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痘病毒

昆蟲痘病毒

昆蟲痘病毒,痘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為170~250nm×300~400nm,磚形或橢圓形,其囊膜為桑葚結構,含一個或二個側體,包含體呈球狀。

基本簡介


昆蟲痘病毒的形態,大小不一。感染鞘翅目痘病毒呈橢圓形,大小為450×250納米,有一個側體和單側凹入的核心,表面具有直徑22納米的球狀單位。從鱗翅目和直翅目分離痘病毒也是橢圓形的,大小為350×250納米,具有袖狀側體和圓柱形核心,表面有直徑40納米的球狀單位。雙翅目的痘病毒最小,呈磚形,有兩個側體和雙凹的核心。本科病毒能形成橢圓形和紡錘形兩種包涵體,直徑12~20微米,病毒粒含有 5%的dsDNA,分子量為140~240×106。含有4種酶:核苷酸焦磷酸酶、依賴於DNA的RNA多聚酶、中性DNA酶和酸性DNA酶。感病幼蟲外表呈白色,病毒主要在血細胞和脂肪細胞的細胞質中增殖。昆蟲痘病毒與脊椎動物痘病毒在形態結構上十分相似,但它們之間沒有共同的抗原。用昆蟲痘病毒對乳鼠作腦內注射和腹腔注射未能感染,接種於雞胚絨毛尿囊膜上也不形成痘斑。

痘病毒科


本科為病毒粒最大的一類DNA病毒,結構複雜。病毒粒呈磚形或橢圓形,大小(300~450)×(170~260)納米,氯化銫浮力密度1.1~1.33。有核心、側體和包膜,核心含有與蛋白結合的病毒DNA。DNA為線型雙鏈,分子量(85~240)×106,鳥嘌呤和胞嘧啶的鹼基含量低。病毒粒中有30種以上的結構蛋白和幾種酶,核心蛋白中含依賴於DNA的RNA多聚酶。病毒在細胞質內增殖,形成包涵體,病毒粒由微絨毛或由細胞裂解而釋放。本科包括脊椎動物痘病毒和昆蟲痘病毒2 亞科。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包括 6個屬和未定屬的成員。正痘病毒屬的成員產生可與病毒粒分開的血凝素,正痘和禽痘病毒屬的成員耐乙醚,其他屬則對乙醚敏感。除副痘和豬痘病毒屬的成員外,均能在雞胚絨毛尿囊膜增殖並形成痘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