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楠

宜昌楠

宜昌楠(phoebe zhennan yichang),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50厘米。其樹型緊揍、呈塔型,是難得的優美園林綠化樹種。

形態特徵


宜昌楠
宜昌楠
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50厘米。小枝有 棱,密被黃褐色或灰黑色毛。葉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披針形。

生長環境


苗期喜陰,需肥量較大,生長速度快。一年生實生苗可長到80厘米左右,兩年生苗高度可達1.5米左右。耐高溫,+40度左右均能正常生長,-10度左右也能安全越冬,適生能力較強。

分佈範圍


宜昌楠
宜昌楠
中國特有品種。分佈於湖北、江西、湖南等省,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國家二級保護樹種。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為主,幼苗期喜陰,生長較快。

主要價值


國家首推楠木樹種
主要用於園林觀賞樹栽培。也可作行道樹。
宜昌楠(俗稱金絲楠)成為國內首個由國家科技部、財政部聯合行文[國科發農(2009)511號]推廣並獲國家財政資助的珍稀楠木品種。該品種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1984年開始選育,2003年通過湖北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已在黃河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安徽、廣東等省市示範種植近十萬株,各示範點普遍反映生長情況良好。宜昌楠屬樟科楠屬常綠喬木,樹高達25米,樹榦通直;主根明顯、發達,深扎地下;中速生長,材質異常堅硬;樹冠寶塔形;葉片濃綠 , 倒卵狀披針形,半革質化,四季常綠。
宜昌楠(俗稱金絲楠)具有:
(1)適應性強。夏季高溫期間在武漢市內,冬季低溫時節在神農架林區均能正常生長。尤其是2005年元月中下旬湖北地區遭遇歷史罕見凍雨天氣(-6.3℃),許多樟樹葉出現凍死的嚴寒條件下,宜昌楠大小苗均安全越冬;
(2)園藝特性好。樹型呈塔型、葉片半革質化、四季常綠;
(3)生長較快。較其他被稱為“楠木”的喬木樹種生長快30—40%,每年抽新梢兩次,春秋季嫩梢呈淺紅色;
(4)繁殖簡便。以種子繁殖為主,與樟樹育苗技術完全相同;
(5)萌發能力強。全冠苗移栽除葉后只要注意保持苗體水分,澆足定根水就能成活;
(6)材質優良。宜昌楠材質上乘、經濟價值高。
(7)抗逆性強。適宜土層深厚、肥沃、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生長,2009年據浙江、廣東、江西、安徽、福建、武漢等地苗圃及綠化單位報道,在經歷了數場颱風肆虐后當地所種植的宜昌楠大苗在颶風中均安然無恙,未出現一例被颱風吹倒折斷或連根拔起的現象。相比之下,宜昌楠(俗稱金絲楠)較其他園林綠化樹種具有更好的抗颱風能力。宜昌楠(俗稱金絲楠)被認為是替代香樟的最佳常綠景觀樹種。
2010年11月,武漢首條由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宜昌楠為骨幹行道樹的“楠樹大道”,在武漢青山區友誼大道、隨州街出現。據悉,青山區友誼大道、隨州街將重新栽上觀賞效果好的宜昌楠和高大濃蔭的法桐,其中隨州街將新栽宜昌楠 80多株。據了解,這是江城首次在街道成批栽種該樹種,其特點是高大濃蔭,樹冠呈塔形,主幹筆直,四季常綠,能耐-10℃的極端低溫和40℃的高溫,比較適應武漢冬冷夏熱的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