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奎勵傑

詹姆斯·奎勵傑

詹姆斯·奎勵傑(James H Quigley)現任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全球首席執行官。

個人履歷


自2007年6月走馬上任以來,德勤全球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奎勵傑(James H Quigley)已經4次訪問中國。在過去的9個月里,奎勵傑也到過莫斯科和聖保羅,但相對而言,中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要重要得多。
詹姆斯·奎勵傑
詹姆斯·奎勵傑
德勤正不遺餘力地抓住這些機會。自2004年起,公司在中國展開一項5年發展計劃—5年之內,德勤將在中國投資1.5億美元,員工總數將增長4倍,收入將增長4至5倍。
實際上在改革開放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家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發展緩慢而滯后。
1990年年初,中國政府決心建立能夠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自此,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才看到了發展的曙光。
當時,為了適應國企改革,政府在會計準則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變革。這些改革結束了長達40年的、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舊會計準則。新的會計準則開始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由於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對國際會計準則不熟悉,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開始在中國市場一展身手。
1992年,德勤在上海建立了在大陸的第一個辦事處。同年,另一家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也通過與本土事務所合作在北京建立了辦事處。
到上世紀90年代末,11家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大陸相繼建立了26家辦事處。其中,排在前面的五大事務所—德勤、安達信、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已經在中國佔領了約10%的市場份額。
相對而言,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和實力都十分弱小,平均每個所只有約20名員工,提供的會計服務也相當有限。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資所在中國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中國企業在資本市場日趨活躍,外資所在中國的業務也開始蒸蒸日上。
然而,德勤中國區高級合伙人彼得·鮑威(Peter Bowie)卻認為公司的發展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
實際上,德勤有充分的理由保持樂觀。就像奎勵傑指出的那樣,德勤在美國擁有4萬名員工,而在中國僅擁有8000名員工。“考慮到中國的經濟規模,這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奎勵傑說。的確,在中國,服務業只佔GDP的40%;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數字達到70%左右。
奎勵傑說,“一些人把中國看成‘世界工廠’,但我不認為這是中國的發展方向。在製造業依然保持強勢的形勢下,國民經濟結構將隨著服務業的發展而更加平衡和完善。德勤的發展就證明了這一點。”
誠然,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正在為專業的會計師和律師服務帶來更大的市場。奎勵傑指出:“放眼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專業金融服務正在迅速崛起。“
2008年以來,儘管中國股市遭遇了頻繁的調整,德勤的高管們仍然對公司的發展抱有信心。
“美國次貸危機將影響到歐洲和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一影響可能還要持續8至18個月。但是,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是長期的。你不能夠因為市場和經濟的一時波動而放棄長期投資的機會。”鮑威說道。

人才發展


當然,懂得抓住這些機會的不只是德勤,包括安永、普華永道在內的其他競爭者都雄心勃勃地在中國制訂了發展計劃。從2006年起,安永和普華永道都計劃在5年之內各自在中國招聘1萬名左右的新員工。
然而,對於以人為本的事務所來說,人才缺乏的挑戰不容忽視。
奎勵傑指出,“人才缺乏是個全球性問題,在中國尤為嚴重。所以對人才的培訓和發展能力決定了一家事務所的競爭力。”
鮑威指出,德勤缺的不是底層員工,而是富有經驗的中高層人員。
“因為發展過快,我們現在需要大量經驗豐富的中層員工。”鮑威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勤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在中國引進40名新的合伙人。
在中國,奎勵傑和鮑威拒絕把德勤看成一家跨國公司—因為在德勤(中國),92%的合伙人都是中國人。
“我們不是跨國公司。我們是合夥制,德勤(中國)屬於德勤全球的一名成員。”鮑威指出。
奎勵傑也強調德勤是本土公司。“我們這樣想,也這樣做。我們的戰略也是如此。”
在德勤,這個戰略被冠名為“紮根本土,連接全球”。
“我們理解和熟悉這裡的語言和文化,除了強調本土發展之外,德勤還通過其全球網路為其員工提供一個通往世界的窗口。這個全球網路擁有16.5萬名專業的會計服務人員,在全球範圍內為我們提供強大的支持。”奎勵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