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杆鎮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下轄鎮

木杆鎮位於大關縣最北端,東北與鹽津縣中和鎮接壤,南與本縣吉利鎮相連,西北同永善縣細沙、團結鄉接界,西南與高橋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新街地處鹽(津)大(關)永(善)三縣邊沿結合部,海拔1180米,距縣城76公里,213國道徠臨街而過。面積239平方公里,形狀近似大關縣,就象是一個縮小了的大關。全鎮屬山地高原,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歷史沿革


木杆鎮
木杆鎮
民國初年為大關鄉轄地及綏江縣所轄飛灑地——元亨里(今木杆、漂壩、元亨村委會部分),民國30年(1941)建木杆鎮(不含今甘頂村委會),民國36年綏江縣所轄元亨里劃歸木杆鎮,1950年與今高橋鎮合劃為大關縣第六區,1953年春與高橋分設為第八區,1958年改稱木杆人民公社,1961年稱木杆區,同年區駐地由老街遷大園子,取名新街,1970年複名木杆公社,1984年又稱為木杆區,1988年改為木杆鄉。2002年撤鄉建鎮後為木杆鎮,全鎮轄振興社區、木杆、銀吉、元亨、漂壩、細沙、甘頂、丁木、向陽1個社區,8個村委會,占國土面積的18.3%,森林覆蓋率48%。2003年全鎮人口25236人,其中農業人口25172人,佔總人口總數96%;有苗族1644人,佔總人口的6.27%。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地理環境


自然災害

與豐富資源相對應的是頻繁的自然災害,木杆常會遇到雪凍災、冷澇災、風洪災、冰雹災等,在自然災害中危害最大的莫過於地震災。大關地處馬(邊)——(大)關地震帶上,歷史上發生過數次大地震,木杆或者接近震中,或者乾脆就是震中。1844年發生8至9級大地震,震中在木杆海口;1917年發生6.8級大地震,震中從吉利鋪黃荊壩延至木杆丁木;1974年發生7.1級大地震,震中在木杆與永善交界處。每次震后,由於山崩堵塞河道,都會形成海子,若干年後再由特大山洪沖開堵埂,泄去湖水,海子消失。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筇竹天麻厚朴黃柏、杜仲等經濟作物,其中筇竹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素有“”筇竹之鄉”的美譽。
木杆鎮
木杆鎮
木杆鎮四河縱貫,十五條溪溝、八個自然塘,清明前後,化雪彙集,溪溝俱滿。豐富的水源養育了豐富的動植物。開墾之初,無論高山河谷,遍布原始森林,解放初僅三江口一帶就有原始森林六萬三千多畝,那鬱鬱蔥蔥、莽莽蒼蒼的林木正是木杆鎮蓬勃生命之所在。然而,至八十年代末的四十年間,人們每年都要砍伐掉許多林木,三江口一帶每年都以三千立方米、一百畝面積的速度砍伐,至八十年代中期,僅剩原始森林三萬畝。三江口林場還曾有過“毀林造林”的做法,毀掉上萬畝灌木竹林后再進行造林,直接破壞了世界珍稀植物筇竹林的生長環境。已開採的森林未能充分開發,僅僅得到了木材,其它資源均被浪費,甚至有許多大樹放倒后無法運出,任其腐爛。森林開採還破壞了山貨藥材資源和動物棲息地,許多物種已稀少或滅絕,生態局部失去平衡。好在近些年來,國家採取措施,封山育林,森林得到保護,毀林不再,木杆又開始豐美起來。今天,木杆的林地面積已達二十四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5%以上,珙桐、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天麻、黃山藥、株林等名貴藥材,熊、豹、狐、野牛、野豬等野生動物又多了起來,三江口已成為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木杆鎮筇竹資源豐富,有八萬四千多畝,當地人稱之為羅漢竹。筇竹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適宜生長在海拔一千七百米以上高山上,竹筒短,竹節凸起,筍肉鮮嫩,是出口佳品。筇竹六十年開花一次,開花結籽后即成片枯死,1948年、1961年在木杆已各開過一次花。木杆的筇竹佔世界筇竹資源的四分之一以上,堪稱“天下筇竹第一鄉”。

礦物資源

除了森林資源,木杆還有著豐富的煤、鐵、硅、鉛等礦藏,清朝年間就曾有人辦過銀廠、銅廠、鐵廠、鉛鋅廠。

行政區劃


風景如畫的木杆鎮
風景如畫的木杆鎮
徠振興社區、木杆、銀吉、元亨、漂壩、細沙、甘頂、丁木、向陽。1個社區,8個村委會。

人口民族


木杆鎮
木杆鎮
木杆鎮
木杆鎮
木杆鎮的民族有:漢族、苗族、彝族等。常住人口25664人(2017年),苗族主要分佈在漂壩三江口、魚塘、生地灣、白岩腳;向陽村峰岩、大坡、連升棧等地。彝族零星分佈在細沙、甘頂等村。苗族的主要節日是花山節,主要過節點在三江口林區小學。

文化


歷史人文

木杆鎮
木杆鎮
據記載,清雍正二年二月(1724年)劉、李、歐陽三姓人家從湖南逃荒至四川敘府(宜賓),沿五尺道入滇,行至漂壩落腳。舉目四望,莽莽荒野,林木參天,蒿芥蔽人,野獸成群,遂定居下來,搭棚為屋,采果漁獵,刀耕火種,繁衍後代。自此,木杆境內便有了人煙。清乾隆年間,官銅在副官村轄內金沙江上落水,民眾打撈無獲,官紳願以檜溪十地(今永善縣檜溪鎮)劃歸老縣,請老縣代賠官銅,此時,在木杆的細沙、漂壩、銀吉等地有了銅礦的冶鍊。劃地后,剩下木杆、元亨里仍屬副官村,但與之全不接界,成為副官村的“飛地”,1910年副官村改稱綏江縣,此後幾經周折,至1947年10月,“綏江之‘飛灑’、大關之‘摳沱’”的木杆、元亨等地才劃歸大關管轄。
木杆歷史雖然不長,但各地遷入的人口帶來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木杆一直就有著較為濃厚的文化基礎,房屋建築與湘西、川渝南部邊緣地帶相似,各種文化活動甚為活躍。解放前就自發組織有龍燈舞、唱花燈、牛燈、獅子舞等,1988年龍年春節,在木杆鎮街上以彭道敏、鍾道源、羅朝禮、楊承松、趙學文、張明芬等人成立了舞龍領導組,並由羅朝禮、彭道敏等手工做起了龍,在春節期間在中學球場、新街、老街舞起了龍燈,盛況空前,成千上萬的人湧向了木杆,除此之外,2000年又逢龍年春節,上述地方名人又籌備舞起了龍燈。2012年上述名人相繼離世,龍年舞龍的文化活動便停止了。除此之外,木杆老街街上還不時有打圍鼓、唱道琴的;解放后,鄉里、學校組織演出過許多歌劇、話劇、歌舞等劇目節目。
木杆的木串架房建築具有地域文化特點,這種建築完全由木結構組成,榫眼相扣,數間房串成一個整體房架,牢固結實,不怕地震。歷史上曾有許多建房的能工巧匠,其中清末民初的胡洪禧精通大墨(立房架)、小墨(雕鏤刻),聲名遠播,他承建的向家住宅,豎房架時不用木工工具,眼口不加楔子,不削榫頭,幾百隻榫眼嚴絲合縫,不差分毫,此房建成百年仍然結構不松,拼板無縫,一直作為前鎮政府辦公駐地。今天,走在木杆的鄉村,所見大都還是這種建築,只不過牆壁已使用泥土、沙磚或空心磚了。木杆歷史上還有過許多廟宇,如大佛山寺廟,木杆河場的文昌宮、禹王宮、武廟、川主廟、靈官廟,漂壩場的黑神廟、邱元寺、東皇殿等。木杆因地處三縣交界,山巒重疊,周圍都是深山老林,一度曾匪、霸橫行,並盛行種植罌粟,直到解放后,這些社會毒瘤才被人民政府徹底清除。

交通


國道213線在木杆境內長52公里,南北貫穿全境,村級公路通路里程達56公里,1999年已經實現村村通公路,少數地方群眾自發修通了村、組公路,目前,穿境而過的213國道改造工程現已竣工通車。

社會


教育

木杆鎮
木杆鎮
木杆文化的濃厚,更體現在對教育的重視上。1917年木杆創辦初級小學,1923年增設高級班,六七個教師均為大學畢業生。1971年中心完小附設初中班,1983年大關縣第四中學(木杆中學)建校始辦,奠基典禮上提出:大關四中要在全縣爭取第一,全體師生要為大關四中爭光,把木杆人民的願望變為現實。1993年9月大關四中更名為木杆中學,十幾年過去了,木杆中學培養出了許多優秀學生,升學率在全縣各中學中始終名列前茅。如今,全鎮已有40所學校,270多位教師,3800多學生。在木杆鎮政府旁邊有一個小小的“文教區”,木杆中學、鎮中心完小、幼兒園都集中在這裡。走進“文教區”大門是兩個水泥籃球場,周圍環繞著一圈跑道,中心完小坐落在籃球場南側。校園內,東、北兩面是土木結構的老教室樓,08年汶川大地震后已經拆除重建了,西側為老教學樓,寬敞明亮。院壩邊上栽種了許多花草樹木,月季、海棠山茶、杜鵑、緬桂、梔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四株掛花樹,蒼虯勁遒,蓬勃旺盛,樹冠有如張開的大傘,庇護著樹下綠茸茸的小草,秋天的季節,甜甜的花香沁人心脾,幾塊宣傳櫥窗里永遠有孩子們新的作文和書畫作品。籃球場西邊有一道高高的坎子,坎子上就是木杆中學。拾級而上,又是兩塊標準籃球場,左右是兩片清靜的小樹林,楊、柳、杉、桂,枝葉繁茂,濃蔭蔽日,樹下是綠毯般的草坪。嶄新的教學樓
木杆中學校園
木杆中學校園
木杆鎮
木杆鎮
教育現狀:有學校14所,鎮完小、木杆村完小、漂壩村完小、林區小學、星火小學、銀吉村完小、元亨村完小、大水小學、丁木村完小、向陽村完小、細沙村完小、甘頂村完小、魚田小學。其中完全小學10所,單小3所,普通中學1所;在校學生3035名,其中中學生1035名;小學生2035名,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2%,鞏固率為98.5%。有中學教師63名,小學教師共128人。幼兒園2所,木杆育英幼兒園、甘頂村幼兒園。

醫療衛生

全鎮有衛生院1所,8個村級衛生室,40名醫務人員,50個病床。

集鎮建設

全鎮共有集貿市場4個,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全年的市場成交額達6100萬元,集鎮區占面積80000平方米,人口4026人;全鎮現已開通移動、聯通和電信,電話普及率達95%。

旅遊


風景名勝

木杆鎮
木杆鎮
古鎮老街,三江口自然保護區,大佛山。
木杆風光
木杆風光
木杆鎮中學
木杆鎮中學
木杆鎮三江口風光
木杆鎮三江口風光
分水嶺雪景
分水嶺雪景

代表人物


教育界:歐陽克修、鍾道源、楊承松等。
黨員模範:康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