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壩街道的結果 展開

東壩街道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轄街道

東壩街道隸屬於南京市高淳區,位於高淳區東部,是江蘇省“百家名鎮”和“特色文化之鄉”,被省政府列為江蘇省小城鎮建設重點中心鎮。東壩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位於蘇皖交界處,距區政府所在地25公里,毗鄰安徽省郎溪縣。

截至2017年,東壩街道面積104.3平方公里,人口4.57萬人,管理7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東壩街道是歷史悠久的江南古鎮,五代時期名為銀林。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為使東壩上游之水不復東流,保太湖地區免遭洪澇之災,在鎮內胥河上建石閘啟閉,名廣通閘,始命廣通鎮。因地處固城湖東,又名東壩。已有600多年的建鎮歷史,為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
明清時期,東壩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它是古代車馬驛站,商賈雲集,就有“七省通衢”的美稱。
2002年,被南京市評為“市級環境優美小城鎮”,並爭創“江蘇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
2005年,東壩街道被江蘇省文化廳命名為“特色文化之鄉”。
2019年1月28日,江蘇省政府公布了《關於同意調整南京市高淳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高淳區的漆橋鎮、東壩鎮、椏溪鎮、固城鎮撤銷,分別設立漆橋街道、東壩街道、椏溪街道、固城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壩街道位置
東壩街道位置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東壩街道下轄7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
行政劃分 
東壩村沛橋村東風村
新中村紅松村付家壇村
青山村和睦澗村遊子山
下壩村河南村青楓村

經濟


東壩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經濟強鎮、工業重鎮、文化名鎮”目標,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發展。2003年,東壩街道國內生產總值3.5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88572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7389萬元,工業總產值71183萬元,財政收入3955萬元。人均收入達4793元。東壩街道糧食麵積3.8萬畝,總產量2000多萬公斤;油菜籽面積4.0萬畝,總產量800多萬公斤;蔬菜面積2.58萬畝(複種面積)。東壩街道有用材林7346畝,經濟林5992畝。東壩街道發展蘑菇280萬平方尺,早園竹3800多畝。2006年,東壩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79億元,財政總收入512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883元。
東壩街道為農業大鎮,自然資源豐富,水陸交通發達。東壩街道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蔬菜為主,旱地以種植油菜、經濟林果、黃豆、山芋、南瓜、玉米、小雜糧為主。油菜單產在全中國居首,豆腐乾、拉絲蘿蔔、苦瓜茶等聞名全中國。東壩街道屬丘陵山區,耕地總面積42322畝。全年種植水稻3.8萬畝,油菜4.0萬畝,蔬菜面積為2.58萬畝,主要特色有優質油菜、早園竹、蘑菇、經濟林果、山芋、大豆、南瓜的種植,其中優質油菜在全中方國聞名,是全中國優質油菜基地。東壩街道有鄉鎮企業60家,其中豆腐乾、蘿蔔乾、拉絲蘿蔔、苦瓜茶、茶葉加工等企業,產品供不應求。農業生產不斷發展,規模化、產業化不斷提高,東壩街道農業投入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生態條件不斷提高,使農業持續、穩定發展,東壩街道是江蘇省無公害糧油和蔬菜基地。

文化


大馬燈
大馬燈
東壩街道的大馬燈、古戲台、太平天國遺址、胥河聞名於全中國。
2006年,“江南一絕”——東壩大馬燈已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東壩街道政府配合市、區文化局,又將東壩大馬燈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作為東壩大馬燈的誕生地——東壩街道東壩村,在區文化局的指導下,加大了對東壩大馬燈的保護力度,並整合民間文化資源,爭創特色文化村。為此,東壩村村委會統一思想,積極行動。
一是以東壩大馬燈表演隊為龍頭,同時組建龍燈表演隊和水上龍舟表演隊,充分展示該村民間特色文化。二是東壩村村委會通過民間集資40萬元人民幣,開闢十多畝山地,建立民間表演藝術基地。其中,東壩大馬燈表演廣場約佔地2畝。同時,建起100平方米的東壩大馬燈表演藝術展覽館,供人參觀。東壩村民間表演藝術基地的興建,不僅是打造特色文化村的重頭戲,而且也將成為東壩街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新亮點。

交通


雙望公路南北向穿境而過,蕪太公路沿古胥河東西向穿境而行,境內的下壩船閘是水上運輸西進長江、東達太湖的必經之路,是溝通蘇南、皖南的經濟走廊。S239、S123在境內十字交叉,北至南京主城,南往安徽、浙江省,東至蘇錫常,西至蕪湖。五級航道蕪太運河(胥河)與S239高淳段呈平行線交匯於街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