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縣

雲南省昭通市轄縣

大關縣,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地區的腹心地帶。地處東經103度43’一104度07’、北緯27度36’一28度15’之間。大關縣地處昭通腹心地帶,歷來為滇川交通要道。是李(永和)、藍(朝鼎)農民運動揭竿起義地。境內山巒重疊,“五河”縱貫,水力、礦藏資源和土特產品豐富。鮮筍、翠華茶是當地特產,盛產優質烤煙,杜仲暢銷全國,是雲南省的生漆基地縣之一。區域面積1721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關縣常住人口為209116人。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2020年5月17日,大關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貧困縣。

2020年,大關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41902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列全市第四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5327萬元,同比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83046萬元,同比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230650萬元,同比增長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8.6%、35.8%、35.6%,一產拉動經濟增長1.4個百分點、二產拉動經濟增長1.8個百分點、三產拉動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25.1:19.8:55.1。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72090萬元,同比增長3.9%,佔全縣GDP比重為41.1%。2021年8月,入選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歷史沿革


大關縣
大關縣
夏、商屬粱州之域,周為竇地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大關為秦蜀郡轄地。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縣境屬犍為都朱提縣地;元封二年(公元109),屬犍為南部朱提縣地。
東漢永初元年(107),屬犍為蜀國朱提地。
蜀漢建安九年(214),在原犍為屬國的基礎上,設置朱提郡;建興三年(225),“蜀漢朱提郡領朱提、漢陽、堂琅、南昌、南廣五縣,治朱提”,朱提縣轄今昭通、魯甸、彝良、大關、永善等地。
西晉泰始六年(270),縣境屬益州朱提郡朱提縣地,太安二年(303),屬寧州朱提郡朱提縣地。
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屬寧州朱提郡轄地直至南梁。
梁太清二年(548),南梁王朝終止派遣寧州刺史,寧州地區為爨氏“竊據”,縣境荒廢。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益州刺史兼理寧州軍事後,將寧州改為“南寧州”,此時,大關屬南寧州朱提郡地。
隋開皇四年(584),大關屬南寧州總管府恭州轄地。
唐武德元年(618)置協州,領東安、西安、湖津3縣,西安縣治所在今大關縣青龍鄉雙河場老街;湖津縣治所在今大關縣天星鄉火燒寨。這是今縣境置縣的開始。后從協州分置靖州統靖川、分協兩縣,城址分別在今縣境悅樂壩和翠華老城。
唐南詔時,今縣境為東爨阿旁部,屬拓東節度管轄。
宋大理時,縣境屬烏蒙部地。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烏蒙路隸雲南行省,烏蒙路(今昭通)轄歸化州(今大關縣)、土僚長官司(今鹽津縣),此時,縣境屬雲南行省烏蒙路歸化州。不久烏蒙路改為烏蒙軍民總管府,后又改為烏蒙軍民宣撫司,至元二十四年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領有烏蒙撒路、烏蒙路、東川路、芒布路等地,今大關縣地歸屬未變。
元順帝至正元年(1335)九月,詔以烏撒烏蒙之地隸四川行省,縣境隨屬四川行省烏蒙路轄地。
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大關屬四川布政司,今大關縣地屬雲南布政司烏蒙府轄地。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烏蒙三府隸四川布政使司,縣境又屬四川烏蒙府轄地。
清雍正五年(1727)詔烏蒙、鎮雄二府歸滇轄,縣境歸屬雲南省烏蒙府轄地。雍正六年置大關廳,設通判駐其地。
中華民國2年(1913)改稱大關。初屬滇中道,后廢道,直屬於省。民國6年將縣境黎山以北劃出14鄉新設鹽津縣。民國32年大關縣改屬昭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關於1950年4月解放,屬雲南省昭通專區管轄。1958年10月4日鹽津、大關並縣,稱大關縣,隸屬不變。1961年4月28日,大關、鹽津分縣,各復原名,大關隸屬不變。
2020年5月17日,大關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貧困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關縣地處昭通地區腹心地帶,位置面積大關縣在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腹心地帶。位於北緯27。36′~28。15′,東經103。43′~104。07′之間。東北與鹽津縣毗鄰,東南與彝良縣接壤,南和昭陽區接界,西面和北面與永善縣相連。東西最寬處43.7公里,南北最長處73.2公里。國土總面積1692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100米以下河谷區214.9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2.7%;海拔1100~1500米矮二半山區425.5平方公里,佔25.15%;海拔1500~1900米高二半山區639.1平方公里,佔37.77%;海拔1900米以上高寒山區412.5平方公里,佔24.38%。
古為滇川交通要道,秦開“五尺道”通“西南夷”就經過這裡。夏、商屬梁州之域,周為竇地甸。漢、晉為朱提郡縣地。隋屬南寧州總管府恭州轄地。唐武德元年(618年)為協州轄地,境內始置西安、湖津2縣;唐南詔時,縣境內為東爨阿旁部。宋大理時為烏蒙部地。元順帝為四川行省烏蒙路轄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雲南布政司烏蒙府轄地。翌年(1383年)又屬四川烏蒙府轄地。清雍正五年(1727后)縣境屬雲南烏府轄地,六年(1728年)置大關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大關縣,屬滇中道,后直屬於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屬昭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關於1950年4月解放,屬雲南省昭通專區管轄。1970年改屬昭通地區管轄。現昭通地區改為地級昭通市,大關仍屬之。

地形地貌

縣境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除羅漢壩、大寨、火地、甘頂4處共有12平方公里平地外,其餘全系“V”形山坡地。有73座主要山峰,分屬烏蒙山系和五蓮峰山系。有5條主要河流,30餘條溪流,均為金沙江水系,徑流面積1688.8平方公里。

氣候

縣境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平面差異不大,垂直差異突出,雖有四季之分,但不明顯。年均氣溫14.5℃,年均日照時數966.3小時,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年均降雪8天,年均無霜期308天,年均風速1.3米/秒。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總耕地55.28萬畝,其中水田3.42萬畝,旱地51.86萬畝。林地120.01萬畝,園地1.17畝,城鎮村莊工礦用地3.69萬畝,交通用地1.04萬畝,水域佔地2.1萬畝,未利用土地75.4萬畝。全縣有水稻土、黃壤、黃棕壤、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6個土類。其中黃壤、黃棕壤佔總土地面積的80%以上。

水資源

水資源總量12.6793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資源蘊藏量128.76萬千瓦,理論可開發利用78.09萬千瓦,實際可開發利用46.93萬千瓦,目前僅開發利用2.37萬千瓦,占可開發利用水能的5%左右。

礦產資源

已探明的有18個礦種70多個礦點,其中尚待開發的高品位、高儲量礦產有:金屬鎂礦探明儲量278.57萬噸,遠景儲量1億噸,氧化鎂含量平均21.23%;石灰岩礦探明儲量1062萬噸,遠景儲量大於1億噸,氧化鈣含量大於50%;硅石礦儲量1億噸,二氧化硅含量95.23%至99%,是生產玻璃和硅鐵的好原料;煤炭探明儲量13080萬噸,煤質好,發熱量高。

生物資源

有上千種植物,優勢樹種22種,珙桐、紅豆杉、香妃竹等珍稀植物7種,藥材133種,動物374種。珙桐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木漆、油桐、杜仲、天麻、蟲草、白臘、獼猴桃等土特名產。

人力資源

全縣勞動力105588人。有專業技術人員3397人,其中高職52人,中職949人,初職2342人。有本科生476人,專科生1943人,中專生2457人。

水文

境內河流統屬金沙江流域水系,有5條主河流、30多條溪流,徑流面積1691.8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21.5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2.68億立方米。其中,大關河源於昭通(昭陽區)鑽溝,入縣域與灑漁河、洛澤河、高橋河相匯后,進鹽津歸入橫江,縣內全長70千米,徑流面積452.3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均流量3.15億立方米,常流水溪溝8條;灑漁河源於魯甸貓鼻子、吳水井,入縣境後於黃葛大橋匯入大關河,境內幹流(含大關、永善兩縣邊界段)全長45千米,徑流面積198.1平方千米,平均流量28立方米/秒,年均流量1.27億立方米,常流水溪溝4條;洛澤河源於貴州威寧草海,進縣境后至壽山岔河注入大關河,境內幹流(大關、彝良兩縣邊界段)全長37.5千米,徑流面積392.9平方千米,平均流量61.3立方米/秒,年均流量2.6億立方米,常年流水溪溝8條。

行政區劃


大關縣
大關縣
2019年,大關縣總面積1721平方千米,總人口28.6萬人。轄8個鎮、1個鄉,84個村(社區)1711個村民小組。
具體鄉鎮:翠華鎮、玉碗鎮、上高橋鄉、木杆鎮、吉利鎮、天星鎮、高橋鎮、壽山鎮、悅樂鎮
大關縣行政區劃
類別
地名翠華鎮
戶數16511
人口42765
村(社區)轄9個村3個社區
翠屏村金海村金坪村雄魁村田壩村田元村
永康村興隆村黃連河村筆山社區轅門社區龍洞社區
地名玉碗鎮
戶數6023
人口15960
村(社區)轄5個村
玉碗村老街村石灰村出水村火地村。
地名悅樂鎮
戶數11610
人口36074
村(社區)轄9個村
悅樂村沙坪村大坪村青林村妥河村里底村
太坪村塘房村新寨村
地名壽山鎮
戶數10250
人口29125
村(社區)轄7個村1個社區
壽山村元坪村柑子村益珠村甘海村小河村
中坪村麻柳灣社區
地名高橋鎮
戶數8187
人口27267
村(社區)轄8個村
高橋村新開村核桃村甘河村聯盟村新場村
太華村車來村
地名木杆鎮
戶數9665
人口28897
村(社區)轄8個村1個社區
木杆村元亨村向陽村銀吉村漂壩村甘頂村
細沙村丁木村振興社區
地名吉利鎮
戶數7452
人口18925
村(社區)轄8個村1個社區
黃荊村龍坪村尾甲村魚田村吉利村營底村
小寨村回龍村關河社區
地名天星鎮
戶數22694
人口65840
村(社區)轄16個村1個社區
天星村綠南村魚孔村沿河村祥雲村斜文村
中心村青杠村安樂村南甸村打瓦村幸福村
雙河村寨子村毛壩村營盤村朝陽社區
類別
地名上高橋鄉
戶數6614
人口21778
村(社區)轄6個村
團結村大寨村新民村紅旗村龍堡村打堡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9年,大關縣常住人口28.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出生率15.97‰;死亡率7.26‰;人口自然增長率8.71‰;城鎮化率34.06%,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
2021年6月,昭通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發布,人口數為209116。

民族

大關縣以漢、回、彝、苗族為主體,人數分別為245403人、5110人、4490人、10321人,分別佔大關縣總人口的92.53%、1.91%、1.68%、3.86%,除以上民族外,還居住著藏、壯、傣、佤等19種少數民族59人,佔大關縣總人口的0.02%。

政治


縣委書記:雷楚英

經濟


綜述

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23億元,比2007年增加10.6億元,年均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33億元,是2007年的3.2倍,年均增長26.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8713萬元,是2007年的3.1倍,年均增長25.5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3.09億元,是2007年的3.6倍,年均增長29.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0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577元,分別是2007年的1.9倍和2.3倍。
大關縣
大關縣
2019年,大關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38074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列全市第六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0464萬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75015萬元,同比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215269萬元,同比增長10.3%。第一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8%,第二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7%,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8%、25.1%、60.1%,一產拉動經濟增長1.4個百分點、二產拉動經濟增長2.3個百分點、三產拉動經濟增長5.5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3502元。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54364萬元,同比增長7.8%,佔全縣GDP比重為40.5%。

第一產業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7.56億元,是2007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6%。
2019年,大關縣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2913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51%。其中,農業產值38495萬元,增長2.01%,林業產值7125萬元,增長16.73%,畜牧業產值76413萬元,增長7.29%,在農林牧漁服務業中的比重達59.17%,漁業產值5405萬元,增長0.3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700萬元,增長0.79%。
2019年,大關縣全年糧食總產量達89477噸,同比增長2.58%。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638噸,增長25.1%;烤煙產量1020噸,增長0.5%;蔬菜產量104102噸,增長7.4%;水果產量610噸,增長4.3%。
2019年,大關縣全年肥豬出欄227521頭,增長4.85%;牛出欄6742頭,增長7.96%;羊出欄35829隻,增長1.3%;家禽出欄362595隻,增長5.78%;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25179噸,增長4.81%。

第二產業

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7億元,比2007年增加12.3億元,年均增長35.8%。
2019年,大關縣全年工業總產值(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14%。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
2019年,全縣十一種主要產品六增五降,其中全年發電量50088萬千瓦小時,增長4.69%;水泥產量118.01萬噸,增長8.78%;電石產量201455噸,增長30.48%。
表一2019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單位絕對數比上年增長(%)
發電量萬千瓦小時500884.69
水泥萬噸118.018.78
快餐盒2554-10.82
電石20145530.48
石英砂632809.81
精製茶葉16-42.86
自來水生產萬噸14683.97
竹筍3086-0.96
白酒2326-6.55
機制沙萬噸94.2-4.75
萬塊395011.33
2019年,大關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3694萬元,增長15.01%;實現利潤額16570萬元,增長30.02%;實現利稅總額22105萬元,增長28.77%;實現應交增值稅4998萬元,增長28.85%。
2019年,大關縣5個資質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7645萬元,增長1631.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494平方米,增長590.93%。

第三產業

2019年,大關縣全年累計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9%。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下降6.6%。批發業銷售額增長10.8%,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1.5%,住宿業營業額增長10.9%。餐飲業營業額增長13%。
2019年,大關縣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9.25億元,比上年增長25.4%。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90.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4%。
2019年,大關縣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26743萬元,增長10.5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2554萬元,增長2.47%。其中,稅收收入8572萬元,增長2.45%;非稅收入3982萬元,增長2.5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68368萬元,增長68.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150萬元,下降3.46%;公共安全支出6368萬元,下降1.27%;教育支出44862萬元,下降15.31%;衛生健康支出27216萬元,下降4.39%;社會就業與保障支出31220萬元,增長2.6%;節能環保支出8187萬元,下降33.96%。
2019年,大關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607492萬元,比上年增長10.04%。其中:住戶存款430346萬元,增長16.35%;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30350萬元,增長10.03%。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達328424萬元,比上年增長17.08%。其中:住戶貸款203933萬元,增長30.1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24491萬元,增長0.55%。

交通


大關縣是雲南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交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原通南必經之地,是連接東南亞的重要通道,是有名的“南絲綢之路”之要衝。“213”國道、內昆鐵路、麻昭高速公路、昆水公路穿境而過,G85渝昆高速公路交匯穿越大關;全長59.3公里的內昆鐵路從北向南穿越大關,設有大關火車站;距昭通市機場60公里,距長江第一港水富港150公里,距雲南省昆明市480公里,距四川省宜賓市210公里,公路、鐵路、航空組成的交通網路已初具規模,交通十分便利。

社會


教育

2011年,大關縣在園幼兒3190人,學前一年入園率86.37%,學前三年入園率49.01%;小學在校生33369人,適齡兒童30247人,入學率99.28%,輟學率0.48%;初中階段在校生11426人,毛入學率98.53%,輟學202人,輟學率1.64%;普通高中在校生3453人,職業高中在校生2486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42.74%;大關縣教職工2481人。
2019年,大關縣有職業中學1所,招生330人,在校生882人,畢業生216人。普通中學14所,普通高中招生1679人,在校生5019人,畢業生1221人;普通初中招生3091人,在校生9969人,畢業生4119人。普通小學64所,招生3377人,在校生19004人,畢業生3126人。幼兒園81所,在園幼兒6722人。

文化事業

2019年,大關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82657冊。有線電視台(廣播電視台)1座,村村通廣播電視用戶26857戶,戶戶通廣播電視用戶15857戶,有線電視入戶率11.3%,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衛生

2011年,大關縣參保人數達6436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6.31%,基金總量達5701.58萬元,門診住院報銷逐年提高,一般疾病和特殊疾病最高報銷金額分別達7萬元、9萬元。
2019年,大關縣醫療衛生機構110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032張(含民營醫院),專業技術人員58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48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大關縣“五險”參保2.97萬人,發放低保金、五保供養金、大病醫療救助金4307萬元,發放優撫金、孤兒基本生活費、高齡老人補助金996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2.22萬人,發放基礎養老金745.28萬元、2.24萬人受益。2261人接受技能、創業培訓,城鎮登記失業率降至4.34%。天星鎮中心敬老院順利竣工,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能力有效提升。投入150餘萬元,實施白內障復明等眼科手術264例、唇齶裂修復45例,發放殘疾人輔助器具139件,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2011年,大關縣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743人,失業保險參保人7041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22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987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8940人。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6066人。全年納入城市低保人員8083人,農村低保人數24352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助水平達610元每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助水平達4200元每年。

人民生活

2019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32元,比上年增長7.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7元,比上年增長11.1%。

社會事業

大關縣
大關縣
改革開放以來,大關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農業適用技術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普及力度逐漸加大,科技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顯著提高。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普及了六年義務教育。全縣有小學340所,在校生5345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普通中學13所,在校生12812人;全縣有教職員工2438人。建起教師進修學校和職業學校,成人學歷教育和掃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醫療衛生機構16個,在編衛生技術人員257人,病床187張,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路基本形成。
群眾性文體活動廣泛開展,從1985年開始至1999年結束,編篡出版了第一部社會主義新方誌《大關縣誌》,1999年至2003年共編纂出版了5部《大關縣年鑒》;2002年編纂出版了《大關縣民主革命鬥爭史料》,2003年編纂出版了《大關縣誌稿校點本》。建起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46座,有線電視台1個,電視覆蓋率85%以上。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村級體制改革工作圓滿完成,選舉產生了76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農村基層人民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教師進修學校等數十個單位分別獲省、地、縣“文明單位”稱號,農村“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創建活動有序開展。推行行政執法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依法治縣力度加大,開展“三五”普法教育,實行政務、廠務、村務、警務公開,民主法制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農田水利

全縣有大小水利工程5007多件,建成高產穩產基本農田8.4萬畝,農田水利化程度為26.9%。甘海、田元農業綜合開發區已建成。

電力交通

到2004年,關河流域已成功開發四級梯級電站,全縣可用電力達到2.37萬千瓦。農戶通電率90.5%。內昆鐵路過境段59·3公里和昭麻二級專線過境段34公里路段已建設完工並投入運營。鄉村公路建設力度加大,境內公路通車里程1166·6公里。在2002年的基礎上新增公路94·6公里。擁有汽車863輛,摩托車1861輛。2003年客運量50·66萬人次,貨運量27·48萬噸。

郵電通信

程式控制電話開通全縣各鄉鎮、村,電話用戶6384戶;建成移動通信基站37個,行動電話用戶近8000戶;開通無線尋呼業務;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79萬元。

城鎮建設

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結束,已建成面積1.3平方公里,綜合集貿市場已經完工,過境路面已經建成,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已完成。縣城內園門街商品房、龍洞小區、扶貧辦小區、農貿市場小區、工商小區等工程建設完工,北門街商品房和翠屏佳園小區正在建設之中。目前共建住房23幢332套。紙廠片區、天星、吉利、玉碗、岔河的小集鎮建設已有詳細規劃。各鄉鎮建成15個初級市場,上高橋鄉牛馬交易市場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

脫貧

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正式批准大關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旅遊


大關縣有旅遊資源點137處,涵蓋黃連河瀑布群、青龍洞峽谷溶洞、羅漢壩原始森林、三江口自然保護區、雲台山古道驛站“四片一線”旅遊資源,面積約220平方公里。其中,國家AA級黃連河風景區遊覽面積107平方公里,景區內有大小瀑布47處,享有“瀑布之鄉”的美譽。

代表人物


大關縣著名人物有官居四川提督的唐友耕,曾為雲南省政府秘書長的吳良桐,著名文人龔自知,飽學之士張維翰,共產黨解放軍的高級將領羅占雲。之後,還出了著名的政治家陳方、抗日將領曾萬鍾、爆破英雄孔憲章,還有在中越戰爭中為保家衛國湧現出的英雄烈士鄧文顯、吳忠全、白興才;當代,還湧現出了救火英雄李孝華、抗洪英雄秦孝順和勇斗歹徒的劉遠芬,他們為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所獲榮譽


2021年8月,入選雲南省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