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巴里安的結果 展開
- 耶路撒冷歷史人物
- 電影及小說人物
巴里安
耶路撒冷歷史人物
伊貝林的貝里昂(Balian of Ibelin 卒於1193年),為十二世紀耶路撒冷王國十字軍中重要的貴族。他是伊貝林的貝里森(Barisan of Ibelin)之子。
休(Hugh)及 鮑德溫(Baldwin)之兄弟。貝里昂之名亦為貝里森(Barisan),但古法語中其名字之發音為貝里昂,故名(註:下文中全以貝里昂相稱)。
由於父亦以 貝里昂 聞名,故其有時亦被稱為小貝里昂(Balian the Younger)。別名 拉姆拉的貝里昂(Balian of Ramla)或那不勒斯的貝里昂(Balian of Nablus)。
1150年,其兄休死後,伊貝林城被過繼予欲保持原爵位的拉姆拉男爵鮑德溫(Lord of Ramla) ,後轉讓予貝里昂。
1174年,伊貝林的鮑德溫支持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三世(Raymond III of Tripoli)取代普蘭西的米爾斯(Miles of Plancy)為國王鮑德溫四世(Baldwin IV)之攝政王。
1177年,兄弟參與蒙吉薩戰役(Battle of Montgisard)。
同年,貝里昂與阿馬里克一世(King Amalric I)之遺孀瑪利亞康尼娜(Maria Comnena)結婚並繼承那不勒斯之爵位。
1183年,貝里昂兄弟支持雷蒙德三世反對當時的攝政王,西比拉(Sibylla)之夫,呂濟尼昂的呂西尼昂的蓋伊(Guy of Lusignan)。
同年,貝里昂出席了鮑德溫五世(Baldwin V)的加冕典禮,當時鮑德溫四世猶在世,此一加冕是為了阻止蓋伊為王而舉行的。
1185年,鮑德溫四世去世,當時年僅八歲的鮑德溫五世正式即位,卻在隔年就死亡了。雷蒙本欲立托倫的韓福瑞四世(漢弗萊四世Humphrey IV of Toron)為王,但他拒絕並支持蓋伊。貝里昂勉強宣誓效忠 蓋伊,而其兄則因拒絕而被放逐至安條克(Antioch)。
貝里昂仍留在耶路撒冷王國,並由1187年海廷會戰(哈丁之戰Battle of Hattin)的潰敗中生還。與王后西比拉(Queen Sibylla)及牧首希拉克略(Patriarch Heraclius)一同,他守御耶路撒冷並在稍晚(同年十月)的投降中與撒拉丁(Saladin)談判。伊貝林,那不勒斯,拉姆拉及貝里昂的所有其它領地在 海廷之役 后被 撒拉丁 佔領,但貝里昂及其家人得以逃至的黎波里。
在呂西尼昂的蓋伊與蒙費拉的康拉德(Conrad de Montferrat)王權爭奪中,貝里昂 一開始支持 蓋伊,但其後與 瑪利亞 密謀,以康拉德與耶路撒冷的伊莎貝拉(Isabella of Jerusalem,瑪利亞 與 阿馬里克一世 的女兒)的婚姻為條件,轉而支持康拉德。
康拉德 死後,伊莎貝拉 嫁給 香檳的亨利二世(Henry II of Champagne) ,貝里昂則為亨利的顧問,並在1192年,幫助英國的理查一世(Richard I of England)和撒拉丁協議停戰,終止第三次十字軍東征(Third Crusade)。伊貝林仍在撒拉丁的控制之下,但理查將凱蒙特(Caymont)的統治權給予貝里昂作為補償。
1193年,貝里昂去世。其子伊貝林的約翰(John of Ibelin)為貝魯特男爵(Lord of Beirut)及耶路撒冷的治安官。
2005年上映的《天國王朝》(Kingdom of Heaven)是一部以貝里昂為主角的故事,但與歷史史實出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