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分水關

閩粵分水關

閩粵分水關位於饒平縣仙春村與福建省詔安縣上營村交界處,始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

歷史沿革


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抗擊清軍。
1907年,黃岡丁未起義失敗后,義軍退守汾水關與清兵交戰。
20世紀30年代,因築汕(頭)、漳(州)公路,城垣才被折毀。
今關上唯存石界碑、觀音堂、石牌坊(明代崇禎年間閩粵士紳為吹捧南澳副總兵鄭芝龍所建)和1945年9月3日立的“抗倭記績”石碑。
饒平縣仙春村與福建省詔安縣上營村交界處,始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
嘉靖年間立“閩粵之交”石界碑。天啟初年始築關城,城垣周圍長3900多米,高5.6多米。設東西北3門,關內建炮台1座,左右營房各2間,還有觀音堂、石牌坊、四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