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花

天雨花

徠明末清初彈詞作品。抄本26回,刻本30回。作者諸說不一,有梁溪女子陶貞懷、浙江徐致和、明末女子劉淑英等說法,難以確考。

作品簡介


書敘明朝萬曆、天啟年間朝廷內部的鬥爭,以有正義感的官僚左維明及其女左儀貞為主線,描寫東林黨人與皇戚鄭國泰、奸臣方從哲、閹宦魏忠賢之間的尖銳複雜的鬥爭,藝術地再現了明末社會的矛盾和危機,具有一定的真實性。作者懷有一腔強烈悲壯的民族情緒,痛斥奸臣當道,國無寧日,遺患無窮,當是明代遺民之手。此作結構恢宏,情節曲折,語言亦較流暢,然而未聞有藝人彈唱。但它對戲曲創作頗有影響。京劇《盤龍劍》、評劇《御河橋》、越劇《天雨花》、川劇《三錯緣》、閩劇《黃靜英迫水》均據此彈詞章節改編。

內容簡介


我國古代講唱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天雨花》是我國古代講唱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通過主人公左維明與權奸鄭國泰、魏忠賢鬥爭的故事,反映了明朝後期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再現了明末著名的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等重大歷史事件。它對.....現實有所揭露,對封建社會社會婦女的不幸遭遇有所反映並寄予同情。對農民起......有所是其局限性。(以上這段直接抄自原著內容提要,只可恨網站不允許我打上某些敏感字眼,為了上傳只得對個別字眼有所刪減)自問世三百多年來,在群眾中受到熱烈歡迎。蔣瑞銓的《小說考證續編》提到清人楊蓉裳(芳燦)對它的激賞,“南花北夢,江西九種”。即把《天雨花》和《紅樓夢》及蔣士銓的劇作並列。這種看法雖出於偏愛,但卻部分真實地反映了這部彈詞的深遠影響、藝術成就、文學史上的地位。(以上幾句出自原著前言。)
越劇傳統劇
計大為編劇於1957年。本劇取材於彈詞小說《天雨花》中“左維明巧斷無頭案”的故事。
寫仁和縣城河畔仁和茶館陳濟川娶妻荀含春,荀好吃懶做,專愛打扮,致夫妻、婆媳不和。某日清晨,茶館門前城河裡發現一具無頭女屍,其穿著與荀含春平日所穿相同,唯足上無鞋襪。仁和縣縣令來現場踏勘時,在茶館門首拾得荀含春所繡花鞋一隻。由此,仁和縣令即以“殺妻拋屍”罪將陳濟川屈打成招,問成死罪。秋後,陳濟川臨刑之日,陳母滿懷悲憤,踉蹌來到錢塘江邊投江自盡,巧為微服私訪的巡按左維明所救。左問明案由,深感案情疑點甚多,乃親赴法場,用欽賜尚方寶劍救下陳濟川,並將一干人犯帶回杭州,就在杭州府衙設行轅重審此案。審訊中,陳家的街坊鄰居均反映案發之日,城河十里俱已打撈,未見人頭,且女屍雖身穿荀含春的衣服,但體態與荀不同,尤其是女屍雙足與荀之“三寸金蓮”相差甚遠。深夜,左維明秉燭細察,見那隻繡鞋色澤鮮艷,尚未曾穿過,便令手下去陳家搜查,又回說案發之時,荀含春房內箱櫃空無一物,僅留下門首的這隻繡鞋。對此,左維明推測河中女屍極有可能不是荀含春本人,但至今半年,卻又從未發現有哪家女子失蹤。左維明一時難決,徘徊於府衙後園,突聞園中小屋有異聲,近前察看,見一犬在屋內扒地,進屋似聞血腥味,急令手下將土挖松,見土下埋一人頭,面目雖已腐爛難辨,但發間有釧釵,證明是女人首級無疑。左傳喚原府衙門子,查實此小屋為前任知府手下書吏毛成夫婦所居,且毛已於無頭女屍案發之日離杭回鄉。至此,左維明對破案已胸有成竹。為免打草驚蛇,左維明親赴嘉興,訪得毛成果攜一妖冶女子在此蝸居。左乃偽托是前任杭州知府介紹,來聘毛當書吏,並連夜遣毛去遠地辦事。一方面左又差小童請毛大嫂前來敘話。果然來者即荀含春也。荀自作多情,猶以為攀上了年輕風流、又有權勢的巡按大人,做上了白日夢。左將計就計,以荀失落的繡鞋為誘餌,終於使毛成與荀含春通姦殺妻、拋屍害夫的奸計暴露,無頭女屍案水落石出。
1991年《天雨花》王君安飾左維明。李敏飾荀含春

導演及榮譽


徠此劇由計大為導演,1957年初演,已故越劇表演藝術家竺水招飾演左維明,筱水招飾演荀含春,商芳臣飾演陳母,蔣鴻鰲飾演毛成,筱幗英飾演陳濟川,裘奎官飾演仁和縣令。1957年3月參加南京市第三屆戲曲會演,獲演出獎、劇本獎、舞台美術獎;竺水招、商芳臣獲優秀演員獎,筱水招、蔣鴻鰲、筱幗英獲演員一等獎,裘奎官獲演員二等獎。“文化大革命”后,1980年恢復演出此劇時,以男女混演形式演出,由竺水招之徒夏文君及男演員韓林根飾演左維明,筱水招與水小燕飾演荀含春,商芳臣飾演陳母,男演員陳志偉飾演陳濟川,蔡慰祖飾演毛成,李誠林飾演仁和縣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