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指數
2005年喬治·希爾施提出的指標
h指數(也叫h-index )是一個混合量化指標,最初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物理學家喬治·赫希(Jorge Hirsch)在2005年的時候提出來的,其目的是量化科研人員作為獨立個體的研究成果。Hirsch的原始定義是,一名科學家的h指數是指其發表的N篇論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餘N-h篇論文每篇被引均小於或等於h次(A scientist has index h if h of his or her N papers have at least h citationseach and the other(N-h) papers have≤h citation each)。
h指數被認為是對先前眾多衡量指標的一大改進;先前的衡量指標都傾向於關注科研人員在其發表論文的期刊,因而,它們都假定作者的貢獻等同於期刊的平均值。如果一位科學家的出版成果以它們被引生命周期的數字進行排序的話,那麼h指數就是一個最大值,這個最大值是指每篇論文至少被引了h次的h篇文章。
另外H指數也是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也就是HHI指數的簡稱,是某特定行業市場上所有企業的市場份額的平方和。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物理學家喬治·赫希(Jorge E.Hirsch)提出的一種定量評價科研人員學術成就的方法———h指數。
h代表“高引用次數”(high citations)。一個人的h指數是指在一定期間內他發表的論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頻次不低於h次。
例如,赫希本人的h指數是49,這表示他已發表的論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49次的論文總共有49篇。
赫希認為h指數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學術成就。一個人的h指數越高,則表明他的論文影響力越大。
H-index,又稱為h指數或h因子(h-factor),是一種評價學術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數”(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員的h指數是指他至多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數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學術成就。一個人的h指數越高,則表明他的論文影響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數是20,這表示他已發表的論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論文總共有20篇。生物學家的h指數都偏高,表明h指數就像其他指標一樣,不適合用於跨學科的比較。
在Bornmann看來,文獻計量指數的價值在於這個指數在多大程度上預測了同行評估的結果。在一篇與他人合作的論文中(該論文發表在《信息科學和技術美國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59, No. 5, pp. 830–837),Bornmann 分析了九種不同的指數,試圖發現這些指數是否在原先的h指數基礎上有所改進,尤其是考察他們準確預測同行評估結果的能力。
他發現存在兩種基本類型的指數:能夠更好地反映核心作品集的質量的指數和能夠更好地反映核心作品集的影響力的指數。所謂核心作品集是指落入到h指數範圍的文章。在一項旨在證實這些研究發現的更為深入的研究項目中,Bornmann利用693 名申請德國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研究機構的長期獎學金項目的申請人進行檢測。該項研究再次確認了存在上面提到的兩種基本類型的指數。
這非常有用,因為那些能夠更好反映核心作品集的影響力的指數是與申請人的同行意見相一致的。“這兩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存在一種經驗式的,漸增式的貢獻,這種貢獻是與部分迄今為止基於h指數進行改進的h指數變體有關,也就是說,與那些描述在核心作品集中的文章的影響力的變體是相關的,”Bornmann這麼闡述道。
自被提出后,h指數快速贏得了廣泛認同,並頗為流行。Lutz Bornmann(在蘇黎世的瑞士理工聯合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和同行評審制度)解釋說,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h指數概念簡單、易於計算,但同時對科學家的長期累積的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又能提供一個強有力的評估。
但是,h指數也遭受了一些批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 h指數對科學家論文集(即科學家迄今為止發表的全部論文,這些全部論文代表了這位科學家的學術聲譽)中的被大量引用的某一篇或幾篇論文並不敏感。
· h指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科學家的學術生涯時間,這也就意味著h指數對於從事學術生涯時間大致相同的科學家之間才具有比較意義;
· 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位科學家的h指數只能增長或者保持不變;h指數從來不會下降,因而也就不能反映出科學家的學術休止狀態、退休甚至死亡。
為了試圖解決h指數的一個或者多個缺點,人們嘗試提出了眾多的h指數變體,其中包括m 商,g指數,h(2)指數,a指數,m指數,r指數,ar指數以及hw指數。其中,m商是由赫希本人提出來的,m商根據科學家從事學術生涯的年份對h指數進行劃分,從而解決了h指數的大小與科學家從事學術研究的時間長短直接關聯的問題。
該領域的部分科研人員指出:文獻計量學家在評估某位科學家的學術產出以及學術貢獻時應該同時綜合使用多種指數。Bornmann贊成這種觀點,同時補充說他的研究結果表明綜合不同指數的最佳辦法是保證從每一類別中選擇一個指數。
“對所有指數進行分析后,利用兩種基本類型的指數——衡量學術產出和衡量學術影響力—— 將結果與真實的同行評估結果進行匹配是最接近於同行評估結果的,”他解釋說,“在將來,無疑我們將需要更少的h指數變體,但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將利用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數據集檢測他們的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