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單瓣木槿

白花單瓣木槿

白花單瓣木槿(學名:Hibiscus syriacus f. totoalbus)為錦葵科木槿屬木槿下的一個變型。本變型的花純白色,單瓣。產台灣、福建、廣東、江西、安徽、四川、雲南、貴州和陝西等省,均系栽培。

形態特徵


本變型的花純白色,單瓣。
木槿(原變種):落葉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葉柄長5-25毫米,上面被星狀柔毛;托葉線形,長約6毫米,疏被柔毛。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梗長4-14毫米,被星狀短絨毛;小苞片6-8,線形,長6-15毫米,寬1-2毫米,密被星狀疏絨毛;花萼鐘形,長14-20毫米,密被星狀短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鐘形,淡紫色,直徑5-6厘米,花瓣倒卵形,長3.5-4.5厘米,外面疏被纖毛和星狀長柔毛;雄蕊柱長約3厘米;花柱枝無毛。蒴果卵圓形,直徑約12毫米,密被黃色星狀絨毛;種子腎形,背部被黃白色長柔毛。花期7-10月。

分佈範圍


產台灣、福建、廣東、江西、安徽、四川、雲南、貴州和陝西等省,均系栽培。

主要價值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腸風瀉血;赤白下痢;痔瘡出血;肺熱咳嗽;咳血;白帶;瘡癤癰腫;燙傷。
①《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焙入葯;作湯代茶,治風。
②《綱目》: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③《本草匯言》: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白積痢,乾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④《本經逢原》:紅者治腸風血痢,白者治白帶白痢。
⑤《安徽藥材》:治皮膚病。
⑥《江西中藥》:白花與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
【附方】:
①治下痢噤口:紅木槿花去蒂,陰乾為末,先煎麵餅二個,蘸末食之。(《濟急仙方》)
②治赤白痢:木槿花一兩(小兒減半),水煎,兌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雲南中醫驗方》)
③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開水和冰糖欺半小時,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風痰壅逆:木槿花曬乾,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湯下,白花尤良。(《簡便單方》)
⑤治反胃: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陳米湯調送三五口;不轉,再將米飲調服。(《袖珍方》槿花散)
⑥治婦人白帶:木槿花二錢,為末,人乳拌,飯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⑦治療瘡癤腫:木槿花(鮮)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⑧治療細菌性痢疾:木槿花洗凈曬乾,研末備用。每次2克,小兒酌減,每隔2小時服1次,3~5天為一療程。試治300例,癥狀控制者96.3%,一般服藥后體溫迅速下降,大便於2~3天內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