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才武
傅才武
傅才武,男,1966年生,湖北崇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國家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文化改革發展研究基地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2009,2013)、評審專家(2010-2016),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首席專家、評審專家(2005-2016),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文化館服務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文化藝術資源服務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央文資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高校歷史建築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湖北省文化產業學會常務副會長,武漢市文史館員,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傅才武,男,1966年生,湖北崇陽人。1989-2004年在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文物局從事文化藝術教育管理、文物管理、藝術管理、文化政策和文化產業研究。2004-2008年先後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戰略研究所所長、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2008-2015年先後任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近年來,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主持完成國家藝術科學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課題10多項,接受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委託的大型文化調研課題80多項,提交80多項政策研究報告被國家相關部門採用,多種政策諮詢報告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出版各類著作近20部,發表各類論文100多篇。
1985.9—1989.7湖北大學歷史系學習;
1989.9—1992.7湖北大學文化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
1992.7—1995.3湖北省藝術學校從事文化藝術教育管理;
1995.3—2000.4湖北省文化廳科教處從事文化藝術教育管理,主任科員;
2000.4—2001.4湖北省文物局從事文物管理,主任科員;
2001.4—2001.9湖北省文化廳藝術與科教處助理調研員;
2001.9—2004.6華中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05.1—2007.12 華中師範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
2004.12—2007.12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
2007.12—2008.6 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2008.7—2015.11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2008.9—2015.2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11.6—2015.2武漢大學國家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2015.3—至今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2009,2013)、評審專家(2010-2016)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首席專家、評審專家(2005-2016)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0)
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2013-)
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
全國文化館服務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
全國文化藝術資源服務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央文資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2013-)
中國文物學會高校歷史建築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2012-)
湖北省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2014-)
湖北省文化產業學會常務副會長(2015-)
武漢市文史館員(2015-)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2015-)
《藝術教育管理學》(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近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娛樂業--以漢口為主體的中國文化娛樂業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考察(1861-1949)》(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湖北文化史·藝術史》(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當代中國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文化市場演進與文化產業發展--當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中國文化創新藍皮書》系列(第二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2010-2016;
《文化資源 文化產業 文化軟實力》(第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文化產業集聚區策劃與運營》(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文化體制改革》,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藝術表演團體管理學》(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
《藝術經濟學》(第二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中國文化市場與消費研究》(獨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區域社會文化發展價值與影響力實證研究》(第二主編),齊魯出版社,2014年;
《中國公共文化政策實驗基地觀察報告》系列(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2016;
《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和城市發展》(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近代中國國家文化體制的起源、演進與定型》(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文化產業與金融工具》(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三十年來的中國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一個宏觀分析框架》,《福建論壇》2009年第2期,人大《文化產業研究》轉載;
《文化創意產業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功能作用與價值定位》,《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路徑與理論模型》,《江漢論壇》,2009年第6期;
《多元文化環境下強化文化管理戰略的價值、內涵與政策思路》,《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3期;
《文化市場一體化進程與文化行業體制的結構性矛盾及其因應策略——基於《魔獸世界》網路遊戲主管權兩部委論爭事件的分析》,《江漢論壇》,2010年第5期;
《當代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模式》,《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文化產業視角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實踐進展與理論模型》,《中國文化產業評論》,2010年第1期;
《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政策的演進路徑與結構特徵》,《文化產業導刊》2010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價值評估及政策定位》,《江漢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論文化創新戰略的確立與文化管理體制的轉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1期轉載;
《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中民間力量參與的價值及其實現路徑——基於湖北省的農村文化調查》,《江漢論壇》,2011年第2期;
《當代中國藝術表演行業的市場適應性問題及其對國家政策環境的特殊要求》,《藝術百家》,201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國家文化體制的歷史來源——中國共產黨文化領導權模式的結構化和制度化(1927-1949)》,《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區域趨同環境下如何建構城市特色文化發展戰略優勢?——以“后特區時代”的深圳為例》,《藝術百家》,2011年第5期;
《1900—1949年的中國公共文化領域》,《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06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當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傳統文化事業體系的轉型》,《江漢論壇》,2012年第1期;
《我國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特殊性及其政策含義》,《學習與實踐》,2012年第7期;
《觀念革命、技術創新與制度嬗變:重建新時期文化創新發展的邏輯結構》,《藝術百家》,2012年第4期;
《論文化產業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型的作用——以湖北省為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湖北支柱產業的政策與路徑研究》,《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第4期;
《中國文化管理體制:性質變遷與政策意義》,《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1期。
《基於文化資源特徵的湖北區域文化發展戰略架構》,《學習與實踐》,2013年第5期;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2011-2012年的新戰略與新起點》,《藝術百家》,2013年第1期;
《技術變遷、行業概念更新與文化行業體制重建——關於建立中國大文化體制的理論反思》,《藝術百家》,2013年第9期;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代性研究》,《光明日報》,2013年第12期;
《國有文化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從主管主辦制度到出資人制度》,《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
《文化認同體驗視角下的區域文化旅遊主題構建研究——以河西走廊為例》,《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數字信息技術構建大文化傳媒行業體制的合法性》,《江漢論壇》,2014年第1期;
《從藝術範式到文化範式的轉型——21世紀初藝術學研究的新趨向》,《藝術百家》,2014年第7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0期轉載。
《讓文化成為撬動產業升級的槓桿》,《湖北日報》,2015年11月28日,第3版,轉載:人民網、中國經濟網、湖北省政府門戶網站、鳳凰資訊、網易新聞、搜狐;
《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的模式與政策路徑分析》,《藝術百家》,2015年第6期;
《創新我國文化領域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理論及政策研究》,《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5期全文轉載;
《“十三五”強化科技對文化支撐作用的渠道與路徑》,《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6期;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財政保障標準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近代公共文化領域的形成對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影響》,《藝術百家》,2015年第3期;
《傳統文化行業的邊緣化困境與因應策略——基於技術階梯理論的視角》,《學習與實踐》,2015年第5期;
《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特殊性及其政策思路》,《學習與實踐》,2015年第6期;
《論近代公共文化領域在建構國家認同過程中的功能與作用》,《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第12期;
《論建設21世紀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第5期;
《當前文化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學習時報》,2016年9月1日,第5版,轉載:中國文明網、光明網、新民網;
《民國時期文化管理體制的轉型與斷裂》,《學習與實踐》,2016年第8期;
《探索文化領域供給側與消費側協同改革:政策與技術路徑》,《江漢論壇》,2016年第8期;
《構建深度融合的“生態鏈”》,《人民日報》,2016年7月31日,第5版,轉載:人民網、新華網、網易新聞;
《“三角協調模型”與“力量均衡”——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的方法論問題》,《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基層文化單位的效率困境:供給側結構問題還是管理技術問題——以5省10個文化站為中心的觀察》,《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註:以上論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均可在中國知網檢索。
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及財政政策研究》(09&ZD016),已結項;
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中的財政保障標準與保障方式研究》(13ZD04),進行中;
2015年度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少數民族及特色文化保護與展示技術應用示範》子課題:荊州大遺址楚文化數字保護及傳播技術集成示範,進行中。
註:以下為2015-2016年被有關部門(單位)採用的研究(諮詢)報告。(不完全統計)
序號 採用時間 報告題目 採納單位
1 2015-01-07 《武漢“長江文明戰略研究院”籌》 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 2015-01-08 《中國國際影響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績效評價與管理優化研究》 廣東現代會展管理有限公司
3 2015-05-28 《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 文化部財務司
4 2015-05-29 《“十三五”時期提升我國文化領域科技支撐力的基本路徑》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
5 2015-06-30 《二十年來中國農村文化變遷:表徵、影響與展望》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
6 2015-06-30 《我國藝術表演行業的市場適應性問題及其特殊政策要求》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
7 2015-06-30 《“十三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標誌是從邊緣性改革轉入結構性改革》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
8 2015-06-30 《數字信息環境下傳統文化行業的邊緣化困境與對策》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
9 2015-08-19 《武漢咸嘉文化產業項目發展研究報告》 咸寧卓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10 2015-09-01 《鄂西圈歷史文化名人產業規劃綱要》 湖北省發展戰略規劃辦公室
11 2015-09-29 《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中央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 財政部教科文司
12 2015-09-30 財政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評價研究 財政部教科文司
13 2015-11-25 《武昌 長江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園發展規劃》 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政府
14 2015-12-15 《武漢市武昌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發展規劃》 武漢市武昌區文體旅遊廣電局
15 2016-04 《國家文化公園可行性論證》 中宣部
16 2016-06 《湖北省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與經營模式研究》 湖北省博物館
17 2016-06 《湖北省“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湖北省政府
18 2016-06 《武漢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武漢市政府
19 2016-07 《國家文化產業集聚區可行性論證》 文化部
20 2016-07-13 《關於引導擴大開展城鄉居民文化消費的實施意見》 文化部
21 2016-09 《文化參與人口及其統計指標體系二期研究》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
22 2016-10-10 《宜昌市西陵區公共文化服務制度保障體系研究》 省委宣傳部、宜昌市西陵區文體局
23 2016-11-17 《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國家文物局
24 2016-12 《文化領域支撐保障制度研究》 中宣部文改辦
25 2016-12 《長江文化產業帶發展規劃》 文化部
26 2016-12-13 《推動“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財政部文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