食用,具有強心利尿作用,適宜於心慌心悸、心功能不全水腫等病症。
禁忌
不宜多食,多食則發腸風痔漏、崩中帶下,使人乾嘔,損牙齒,失顏色,皮肉乾燥等;孕婦慎食。
紅黴素與含鈣、磷、鎂量多的食物相剋,因此服用紅黴素時,不宜同時食用慈菇。

形態特徵


野慈菇高50~100厘米。根狀莖橫生,較粗壯,頂端膨大成球莖,長2~4厘米,徑約1厘米。土黃色。基生葉簇
慈菇
慈菇
生,葉形變化極大,多數為狹箭形,通常頂裂片短於側裂片,頂裂片與側裂片之間縊縮;葉柄粗壯,長20~40厘米,基部擴大成鞘狀,邊緣膜質。7~10月開花,花梗直立,高20~70厘米,粗壯,總狀花序或圓錐形花序;花白色。10~11月結果,同時形成地下球莖。
產地分佈:產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上海地區有野生分佈。
生長習性:有很強的適應性,在陸地上各種水面的淺水區均能生長,但要求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較背風的環境下生長,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風、雨易造成葉莖折斷,球莖生長受阻。

品種種類


慈菇
慈菇主要的品種有廣東白肉折斷、沙菇。浙江海鹽沈盪慈菇。江蘇寶應刮老烏和蘇州黃。廣西梧州慈菇。
1)刮老烏(又叫紫圓)
球莖圓形,高4-5厘米橫徑4-5.5厘米,單球重20-30克。生育期180天,頂芽粗壯向一邊彎曲,皮青色帶紫,肉白色,質較粗,畝產750-1000公斤。
2)蘇州黃(又叫白衣)
球莖卵形、高5-5.5厘米,橫徑3.5-4厘米,單球重15-25克,皮肉黃色,味似栗,質軟,品質好,畝產 750公斤。
3)沈盪慈菇
球莖橢圓形,高5.5厘米,橫徑4厘米,單球重33.6克。皮肉均黃白色,鱗片棕褐色,含澱粉多,品質好,無苦味,質嫩軟。
4)白肉慈菇
球莖扁圓形,高3厘米,橫徑5厘米,節較密,皮肉色白,質堅實,單球重50-75克,品質優,高產畝產1000-1300公斤,耐貯運,生長期110-120天,抗逆控強。
5)沙菇
球莖卵圓形,高5厘米、橫徑4厘米、單球重50克,皮、肉皆黃白色,含澱粉多,無苦味,品質優,產量高。畝產1000~1200公斤。肉質較疏,不耐貯運。生長期110-120天。

觀賞應用


慈菇葉形奇特,適應能力較強,可做水邊、岸邊的綠化材料,也可做為盆栽觀賞。
慈菇
慈菇
慈菇自古至今別名甚多,最通用的又叫做“芽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載,慈菇一根生12子,即是說慈菇一根有12個果實;而事實上慈菇一根多者有15個,少者也不會少過6個。慈菇是水生的草本植物,大者如杏,小者如粟。現在優良品種的是生於廣東的“白肉慈菇”。它的優點在於含豐富的澱粉質,適於長期貯存,故曾被稱為“救荒本草”。慈菇含豐富澱粉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鈣和磷。能解毒涼血、健胃止咳。慈菇在大石鎮種植歷史悠久,是大石鎮的傳統土特產品。慈菇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鬚根系,匍匐莖末端積累養分,肥大形成球莖。球莖扁園形,肉質較堅實,皮和肉均呈黃白色,含豐富澱粉質,稍有苦味,風味獨特

繁殖培育


通常用球莖或頂芽進行繁殖。在3月下旬將種球莖催芽,或4月上旬露地插頂芽育苗。5月上旬種植布置於園林水景的深窪地。
慈菇
慈菇
慈菇為多年生栽培種水生蔬菜,適應在肥沃的水田生長,抗病力強。一般在2月初育苗,8月初至9月中旬種植,收穫期在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畝產在1.5~2噸左右。大石慈菇呈卵形,白色或淺黃色,有光澤,外形美觀,個頭較大,耐貯運,澱粉含量高,有獨特風味。現將其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選種育苗
慈菇收穫期集中在每年春節前10天左右,而留好菇種是當年種植好慈菇的關鍵。選擇形狀好、大小適中、無畸形、無病蟲害、筆芽粗壯的慈菇作菇種,畝用種量4~5公斤。育苗地選在近水口邊或排水良好水田的一角,四周築田基,按株行距2~3厘米插下,菇芽向上,保持有10厘米的水面。每畝需育種地約12平方米。
假植
4月初(“清明”前後)將菇苗移至附近假植,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四周築好田基,保持田面有水。移植后15天噴一次10%興棉寶1000倍加40%樂果600倍防蟲,每畝施複合肥10公斤。假植期間進行人工除草並摘2次老葉。在7月下旬(“大暑”前後)將葉片30厘米以上部分包括葉柄全部割去,以便控制大苗生長,促進分櫱苗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種植前噴一次20%滅掃利1000倍或12%益掃利1000倍加50%多菌靈800倍,預防病蟲為害。
大田種植準備
慈菇
慈菇
1.選田:慈菇從種植到收穫期,需要充足水分,故應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圍田種植,不宜在有鹹水的地方種植。
2.施足基肥:種植前一般每畝施綠肥2500公斤或豬牛糞1000公斤作基肥,1周后種植。
3.慈菇苗的採集:慈菇標準苗要求粗壯,保留3片葉,苗高約25厘米,把葉片超出部分(包括葉柄)割掉,同時要摘除老根、老葉。
第一批菇苗,菇農稱為“菜”,在8月上中旬(“立秋”前後)採集,由於種植時間較早,苗大、粗壯、生長快,這批苗佔總苗量的80%左右。采第一批苗后追肥一次;15天後可以采第二批苗,菇農稱為“洗地”,這批苗約佔總苗量20%左右,“洗地”苗只能在9月上旬即“白露”前種完。如果用種量大,苗供應不足時,可以從“菜”中采第一次分櫱苗種植,這些苗菇農稱之為“新兜”,“新兜”苗最遲不能超過9月20日(“秋分”前)種植。
4.種植:一般安排在8月8日至9月20日種植,株距21厘米、行距50厘米,畝植6500株左右。田面要求平整,有淺水,挖好排灌坑。種植時要求扦插,有利於苗早生快發。每隔一行假植2~3株作備用苗,以便及時補缺,扦插全苗。
田間管理
1.扶苗補苗:種后常因風雨、水深、泥土鬆浮等原因,以致種下的苗容易傾倒或偏斜,故種后第二天起連續三四天進行扶苗。對生長差和被病蟲為害致死的苗要拔除,並及時補苗。
2.剝葉去芽:一般在種后15~20天,當植株生長到7片葉時,結合中耕除草,除去株行間的櫱苗,然後剝去植株3片老葉(連葉柄)埋入土中,只留4片葉。以後每15天左右剝葉除櫱一次,直至10月下旬止,共剝葉除櫱5~6次。
3.按頭(頭)促結菇:完成剝葉工作后,將慈菇頭部用雙手按下0.7厘米左右,菇農叫“頭”,作用是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地下部多結菇。
施肥
慈菇
慈菇
慈菇從種後到“小雪”前後為營養生長期,植株粗壯才能獲得菇個大、產量高,應多施氮肥,適當配施磷鉀肥,原則上每剝葉一次施肥一次,畝施高氮複合肥25公斤。“小雪”后隨著天氣轉涼進入結菇期,要重施一次優質肥料,畝施進口複合肥30公斤。肥料要在露水干后施用,以免造成肥害。
病蟲害防治
慈菇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斑紋病,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害,可用70%托布津1000倍加75%百菌清1000倍,或77%可殺得1000倍噴霧預防。
蟲害主要有如下幾種:
1.蚜蟲,屬同翅目蚜科,種後到收成都有發生,繁殖快,要及時防治,可用40%樂果600倍或5%蚜敵畏2000倍噴殺;
2.蛀心蟲,菇農稱為“鑽心蟲”、“爛蟲”、“慣俠蟲”,屬鱗翅目細卷蛾科,整個生長期均有發生,主要為害葉柄和心葉,其中8~10月種群數量最多、為害最嚴重,至整株枯死,防治上可用40%樂果1000倍加18%殺蟲雙600倍,或用10%興棉寶1000倍、克蛾寶2000倍噴殺;
3.剃枝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僅於個別年份發生,多數發生於慈菇生長中後期,以咬食葉肉為害葉片,可在早晨或傍晚用90%敵百蟲5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噴殺。
收穫
在“冬至”前採收的慈菇稱為冬前菇,由於收成較早,畝產1000公斤左右,價格高,主要用於出口。大量收穫是在春節前。

美味菜肴


慈菇燜牛肉
慈菇
慈菇
主料:慈菇、牛肉
輔料:山楂、紅棗、蓮子、蔥、姜
調料:鹽、白糖、醬油、胡椒粉、生粉、菜膽
烹制方法:
1、將牛肉切成塊,加醬油腌製片刻,慈菇去皮,紅棗、蓮子泡發備用;
2、坐鍋點火倒油,下牛肉、蔥姜炒透燜20分鐘,再放入山楂、蓮子、紅棗燒制3分鐘,調味勾芡即可出鍋,將菜膽炒一下圍在邊上即可。
慈菇燜腩肉
慈菇
慈菇
主料:慈姑150克、豬肋條肉(五花肉)250克
調料:大蔥10克、大蒜(白皮)5克、鹽3克、白砂糖5克、醬油5克、澱粉(豌豆)5克、植物油20克做法:
1.慈菇刮凈表皮,冼凈切片,炸嫩油,待用。
2.五花腩肉洗凈飛水清洗,切片。
3.燒紅鍋,下油,爆香蒜茸,下腩肉爆香,加入慈菇片、調味料及30克清水,收慢火,加蓋,燜煮5分鐘后,加入蔥段兜勻,埋生粉芡,便可上碟。
慈菇湯
慈菇
慈菇
主料:慈姑400克
輔料:豬排骨(大排)100克
調料:鹽3克、料酒10克、大蔥1克、姜1克做法:
1.將排骨斬成小塊,放入沸水中焯水。慈菇去尖,削皮,切成片洗凈投入沸水鍋中略煮片刻。
2.在鍋中倒入清水2000克,放入排骨、黃酒、蔥、姜等,用旺火煨20分鐘后,倒入慈菇片,再燒片刻,用精鹽調味,倒入湯碗中,即成。
特色:湯汁乳白,味濃汁鮮。
焦炒慈菇片
慈菇
慈菇
原料:慈菇、豬裡脊肉、香菜、雞精、生抽、鹽、白糖、水澱粉、胡椒粉、蔥薑片、清水、料酒。操作:
1、將慈菇洗凈切成薄片,肉切成片,香菜切成段;
2、用清水、鹽、料酒、雞精、白糖、胡椒粉、生抽、水澱粉對好汁;
3、坐鍋點火放入油,油熱7-8成熱時,逐步把慈菇片炸成金黃色;
4、坐鍋點火放入油,油熱煸炒蔥薑片、肉片、倒入炸好的慈菇片快速翻炒后再倒入兌好的汁,繼續翻炒出鍋時撒入香菜段即可。
特色:酥脆咸鮮,微辣。
慈菇煲豬睜湯
慈菇
慈菇
材料:慈菇600克、豬睜460克、臘鴨頭一個、姜一片。
做法:
1.慈菇去皮洗凈。
2.豬睜洗凈,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撈起洗凈。
3.臘鴨頭撕去皮洗凈,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撈起洗凈。
4.水十杯或適量煲滾,放下臘鴨頭、姜、獵睜煲滾,慢火煲一小時,放下慈菇再煲一小時,下鹽調味,取起慈菇、豬猙,切件上碟,飲湯食送。

歷史發展


慈菇自古至今別名甚多,最通用的又叫做“芽菇”。慈菇(5張)
慈菇在大石鎮種植歷史悠久,是大石鎮的傳統土特產品。
球莖扁圓形,肉質較堅實,皮和肉均呈黃白色,含豐富澱粉質,稍有苦味,風味獨特,是春節期間應節的上佳品種。
大石慈菇作為番禺農業的品牌,經過政府的立項扶持,建立了的生產基地,栽培水平、產品質量逐步提高,品牌效應不斷擴大,遠銷海內外。
慈菇主要分佈於大石鎮沙溪、洛溪、大興、東鄉等村,每年種植面積1200多畝,一般畝產1600公斤,年總產量2000多噸。大石慈菇栽種於低洼、肥沃的水田裡,由於栽培條件好,出產的慈菇個體較大,品質特優。每年8月上旬種植,12月底至翌年2月採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