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津巴多
美國心理學家
菲利普·津巴多,男,別名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George Zimbardo),出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布魯克林學院耶魯大學,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退休教授,以斯坦福監獄實驗和編寫大學心理學教材而著稱。美國心理學會(APA)前主席。自1968年以來擔任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於20世紀50年代末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卡爾·霍夫蘭(Carl Hovland)在耶魯大學“態度改變研究計劃”中做研究工作。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eorge Zimbardo,1933.03.23—),1933年3月23日,菲利普·津巴多出生於美國紐約市。1954年,獲得布魯克林學院的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學士學位,並且獲得最優等拉丁文學位榮譽(Summa Cum Laude)。1955年,津巴多獲得耶魯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1959年又獲得該校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並在耶魯大學任教。次年,他被紐約大學聘為心理學教授。1967年,津巴多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次年,他轉往斯坦福大學任教。2004年,他應邀擔任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美軍虐囚案的專家證人。此外,他還幫助PBS-TV開發了《發現心理學》系列節目。因為出版了《心理學與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等受歡迎的系列教材和多媒體材料,所以他被稱為“心理學的形象和聲音”。由於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來在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傑出貢獻,美國心理學會特向他頒發了希爾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獎。
畢業於耶魯大學,曾先後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現為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榮退教授、恐怖主義跨領域政策、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在進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之後,津巴多決定尋找利用心理學幫助人們的途徑,於是他設立了害羞診所,專門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害羞。他也因此走入大眾的視野。
菲利普·津巴多中年
1971年,津巴多受聘擔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他在那裡進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隨意指派24名師範學院學生在位於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內的模擬監獄內充當“囚犯”和“看守”(另有3名大學生作為候補,但沒有參加實驗)。
這些學生很快就進入所扮演的角色,“看守”顯示出虐待狂病態人格,而“囚犯”顯示出極端被動和沮喪。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通向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
斯坦福監獄實驗經常被拿來與米爾格拉姆實驗進行比較,米爾格拉姆實驗是於1961年在耶魯大學,由津巴多中學時代的好友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的。
斯坦福監獄實驗之後,津巴多決定尋找利用心理學幫助人們的途徑,於是他在門洛帕克(加利福尼亞州)設立了害羞診所(The Shyness Clinic),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害羞。津巴多將其關於害羞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幾本暢銷書出售。
▲他還進行過對於精神控制和邪教行為的研究。
▲津巴多和石溪大學的認知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Gerrig)合作編寫了心理學教材《心理學與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中文16版、英文17版影印。中文第19版已於2016年出版),這本教材被美國許多大學的心理學課程所採用。他還主持美國公共電視網的“探索心理學”(Discovering Psychology),並被許多大學電視課程所採用。
菲利普·津巴多生活照
2002年,津巴多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會長。同年,他在一個英國真人實境秀“人類動物園”(The Human Zoo)中出現。參與者進入一個受控裝置中接受觀察,而津巴多和一位英國心理學家負責分析他們的行為。
2004年,津巴多出席美國國防部軍事法庭,為阿布格萊布監獄的一名看守伊萬·弗里德里克(Ivan Frederick)中士作證,他認為鑒於弗里德里克的情況,判刑應該從輕,他解釋說很少有人能夠抵禦監獄強大的情境壓力,尤其是在沒有適當的訓練和監督的情況下。顯然法官沒有採信津巴多的證詞,判處弗里德里克最高刑期:8年徒刑。津巴多運用他在弗里德里克案件中獲得的知識寫了一本關於阿布格萊布監獄與監獄實驗之間的聯繫的新書《魔鬼效應》(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菲利普·津巴多參加活動
2006年秋天,津巴多受聘擔任太平洋心理學研究所(Pacific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心理學教授,為臨床心理學專業的博士生教授社會心理學。
津巴多的著作發表在由伯克利加州大學的Greater Good科學中心出版的Greater Good 雜誌上。津巴多的貢獻包括解釋同情心、利他主義與和平的人類關係的根源的科學研究。他在Greater Good雜誌上最近發表的文章題為“英雄主義的平凡”("The Banality of Heroism"),探討平凡人如何能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英雄。
菲利普·津巴多工作照
2007年3月7日,已經在2003年正式退休的津巴多, 又在斯坦福大學校園發表其最後的“探究人性”("Exploring Human Nature")演講,宣告他50年教學生涯的結束。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大衛Spiegel稱津巴多為“一位傳奇的教師”,說“他改變了我們對於社會影響的思考方式”。
2008年2月,津巴多受邀參加柯伯特報告(Colbert Report)。
Influencing Attitudes and Changing Behavior.(影響態度與改變行為)馬薩諸塞州Reading: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 1969年 |
The Cognitive Control of Motivation.(動機的認知控制)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1969 |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A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psychology of imprisonment(斯坦福監獄實驗:監獄心理學模擬研究),1972年 |
The psychology of imprisonment: privation, power and pathology,斯坦福大學,1972年 |
Canvassing for Peace: A Manual for Volunteers.密歇根州安娜堡:社會問題心理學研究學會,1970年 |
Cults go to high schoo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itial stage in the recruitment process,美國家庭基金會, 1985 |
Shyness: What It Is, What to Do About It(害羞) ,Addison Wesley, 1990年 |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 Change and Social Influence(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的心理學).紐約:McGraw-Hill, 1991年 |
Psychology (心理學),馬薩諸塞州Reading: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 1999年 |
The Shy Child : Overcoming and Preventing Shyness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Malor Books, 1999年 |
Violence Workers: Police Torturers and MurderersReconstruct Brazilian Atrocities.加州伯克利,2002年 |
Psychology - Core Concepts, (心理學核心概念), Allyn & Bacon Publishing, 2005年 |
Psychology And Life(心理學與生活),Allyn & Bacon Publishing, 2005年 |
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紐約:Random House,2007年 |
菲利普·津巴多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