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葉梁王茶

異葉梁王茶

異葉梁王茶(學名:Nothopanax davidii Franch.Harms)疏林或陽性灌叢中、林緣、岩石隙分佈西南、陝西、湖北。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高2-12米。葉為單葉,稀在同一枝上有3小葉的掌狀複葉;葉柄長5-20厘米;葉片薄革質至厚革質,長圓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不分裂、掌狀2-3淺裂或深裂,長6-21厘米,寬2.5-7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有主脈3條,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邊緣疏生細鋸齒,有時為銳尖鋸齒,側脈6-8對,上面明顯,下面不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片披針形,幾無小葉柄。圓錐花序頂生,長達20厘米;傘形花序直徑約2厘米,有花10餘朵;總花梗長1.5-2厘米;花梗有關節,長7-10毫米;花白色或淡黃色,芳香;萼無毛,長約1.5毫米,邊緣有5小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約1.5毫米;雄蕊5,花絲長約1.5毫米;子房2室,花盤稍隆起;花柱2,合生至中部,上部離生,反曲。果實球形,側扁,直徑5-6毫米,黑色;宿存花柱長1.5-2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無刺灌木或喬木,高6—12米。葉革質,二型,單葉、掌狀分裂或具3小葉的掌狀複葉同生於一株上;單葉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有時為三角狀卵形或三角形,2—3裂,長6—20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邊緣疏生細鋸齒,兩面無毛,基出三脈明顯凸起,網脈在上面凹,明顯或不顯,下面極不明顯;具短或長的柄;掌狀複葉有小葉3,披針形,幾無柄。花序為頂生圓錐花序,長10—30厘米,花12—15朵組成傘形花序;花梗長2厘米,稍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花白色或淡黃色,芳香;小花梗長5-7毫米,在花下有關節,無毛;花萼有小的5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1.5毫米;雄蕊5,花絲與花瓣等長;子房2室,花盤稍凸起,花柱2,中部以下合生成一柱狀,上部分離。果球形,側扁,熟時黑色,直徑5—6毫米,花柱宿存,外彎。花期6—8月,果期9—11月。

分佈範圍


分佈於陝西(太白山)、湖北(興山、巴東、利川、建始)、湖南(石門)、四川(天全寶興、木里、大涼山、屏山、金佛山)、貴州(貴陽、梵凈山)、雲南(貢山、瀘水、勐臘、屏邊、鎮雄)。生於疏林或陽性灌木林中、林緣,路邊和岩石山上也有生長,海拔在湖北、四川和貴州通常分佈於800-1800米,在雲南則高達2500-3000米。
產雲南東北部(鎮雄、大關鹽津、彝良)、東南部(蒙自、屏邊、麻栗坡、硯山)、西部及西北部(貢山、片馬地區、騰衝)及中部(澄江),生於海拔(1200-)1400—2600米的山谷或山坡常綠闊葉林或雜木林中;四川、貴州、湖北及陝西等省有分佈。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本種根莖入葯,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有祛風除濕活絡之效。
本種為民間草藥,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
【彝葯】尾葉梁王茶,啟扎,香加皮,香棍,香廣,羊毛茶:根皮、莖皮治療胃病,咽喉濕痛,風濕疼痛,腹痛,火眼,肺病咳痰《彝植葯續》。
根皮、樹皮(樹五加):苦、辛,涼。祛風濕,活血脈,通經止痛,生津止渴。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勞傷腰痛,月經不調,肩臂痛,暑熱喉痛,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