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嶺鎮

貫嶺鎮

貫嶺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地處福鼎市北部,為福建省北大門,南與山前街道辦事處、桐山街道辦事處接壤,北與浙江省泰順縣蒼南縣交界,東與前岐鎮相連,西與疊石鄉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8千米,總面積80.32平方千米。

貫嶺鎮因境內貫嶺溪得名。1961年,屬桐山區。1968年8月,屬桐山公社。1970年7月,成立貫嶺公社。1983年,改為貫嶺區。1987年7月,改為貫嶺鄉。1992年12月,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貫嶺鎮共下轄12個村民委員會。

2018年,貫嶺鎮有工業企業152個,其中規模以上2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鄉鎮概況


貫嶺是閩東主要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兩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2001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達2.1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達1.7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75元。104國道、福寧高速公路、擬建的福溫鐵路、泰溫線、普玉線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相繼興建了貫嶺邊界農貿市場大樓和郵電大樓,村村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和調頻廣播,鎮有線電視與市台併網。九八年實現教育"兩基"達標。1000噸自來水擴建改造工程和35千伏變電站工程在50周年國慶前順利完工。水、路、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閩浙邊界文明窗口初具雛形。
貫嶺鎮
貫嶺鎮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貫嶺鎮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河谷盆地交錯其間地勢自北向南傾斜,有大小山峰40多座,較大的有國公尖、白玉尖、大崗尖、三龍崗、仙岩崗等,海拔高度均在500多米,最高點白玉尖海拔572米。

氣候

貫嶺鎮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氣溫垂直分佈明顯,小氣候環境多種多樣。年平均氣溫15.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2℃,全年無霜期達228天以上,年均降水量1740.8毫米,平均日照時數1657小時。

水文

貫嶺鎮境內主要河流有溪底溪、貫嶺溪、駱駝溪等,均匯入桐山溪。

自然資源

貫嶺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茗洋大崗頭金礦、西山與文洋有輝綠岩、貫嶺姚嶴里有閃長岩等。

自然災害

貫嶺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洪澇、山體滑坡等。最嚴重一次自然災害是發生在2006年8月10日的“桑美”颱風。房屋倒塌680戶3675間,房屋損壞1649戶4545間。

人口


2011年末,貫嶺鎮轄區總人口25326人,男性13527人,佔53.4%,女性l199人,佔46.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畲、回2個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為6.20‰,人口死亡率為5.8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米319人。
2018年末,貫嶺鎮有戶籍人口24914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貫嶺鎮常住人口為12434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貫嶺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487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7所,在校生386人,教師11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62人,專任教師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1%,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8%。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貫嶺鎮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處,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3.5萬冊。有位於分水關的古城牆,碉堡、臨水夫人宮、大兵墓,茗洋村的東宮、紅茗洋革命紀念館,貫嶺村的宋朝王小回墓、新石器舊址,軍營村的禪關寺,溪底村的礦步,透埕村有景色秀美的荷溪、南峰山中山寨遺跡,排頭村的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禁乞碑,何坑村的中共福鼎縣委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邦福村的楊府聖王宮,松洋村的清蓮寺、柘蓮寺、雙進士墓,西山村的駱駝清代林氏古民居、大坑口天然溶洞、烽火台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貫嶺鎮有貫嶺慈心衛生院1個,床位10張,專業衛生人員18名,完成診療1萬人次;村級衛生室12個,鄉村醫生18名。全鎮21198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1%。

社會保障

2011年,貫嶺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戶,人數22人,支出6.13萬元,月人均23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9戶,人數595人,支出50.1萬元,月人均7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2.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26人,支出38.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56人次,共支出4.3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5人。2011年,新型農村保險已參保9785人,綜合參保率達96.9%。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貫嶺鎮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個,服務代辦點9個。固定電話用戶2100戶,行動電話用戶3100戶,寬頻接入用戶911戶。
給排水
2011年末,鎮區自來水廠1座,供應集鎮3000多人的生產、生活;2009年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大多數村民享有安全用水保障。
供電
2011年末,貫嶺鎮有鎮區3.5萬伏變電站1座,荷溪水電站、敏嶺水電站2個水電站,年供電量1816.58萬千瓦時。
園林綠化
2011年末,貫嶺鎮有鎮區園林綠地面積6.7公頃,其中公共綠地2.4公頃,綠化覆蓋率89.3%,人均綠地2.7平方米。

交通運輸


貫嶺鎮境內交通便利,104國道、普玉公路、瀋海高速公路穿境而過,12個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公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85千米;橋樑22座,總長度800米。2011年末,建有新農村客運站1座,年客運量35.6萬人次。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貫嶺鎮因境內貫嶺溪得名。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貫嶺鎮轄貫嶺、溪底、茗洋、分水關、排頭、何坑、透埕、邦福、西山、軍營、松洋、文洋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3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貫嶺鎮共下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貫嶺玉茗路48號。
貫嶺鎮
貫嶺鎮
貫嶺鎮行政區劃詳情
貫嶺村溪底村茗洋村分水關村排頭村何坑村
透埕村綁福村西山村軍營村松洋村文洋村

歷史沿革


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廉江里十八都,福鼎置縣后屬福鼎縣十八都。民國初屬桐山區,民國29年(1940年)設秀嶺鄉。解放初屬南溪區,1950年6月屬桐山區,1952年5月成立貫嶺區,1956年1月併入桐山區,1958年8月設貫嶺公社,1959年4月又併入桐山公社,1961年屬桐山區,1968年8月屬桐山公社,1970年7月成立貫嶺公社,1983年改為貫嶺區,1987年7月改為貫嶺鄉,1992年12月撤鄉改鎮。1995年,轄12個村委會,25644人。1997年,面積78.7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貫嶺、溪底、茗洋、分水關、排頭、何坑、透埕、邦福、西山、軍營、松洋、文洋12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貫嶺傳統經濟以農為主,盛產檳榔芋黃梔子等經濟作物,其中檳榔芋(又名福鼎芋)蜚名海內外,暢銷港澳台和東南亞國家曾榮獲國家外經貿部優質出口創匯土特產品稱號,2000年被評為福建省名牌農產品,並被推薦為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國宴用品,全鎮種植面積在6000畝以上,產量6000多噸,年產值上千萬元。特產中藥黃梔子既可入葯,又可淬取天然食用色素和化妝品原料,十分走俏國內外市場,此外,貫嶺還蘊藏豐富的礦藏資源,有茗洋大崗頭金礦、西山輝綠岩、貫嶺姚嶴里閃長岩、松陽礦泉水,發展石板材加工業和天然飲料業極具潛力。
在貫嶺這塊紅土地上,待開發潛力巨大,名優特產資源豐富,交通運輸便捷,投資環境優越,貫嶺人民竭誠歡迎有志之士及海內外同胞前來觀光考察,投資興業。屆時,我們將提供優質、高效、全方位的服務。
工業
貫嶺鎮以汽摩配產業、環保型的紡織業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主。2011年,共有39家企業,工業總產值13.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30億元,比上年增長83.7%。
商業
2011年末,貫嶺鎮有商業網點216家,超市3家。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