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稚

陳伯稚

陳伯稚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泥瓦工出身。1928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在兄弟五人中,他排行老三。8歲那年,他入私塾,兩年後又到縣立高小上學。由於他刻苦攻讀,品學兼優,成為鄉里的“三才子”之一。但因家境貧寒,陳伯稚高小畢業后就到縣城裡一家商行當了學徒。

人物生平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曾任紅一軍、紅四軍排長、連長、營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各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到川陝后,任紅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二團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各次重大戰役。1935年5月陳伯稚參加長征。1935年9月,紅四方面軍長征轉戰川康邊時,任紅九軍參謀長。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紅九軍奉命編入西路軍,西渡黃河作戰。在河西戰場上,他同九軍領導人一起親臨前線指揮戰鬥,從10月27日起,先後在景泰、鎖罕堡、打拉牌、柴窪、古浪等地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給敵人以很大殺傷。

人物事迹


1929年,陳伯稚全家由國民黨統治區搬到共產黨領導的蘇區,在黃安縣高橋區王新綠村落戶。當時,高橋區的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群眾鬥爭如火如荼。陳伯稚在革命烈火的熏陶下,階級覺悟大為提高,報名參加了當地的群眾武裝組織農民赤衛隊,成為一名旗手。每當赤衛隊出操、訓練或集體執行任務,陳伯稚總是高擎紅旗,邁著堅定的步伐,精神抖擻地走在隊伍的前頭。
鄂豫皖邊界的革命鬥爭迅速擴大,高橋區成立紅色補充軍獨立營,營長由區委書記李先念兼任,陳伯稚被編在第一連任班長。1930年秋,紅一軍、紅十五軍和地方武裝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當敵人撤退時候,高橋區獨立營奉命追擊。陳伯稚和戰友們一起,由四馬山東面追過沙河,一直追到桃花附近,俘虜近百名敵人,繳獲700多支槍。戰鬥結束后,區委決定把各連繳獲的武器集中起來,重點配備第一連,陳伯稚領到一支“漢陽造”,心裡十分高興。那時,部隊幾乎天天打仗,陳伯稚總是衝鋒在前,退卻在後,英勇殺敵。
1931年11月7日,在黃安縣七里坪,紅軍與群眾一起隆重集會,熱烈慶祝蘇聯十月革命節,慶祝中國革命鬥爭取得的偉大勝利,同時宣告紅四方面軍的成立。不久,紅四方面軍發動了著名的黃安戰役。當時,陳伯稚在紅四軍第十一師第三十三團任連長,帶領全連在桃花北面的五雲山構築工事,擔負打敵援兵的任務。他和戰士們一起頂風雪,戰嚴寒,堅守陣地。增援之敵為了解救被圍困在黃安城內的趙冠英部,多次向五雲山的紅軍陣地猛烈攻擊。陳伯稚指揮全連以“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的堅強決心,與敵人激戰四天,打得敵人屍橫遍野,狼狽逃竄。
黃安戰役,經過43天緊張而激烈的戰鬥,殲敵15萬人,沉重地打擊了敵人,大長了紅軍和根據地人民的志氣。《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聲響徹大別山區。
1932年初,紅四方面軍第十一師成立學兵連,陳伯稚調任該連指導員。學兵連的戰士大多是擴紅時招收的紅小鬼,他們沒有槍,每人一把大刀。陳伯稚組織他們學軍事,學政治、學文化,還要隨時準備執行戰鬥任務。後來,學兵連編入師直特務營,陳伯稚任營政治委員。不久,紅三十一團擴編為紅十一師,陳伯稚任該師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
當時,由於部隊變動大,又有大批新戰士補入,亟須加強部隊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提高指戰員的軍事素質和無產階級覺悟。陳伯稚組織全團開展了大規模的練兵運動,以四大技術和夜間戰鬥、山地戰鬥為重點,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和吃苦耐勞、頑強戰鬥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時,在部隊中大力開展政治教育,著重解決為什麼當紅軍,怎樣當好紅軍的問題。那時,師、團政治機關人員很少,陳伯稚除給骨幹們講課外,還深入班排,和大家一起討論,解答戰士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休息時給戰士教歌、唱歌,活躍部隊生活。晚上,他在微弱的燈光下備課,編教材刻蠟版,將教育要點和自己編的新歌、戰鬥故事等印發部隊。
1933年秋,經四方面軍連續發動了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在營渠戰役中,陳伯稚率第三十二團由元山場一帶向鼎山場之敵實施攻擊,配合兄弟部隊夾擊敵楊森部的第二混成旅。全殲該敵後,又向南圍殲敵第一混成旅。當時天降大雨,給部隊的行軍作戰帶來極大困難。陳伯稚號召全團官兵,發揚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消滅敵人。行軍中,他把馬讓給傷病員騎,自己牽馬走在戰士中間,和戰士們有說有笑,親密無間。徐傳新連長高聲提議道:“請政委唱支歌兒好不好?”戰士們齊聲回答:“好!”陳伯稚笑著向大家招了招手,便大聲唱起來,一連唱了好幾支。他唱的歌,有戰士們最愛聽的《紅軍一到巴山來》,也有他新編的山歌,如:“紅軍好象山頂松,又經雨來又經風,雷打火燒都不怕,能打能殺又能沖”,“一雙鐵腳板,踏遍大巴山,一天打十仗,癮還沒過完”等,戰士們聽后連聲叫好,部隊情緒十分高漲。
不久,四川軍閥劉湘調集20多萬兵力,分兵六路圍攻川陝邊區的紅軍。在反圍攻的戰鬥中,陳伯稚帶領全團抗擊敵人。他經常到陣地前沿,深入戰士中間,掌握戰士的思想情況,進行有力的宣傳鼓動工作。指揮部隊利用有利地形構築工事,打退敵人的輪番攻擊。在戰鬥非常激烈,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部隊的士氣越打越旺盛,與敵人浴血奮戰,反覆拼殺,堅守陣地,為最後轉入反攻,奪取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撤離了川陝根據地,開始了艱苦的長征,紅一、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后,陳伯稚被任命為紅九軍參謀長。
不久,陳伯稚調紅軍大學學習,為紅大成立后的第一期學員,紅大的學員雖然都是身經百戰,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指揮員,但是他們多是工農子弟,上過學的人很少,學習中的困難比較大。陳伯稚是學員中文化程度較高的一個,他除了積極幫助其他學員搞好學習外,還利用業餘時間,辦牆報《戰火》和校刊《紅爐》,反映紅大的學習生活,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鼓動工作,鼓勵學員們向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克服一切困難,圓滿完成軍政文各科的學習任務。
1936年3月,紅大第一期學員畢業,陳伯稚留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工作了一段時間,6月又回到紅九軍任參謀長,協助孫玉清軍長和陳海松政委指揮部隊過草地,向甘川邊界挺進。紅九軍為北進第一縱隊的右支隊,全軍指戰員堅決執行北上的命令,以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過草地,翻雪山,過棧道,跨急流,穿密林,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勝利到達甘肅南部岷縣附近。
10月5日,紅九軍到達通渭縣城,奉命就地休整。這時收到電報:紅四軍政委王宏坤率先頭部隊到達會寧縣城,已經同紅一方面軍部隊勝利會師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在紅九軍部隊中迅速傳開,戰士們歡呼雀躍,歡聲笑語響遍營地。陳伯稚和孫玉清、陳海松、曾日三等人,在軍部駐地召開了營以上幹部會議,決定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大會師的宣傳鼓動工作,在部隊造成迎接會師、歡慶會師的熱烈氣氛。
陳伯稚來到特務團,親自向部隊宣講《慶祝一、四方面軍大會合宣傳大綱》,闡述主力紅軍會師大西北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要求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做好會師的各種準備工作,虛心學習老大哥部隊的經驗和優良作風,加強革命團結,齊心協力消滅敵人,開創革命的新局面。
這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10月下旬,紅九軍和紅五軍、紅三十軍奉命從靖遠渡過黃河,組成了紅軍西路軍,從此開始了孤軍奮戰的悲壯歷程。
紅九軍渡河后,佔領了鎖罕堡、打拉牌一線。敵馬步芳部第三旅及特務團,民團5000多人向紅九軍陣地攻擊。陳伯稚指揮紅二十七師與敵激戰七個小時,將敵人擊潰。第二天,敵第一旅和第二旅繼續來犯,被紅二十五師擊潰。紅九軍全線出擊,猛追逃敵,繳獲敵人大量槍支彈藥及軍用物資。徐向前總指揮將這次勝利的消息通報全軍。
轉眼到了嚴冬,地處古絲綢之路上的河西走廓,天寒地凍,狂風呼嘯而來,天空中沙塵瀰漫,灰茫茫一片,看不見遠處的景物。紅九軍剛剛進至乾柴窪地區,敵馬步青的騎五師兩個旅和馬步芳第一○○師一個旅,在反動民團的配合下,由東、南、北三面向紅九軍猛撲過來,軍指揮部命令部隊就地構築工事,利用土牆挖好槍眼,阻擊來犯的敵人。敵以騎兵和步兵相配合,向紅九軍陣地發起猛烈的進攻。陳伯稚在軍長、政委的指揮下,組織部隊利用地形地物進行頑強抗擊,多次打退敵人。敵人重新組織力量,並以三架飛機助戰,集中火力猖狂進攻,突破了紅九軍前沿陣地,大隊人馬蜂擁而入,情況十分危急。此時此刻,陳伯稚把機關人員和交通隊也編成了戰鬥班排,一齊上陣,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搏鬥,經過一天激戰,終於將敵人擊潰。
紅九軍以第二十七師堅守乾柴窪,牽制敵人,以第二十五師進佔橫樑山,並派一個團前至古浪。第二十五師佔領橫樑山後,陳伯稚和陳海松率第八十一團向古浪疾進。11月15日拂曉前抵近古浪城,併發起攻擊,殲守敵一部,擊傷敵團長馬華英,殘敵棄城向涼州(今武威)逃竄。
古浪是河西走廊東部的要衝,地勢十分險要,又是蘭州、西寧、涼州間的重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紅九軍一舉攻佔古浪城,使馬步芳、馬步青極為震驚。他們急令前線總指揮馬元海率兩個團及民和縣民團向古浪進攻,同時調動三個旅一個團的兵力前往增援。
16日拂曉,敵人在炮火掩護下,以步兵、騎兵相配合,向古浪東山紅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守衛東山的紅二十五師第七十四團集中全部火力痛擊敵人。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驚天動地,火光,煙霧和飛起的塵土籠罩著山崗。紅軍指戰員個個英勇無比,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鬥持續到中午,敵人派數架飛機進行狂轟濫炸,整個古浪城及附近山上頓時變成一片火海。這時,進攻之敵改變戰術,以穿插分割和側翼迂迴的辦法配合正面攻擊,切斷了紅二十五師指揮所與各團之間的聯繫。堅守東山的第七十四團孤軍作戰,其他部隊無法增援,經多次激戰,終因寡不敵眾,全團指戰員幾乎全部壯烈犧牲。東山制高點被敵人佔領,對駐守古浪城的紅軍造成了嚴重威脅。
古浪城地勢低洼,城牆曾因地震坍塌,不利於防守。敵人集中兵力猛攻城垣,將汽油澆在城門上點燃,用猛烈的炮火轟擊城牆。城牆中臨時用砂石加修的部分被敵炮火轟開兩處,敵騎兵突入城內,往返衝殺。紅九軍指戰員與敵人展開了巷戰,機關幹部和勤雜人員也投入了激烈的戰鬥,與敵人肉搏。
陳伯稚帶領著司令部的全體人員與敵人拼殺。子彈打光了,便掄起大刀砍殺敵人,只見他左衝右突,手中的大刀在敵群中揮舞,敵人挨著的死,碰到的傷。漸漸地他的大刀卷了刃,身上也多處受傷,終於倒在血泊中。
同志們冒著彈雨,把陳伯稚背到一個牆角。只見他傷痕纍纍,鮮血直流,已經停止了呼吸。他那殷紅的鮮血,染紅了身邊的磚牆,染紅了身下的沙石。
夜幕降臨,殘暴的敵人暫時退出了古浪城。戰士們含著熱淚,掩埋了陳伯稚的遺體。陳海松為他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追悼儀式。沒有花圈,沒有悼詞,只有戰友們的熱淚和誓言,他們為失去自己的好參謀長而悲痛萬分。戰友們忍痛揩乾身上的血跡,擦乾悲痛的淚水,懷著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冒著刺骨的寒風,踏上了更加艱難的征程,去迎接新的戰鬥!

犧牲


1936年11月17日在古浪城與敵巷戰中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