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維

高季維

高徠季維字季維,涇陽王橋鎮人.賦性聰穎,有豪俠氣,善墨文,幼受業於柏厚甫先生之門下,為高才生,十八歲入縣庠(鄉學),復執贄入縣宿儒楊風軒門下,精研經史及時務,力求實踐,不尚高談。

簡介


先生諱銘新,字季維,涇陽王橋鎮人.賦性聰穎,有豪俠氣,善墨文,幼受業於柏厚甫先生之門下,為高才生,十八歲入縣庠(鄉學),復執贄入縣宿儒楊風軒門下,精研經史及時務,力求實踐,不尚高談。

平生事記


時值清末,外侮日深,內政腐敗,憂國之士多徘徊莫知所適,先生乃決隱於商,入川后值鐵路公有運動,益有所感,遂決走各地。乃約友,由川卾、浙至蘇,應李季直約,至滬,辦《克複雜誌》年余,以鼓吹維新為主,嗣經王麟編(涇陽城內姚家巷人)、旦它賜二君介紹入同盟會。譚人鳳先生一見傾異,語人曰:"高季維終非池中物"。時辦雜誌,困阻百生。每以不隨所欲為憾,常鬱郁也。辛亥武昌首義,先生任交通,致力甚多。入冬,上海各界捐購大量西藥器材運陝,於省城設立紅十字會,於東西各縣設分會,醫治傷兵,全活甚眾。時陝戰方殷,極需醫藥,先生奔走呼籲儘力多矣!適清帝遜位,戰爭結束,先生競以盡瘁國事致病,辭紅十會職務,卧榻將近一年,愈后復致力教育,糾同志柏惠民、王玉書諸人,合資開設新民圖書館,專以輸入文化書報,以開民智。民三年,孫中山先生授命宋相辰由日返陝,改組同盟會為中華革命黨,宋到陝后召各同志,於西安設立樂群學社,以總揆全省黨務。時袁世凱竊國跡著,而陝陸軍政權,亦操之袁氏所部,吾黨人為積極布置各縣工作,謀薦先生任涇陽縣警察局局長,以有實力也;先生慨允,不辭湯火,時乾,禮一帶,由王紹文同志負責。事泄,王同志等十三人被袁氏爪牙陸建章慘殺,先生知涇陽亦在羅織之中,一面安置差后,一面即向省政府辭職,拒詎禍不旋踵,而陸之差武騎至矣!未經縣府,即往捕先生,先生知不免,慨然謂來者曰:"余自恃無重大事,且余家室本縣,督軍捕我或因別人牽累也,諸君既到,請先飲食,然後同往。"遂款待之,藉機以入廁為請,乃越牆以逸。捕者竊蹤不獲,乃閉四城門,沿戶檢搜,競二日夜,終未獲。先生甫逸出,藏同志周伯敏家,嗣以情勢嚴重,冒險出,匿文廟房頂瓦溝中,三日二夜,滴水米粒未嘗入口,后雖城開,而偵騎仍四布,無計脫險,乃由同志某密走商縣長蒙公養正。蒙同志淳化人也,約以夜,巡衛查城,偕先生至城上隙處,繼而出之,此乃民四年春也。先生時以不能匿足涇陽附近,乃毅然走白水,鄰陽協助同志集馬靜、高靜旺諸人,繼續進行革命工作。居三月余,復偕數同志,走靖邊等縣,說盧占奎以革命主義,盧之依附靖國軍,頗有戰績,先生與有力焉.
唯先生逸后,陸建章知陝黨人潛力甚大,時慮覆巢,遂極撲黨人,或以官、或惑以金錢,此技均未能售,競憤而搜索株連。在陝同志,知陸氏不除,終為西北革命障礙,遂發動渭北各縣紳及商會、民眾等,忠告陸氏,毋以數人之嫌疑,致人懷不安,全境恐懼。陸怕眾怒難犯,稍寢其行,但以陰謀仍不稍懈,遂令其子陸少文親率重旅四千餘人,駐富平縣鎮懾不成,冀圖制止吾黨在各縣活動, 但吾人迄無稍懈,且旋經胡景翼等率兵一連偕同諸同志擒陸子少文,並繳其駐軍全部槍械。
從此,陸氏在陝之政治軍權消逝矣?西北一帶脫離陸氏壓迫乃一大關鍵也。嗚呼!國家不幸,禍亂頻來,袁氏雖去,而北洋軍閥繼窺國柄。此民六年事也。陳樹藩繼為陝西督軍、在陝同志樹靖國旅於渭北。先生是時已由靖邊歸來,旋由副司令胡公、曹公聘任參謀,兼工程營營長,先生謂同志云:"總部人才濟濟,余居之何益?"乃選長於技能青年,編隊率之戰場,利用地形與火藥器材,埋伏地雷、架設橋樑,戰地所在,獲其設計之跡,因以陷敵者多矣!蓋先生膽識機警過人,參加靖國軍之役者,迄今皆能詳言之。於公右任回陝任總司令,編全軍為六路,盧占奎即為第六路司令,駐防耀縣至同官一帶,盧初南來,部隊不認地方形勢,於公慮之,即命同志多人前往,先生與居數月盧見某與先生因議事不協, 先生知留無益,即仍歸總部。時陳樹藩與靖國軍開戰以來,將及數年, 兵敗,自忖難存,乃由豫引入趙倜軍,向北政府引張西垣軍,駐渭河南岸,列陣咸陽、渭南各地,決心與吾軍決一雌雄,戰事緊張已極。時乾縣駐軍第七支隊王珏以乾、禮為三原屏徠障,陳氏大軍來攻,恐惜置未善,請總部特派幹員到乾主持,於公即命先生為乾縣縣長,付予以守衛地方與督導軍隊之全權。先生受命,星夜赴防。蓋陳氏竟圖利用外兵由兩翼攻東之固市、櫟陽、西之禮泉、乾縣;雙方並進,必可獲勝,倘三原救兩翼,即出奇兵由正面直攻靖國軍之根據地,是以敵兩翼攻兵倍於吾之守軍四倍以上,陳氏並親督援兵及所有之部,分五路橫貫渭河。同時挺進。先生一面在乾縣籌築工事,一面督友隊司令王珏堅壁抗戰,苦支四十餘日,戰事最激烈日夜不停者十六日。雖南面城牆為墟,死傷枕籍,而敵兵仍未敢越雷池一步。陳氏終未得逞,反遭慘敗;陳知無能為力,乃潛歸西安,從此已決定軍閥不能立足西北之命運,此其一大關鍵也。此戰役后,我總司令於公巡視各縣,並調防隊伍,從事休息,藉資補充。特令第七支隊王珏調駐富平縣之美塬鎮,先生亦卸乾縣縣長職。回總部參謀、此民七年事也。

英年早逝


總司令部參謀長彭仲翔,秘書長張翊初與先生最為默契,每事相濟,共同盡職,於公甚得力焉。於民國八年四月間,先生銜命赴富平美塬鎮往見王珏,車行中途,被來歷不明者槍擊負傷殞命。臨終謂其從者日:"餘生平無私仇,擊吾者乃公敵也,可轉告同志為國努力,余死無憾矣!"乃捶胸高嘯而歿,傷哉!先生之死,年僅三十有三歲,天若假以年,必有更偉大之建樹。餘眾同志凡知者,莫不為吾黨惜!莫不為先生悲也!戰事結束,傷亡者眾,即力所及仍不免傷夷滿目也。先生遺體入棺,厝於故里白公渠之旁、子一名鴻,今已供職南京中央大學,成為全國著名的化學權威,(高鴻現西北大學、南京大學終身教授,中科院院士,)仁者有後言不虛也。

作者簡介


作者高又明(1886-1951):涇陽人,1905年加入同盟會,為陝西近代名人之一。此文撰於1944年。摘自:《涇陽文史資料》1988、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涇陽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涇陽史話》(《革命志士高季維》為題發表172頁) 涇陽黨史辦《涇陽史話》編緝委員會 199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