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上的民國

門檻上的民國

《門檻上的民國》是2013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滿樓

書籍內容


民國的誕生揭開了一個全新的歷史年代,但結果只能用“凌亂”來形容。亘古未有的鼎革之際,共和政治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移植西方制度是否會水土不服,沒有了皇帝的中國路在何方,國會、內閣、大總統對國民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一切的一切,都在1912年迎面而來。革命過後,袁世凱、北洋派、革命黨,乃至各種形形色色的專業政客與江湖人士,他們將扮演什麼角色,民主共和的嘗試究竟能否成功,所有這些,都將在本書中找到全新的答案。
1912年毫無疑問是世界的中國年。
這一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誕生,中國自此步入了完全意義上的共和時代。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以新奇的目光關注這個曾經垂朽的老大帝國;中國人自己,更是在翹首盼望著未來的各種美好景象。
1905年同盟會成立大會上,某“心懷首鼠而昧於孫文之為人”的台下聽眾突然起身詰問正在演講的孫中山: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為帝王乎?抑為民主乎?請明以告我!
此言既出,全場皆驚。演說正酣暢淋漓的孫中山聽后“忽然如裂帛中止”,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事急之時,宋教仁的好友、會議組織者程家檉出面解圍:革命者國家之公事,孫先生何能為民主君主。

作者簡介


金滿樓,原名金松,海派70後作家。專註於歷史寫作與時政評論,已出版《辛亥殘夢》、《北洋往事》、《女人當國》、《民國原來是這樣》、《百年前的巨變》(台灣版)等十餘部作品。2010年受邀擔任湖南教育電視台《湖湘講堂》十七集《北洋軍閥秘史》電視講座主講人。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無法和諧的開始
1912年8月16日凌晨1點,也就是張振武被捕3個小時后,在未經任何審訊的情況下,這位首義元勛被綁在軍法處的木樁上吃了六顆“花生米”,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成仁了。臨刑前,張振武仰天長嘯:“想不到共和國也如此黑暗!”
一、非殺了他不可……001
二、共和國也如此黑暗……006
第二章 君憲,共和?——被抹殺的程序
南北雙方之爭,表面上看是“君憲”與“共和”之爭,實際上則為“名器之爭”。南方搶在“國民會議”之前成立臨時政府,目的就在於與清廷分庭抗禮,而孫中山急於就任“臨時大總統”,目的也在於逼迫袁世凱將其視為平等的談判對手,以便革命黨在推翻清廷后更好地參與政治權力的再分配。
一、有朋自敵營來……015
二、革命未竟,先摘果實……021
三、打是為了更好地談……026
四、“趕”出來的民國……033
五、都是權力折騰的……041
第三章 法統,爭權?——定都釀成大風波
“高手過招,高下立現。”當時南方革命黨在政治權術和經驗上遠不如袁世凱來得老道;在政治、經濟、軍事的資源上,他們也遠不如北洋勢力。如此情勢,孫中山、黃興等人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專使團的建議,放棄原來建都南京並堅持袁世凱來南京就職的主張。
一、你“下套”,我“下咒”……050
二、定都背後大鬥法……057
第四章 王道,霸道?——有槍便是草頭王
曾經的革命同路人,民國后獲得的卻是迥然不同的待遇。革命黨人風光無限,地位急劇上升,而會黨們依舊形象污穢,社會地位不升反降。最讓他們感到不滿的是,作為昔日盟友的革命黨人似乎也有意迴避、冷落他們,生怕他們影響了自己的形象和地位,避之唯恐不及。
一、兵變流行漸成風……068
二、就看誰的手腕硬……078
三、綠林黨稱王稱霸……087
四、江湖子弟遊俠忙……094
第五章人治,法治?——《臨時約法》因人而設
革命黨人這種多變之舉“雖然意在保護革命成果”,卻同時也首開了“因人立法”的非正之風。……倉促制訂的《臨時約法》非但沒有成為革命黨人限制袁世凱的法寶,反而成了民初政局混亂甚至導致南北決裂的害國利器。
一、《臨時約法》是個早產兒……101
二、防袁如防賊……108
第六章 難產的中央:總統難當,總理難做
總統府的人,每次見了唐紹儀前來商討政事,都私下裡憤憤不平地說:“今日唐總理,又來欺負我們總統么?”某次,唐總理又因某事與袁總統起了爭執,唐說:“責任內閣凡事要對國家負責,我任總理,也要對國家負責。”袁世凱聽后勃然作色道:“少川,我已老朽了,你來做這個總統,可好么?”
一、內閣難組……116
二、總理難當……125
三、首任總理開溜……132
四、二任總理裝病……141
第七章 高層政治:巨頭的握手
袁世凱向孫中山舉酒致敬,並高呼道:“中山先生萬歲!”盛情難卻下,孫中山也起立作答:“今日承大總統特開宴會,備極嘉許,實在感謝。大總統富於政治經驗,善於練兵,如今擔任國事,實在值得國人慶賀”。說完,孫中山也高呼道:“袁大總統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在前後兩位大總統的“萬歲”聲中,宴會氣氛一時達到高潮。
一、請神容易送神難……150
二、“張振武案”餘波未平……161
三、“三雄會”上喜相逢……170
第八章 司法跛腳,輿論跳腳
正因為其中黨見的存在,或者說權力的介入,使得上述兩宗案件不再僅僅是司法案件,而是轉變成了政治事件,“姚榮澤案”尤其如此。民國司法甫一開始,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權力爭鬥的犧牲品,或淪為行政權力的附屬品。
一、司法總長很無奈……180
二、言論太“自由”……189
第九章 民主角斗場:政黨風雲亂鬨哄
建黨無門檻,換黨無忌憚。短短一年間,出現了如此多的政黨組織和如此生動活潑的黨派活動,如果誰還要說中國人不會搞民主,那絕對是一種不懷好意的污衊。……不過,透過這光怪陸離的政治熱潮,後面的隱憂也不容忽視。因為這些所謂的“政黨”,很大一部分其實難以稱為真正的政黨,他們的形態和歷史上的朋黨倒是一脈相承。
一、革命黨消……198
二、阿貓阿狗都組黨……208
三、大選沒有新鮮事……216
第十章 經濟不自由,民主何處求?
辛亥革命中最離奇的一幕是,清廷的垮台竟然是因為“沒錢”所導致。因為沒錢,所以北洋軍無法繼續鎮壓革命軍;而另一邊,革命軍也因為沒錢,所以無力繼續北伐。雙方居然在這個意想不到的問題上達成默契,王朝的傾覆也就以和平的方式了結。
一、崩潰的財政在繼續……227
二、放債的都是大爺……237
第十一章 舊吏,新民?——民治還得慢慢來
普通民眾對於辮子的這種心態,其實質上便是魯迅所說的“做穩了奴隸”的心態。以清廷殺戮開始的辮子,最終卻成了被奴役的民族心頭難釋的老舊文化心結,這無異是對兩百多年前倒在“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血泊之中的祖先們昔年所為的最具戲劇性的反諷。
一、剪與不剪:難纏的“國辮”……246
二、放與不放:小腳里的大革命……258
三、降與不降:不服從的遺老……267
第十二章 尾聲:民國會好嗎?
無政黨傳統與民主習慣的中國,僅靠一次革命就想完成體制性的轉變,這當然有些痴心妄想,畢竟中國不是美國,袁世凱也不是華盛頓。在一個專制痼習沉重的國家中,民初政黨的蜂起固然可喜,但由散漫的多黨制進化到穩定的兩黨制,這一過程絕非一蹴而就,其中的設計者、主持者、繼起者如無大謀大勇、大仁大智,斷難成功。
民國元年(1912)大事記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