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網景的結果 展開

網景

美國一家計算機服務公司

網景是網景通信公司(NetscapeCommunicationsCorporation)的常用簡稱。網景通信公司曾經是一家美國的計算機服務公司,以其生產的同名網頁瀏覽器NetscapeNavigator而聞名。1998年11月,網景被美國在線(AOL)收購。

簡史


初期

網景[網景通信公司]
網景[網景通信公司]
1993年,美國伊利諾州的伊利諾大學的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NationalCenterforSupercomputingApplications,簡稱NCSA),發表了一個瀏覽器,命名為“Mosaic”,在當時人氣爆發的大受歡迎,Mosaic的出現,算是點燃後來網際網路熱潮的火種之一。
1994年4月4日,MOSAIC開發的中心人物馬克·安德森和SiliconGraphic(計算機繪圖用的高性能計算機製造公司,簡稱為SGI,中譯則是“視算科技”或“硅圖”)公司的創始人吉姆·克拉克在美國加州設立了“MOSAICCommunicationCorp”。
Mosaic公司成立后,由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NCSA擁有Mosaic的商標版權,且伊利諾伊大學已將技術轉讓給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Entertainment),開發團隊必須徹底重新撰寫瀏覽器代碼。
1994年10月13日,該公司開發的瀏覽器MosaicNetscape0.9發布,雖然仍是beta版本,該瀏覽器獲得重大成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瀏覽器。
1994年11月14日,為了避免和NCSA的商標擁有權問題,更名為網景通信公司(NetscapeCommunicationsCorporation)。同年12月15日,網景瀏覽器1.0正式版發布,軟體改名為網景導航者(NetscapeNavigator)。網景導航者是以共享軟體的方式販賣,因為功能追加得很快,所以當時佔有率相當地高。經歷後續版本的用戶積累,網景成為瀏覽器市場佔有率的首位。
1995年8月9日,公司首次公開募股獲得巨大成功。原本股票價值,為每股14美元,但因一個臨時決定,股價倍增至每股28美元。第一天收市,股價升至每股75美元,幾乎是當時創記錄的“首日獲利”。1995年,該公司的收入每季上升一倍。
稍後時間,網景公司更多次嘗試創作一種能夠讓用戶通過瀏覽器操作的網路應用系統。這引起微軟注意,擔心網景可能威脅到微軟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市場,於是在1995年向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Entertainment)買下Mosaic的授權,以此為基礎開發了InternetExplorer,進軍瀏覽器市場,雙方激烈競爭就此展開。網景公司的NetscapeNavigator與微軟公司的InternetExplorer之間的競爭,後來被稱為“瀏覽器大戰”。

源代碼

Mozilla組織網站
Mozilla組織網站
1998年1月,網景與微軟IE瀏覽器競爭失利以後,為了挽回市場,網景通信公司公布旗下所有軟體以後的版本皆為免費,並開放網景通信家(NetscapeCommunicator)4.0的源代碼,成立了非正式組織Mozilla(謀智)。Mozilla項目啟動,最終Mozilla組織開發出了在功能和穩定性上更出色的新一代網路應用軟體套裝“MozillaApplicationSuite”,它所採用的新排版引擎最後被網景市場部門命名為“Gecko”。
1998年10月,公司耗資100萬美元收購Newhoo並重新命名為“OpenDirectoryProject”,在內容開放條例下發布其資料庫。

收購

1998年11月24日,美國在線以42億美元、免稅換股的方式,收購網景。而在2000年美國在線又與時代華納合併。最終,網景的伺服器產品和專業服務團體,成為iPlanet的一部分。iPlanet為美國在線和太陽微系統共有的營銷和發展聯盟。
延遲近2年後,2000年11月14日,美國在線跳過了Netscape5,終於發布了採用Gecko引擎的新版本Netscape6。

解散

證實微軟因濫用壟斷能力而敗訟后,美國在線向微軟提出索償訴訟。在2003年5月,微軟和美國在線達成和解協議,願意支付網景7.5億美元,並同意向美國在線提供7年無限制的使用和散布InternetExplorer的權利。這被認為是“網景退出的信號”。
2003年7月15日美國在線解散網景公司,大部分程序員被解僱,網景的標誌也從辦公大樓中去除。而Mozilla基金會(MozillaFoundation)亦在當天成立。網景只作為一個商標存在。

退出

2007年12月28日,美國在線在博客表示將停止網景瀏覽器的開發,並於2008年3月1日停止安全更新和所有的技術支持,並建議用戶轉移使用MozillaFirefox瀏覽器。這就意味著於1994年問世的Netscape將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1998年11月,網景被美國在線(AmericanOnLine,AOL)收購,而後來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合併,之後再獨立。美國在線依然使用網景這品牌,於2008年3月1日停止支持的網景瀏覽器后,保留了門戶網站Netscape。此外也有經營著一個以網景為名的廉價網際網路服務。

公司業務


網景導航者(1.0—4.08)
網景導航者
網景導航者
NetscapeNavigator(台灣譯為“網景領航員”,中國大陸方面譯為“網景導航者”)是網景瀏覽器1.0至4.08的名稱。
1994年10月13日,該公司發布了MosaicNetscape0.9。
同年12月15日,經過修正後1.0正式版發布,軟體改名為NetscapeNavigator。網景導航者的功能和市場佔有率,在1.0版推出之後飇升。
1995年起搭載cookie、框架和JavaScript等多樣獨自功能的2.0版上市。2.0版增加了一個全面的電郵閱讀器,名為NetscapeMail。這亦把網景導航者由單純的網頁瀏覽器,轉變成一個更全面的網路軟體套裝。
1996年3.0版發布,此版本有分為“StandardEdition”和“GoldEdition”兩個版本,後者具備郵件軟體和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程序。
網景通信家(4—4.8)
NetscapeCommunicator(中譯“網景通信家”)是網景版號4時整個軟體套裝的總稱。內含網頁瀏覽器網景導航者、電子郵件客戶端和新聞組軟體NetscapeMailandNewsgroups、NetscapeAddressBook和NetscapeComposer等。在此之前,網景導航者既是整個軟體套裝的名字,亦是程序中的瀏覽器的名字,故引起一些混亂。
在1996年至1997年期間,網景發布了5款套裝的預覽版。1997年6月,網景通信家4.0正式推出市場。新版本強化JavaScript及其他功能,但由於當時著重產品功能特色多於修正錯誤,因此軟體不太穩定,對網頁標準支持不佳、時常宕機、各種漏洞等問題,也為用戶帶來困擾。儘管如此,當時網景通信家4.0仍然是一款廣為使用的軟體。
1998年10月,網景通信家發布4.5版,改善了好幾個功能,以合併電子郵件客戶端和新聞組的“MailandNewsgroups”最為重要。不過瀏覽器的核心引擎依然沒有改變,功能與4.08相同。
Netscape(6.0—7.2)
從6.0版本開始,“網景通信家(NetscapeCommunicator)”改名為“Netscape”。
1998年10月,網景公布網景6.0將會使用新開發的Gecko排版引擎,而該瀏覽器代碼亦需要被大幅度重寫。對於致力推動網路標準的人,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對於網景開發者而言,這是一個需要花費漫長時間的大工程,而他們在Netscape5上(包括Mariner排版引擎)所花的心血亦被白白浪費。
2000年11月14日,將近2年未有新版本后,美國在線放棄了Netscape5的開發,終於發布了採用Gecko引擎的新版本Netscape6.0。與之前相似的,是套裝包含了領航員和其他通信家組件。另外,亦包含了AOLInstantMessenger和NetscapeInstantMessenger的客戶端。不過,Netscape6明顯未準備好,就退出市場。它所基於的MozillaApplicationSuite0.6,有許多嚴重程序錯誤,可導致頻常宕機、或載入頁面渲染緩慢;而開發插件的廠商減少,市場佔有率幾乎沒有回復。雖然之後的Netscape6改善不少,卻不能挽回用戶的信心。
2002年,Netscape7.0發布,基於Mozilla1.0.1,有相似於Netscape6的組件。Netscape7雖然吸引到一些用戶,但仍是一個用戶太少的瀏覽器。加上與Mozilla競爭,亦進一步降低網景佔有率。而且Netscape7.0除去了原有的彈出式廣告攔截器,引起用戶強烈不滿。到Netscape7.01,才恢復彈出式廣告攔截器。
2003年6月30日,Netscape7.1(開發代號:Buffy,基於Mozilla1.4)發布。
2003年7月15日,美國在線解散了網景公司,並解僱網景僱員,又或調職。而Mozilla基金會亦在當天成立,接收了許多前網景員工。美國在線,繼續內部開發網景,但沒有專長於網景的員工,改善很少。
2004年8月,最後一個基於Mozilla的Netscape7.2(基於Mozilla1.7.2)發布。
NetscapeBrowser(8.0—8.1.3)
2005年至2007年期間,網景發布的程序,改名為“NetscapeBrowser”。美國在線選擇將NetscapeBrowser建基於比較成功的MozillaFirefox。因此,NetscapeBrowser不再追求成為“全面網路套裝”,而是回到網頁瀏覽器。另一個令人爭議的改變,是NetscapeBrowser只有Windows版本。而且使用“雙排版引擎”——InternetExplorer核心(Trident)及MozillaFirefox核心(Gecko)。
由於數年前網景解散,大眾對於NetscapeBrowser交由加拿大外判商MercurialCommunications製作此事不太驚訝。
2007年4月2日發布的最終版本NetscapeBrowser8.1.3版,修正了8.0至8.1.2的各種程序錯誤。
網景導航者9
網景導航者 9
網景導航者 9
2007年1月23日,網景確定NetscapeBrowser8系列將由第9版取代。新版本更配合當時的Netscape社區,包含改善討論、提交和投票的方法。它又恢復跨平台功能——支持Windows、Linux和MacOSX,新版本繼續基於MozillaFirefox2.0,以及支持Firefox的add-on和插件。新版瀏覽器,回用網景系列最初名稱:NetscapeNavigator(網景導航者)。官方聲稱這決定是為了避免用戶混淆網景其他的產品。
最終正式版於2007年10月15日推出,後續不斷地有各種安全性更新。
Netscape網站
Netscape原本只是普通入門網站,提供搜索服務和一些會員專有服務,例如站內信箱和個人首頁MyNetscape。
2006年6月,網景重新設計Netscape,把它變成一個類似Digg的網路社區新聞網站。它的主設計者:BrianAlvey;主開發者:AlexRudloff。它是由Weblogs,Inc.的首席執行官JasonCalacanis負責,直至他於2006年11月離開美國在線為止。在網站內,用戶可投票首頁的故事,更可附上意見。
這個設計直到2007年9月被改變,原本的社交網站改名為Propeller繼續經營,原來的Netscape則回歸為傳統的門戶網站。
網景網際網路服務
美國在線以網景為名,提供一個廉價的調用網際網路服務。它的主要競爭者為NetZero。網景網際網路服務的廣告對象,以年輕人為主,例如大學生和剛剛畢業的人。
其他
NetsiteCommunicationswebserver
NetsiteCommercewebserver
NetscapeProxyServer
NetscapePersonalEdition(包含點對點協議和帳戶創立嚮導)
NetscapeFastTrack和Enterprise網頁伺服器
NetscapeCollabraServer,一個NNTP新聞伺服器
NetscapeDirectoryServer,一個LDAP伺服器
NetscapeMessagingServer,一個IMAP和POP3電郵伺服器
NetscapeCertificateServer,一個簽發SSL證書的伺服器
NetscapeCalendarServer,組群工作調度
NetscapeCompassServer,一個搜索引擎和網路蜘蛛
NetscapeApplicationServer,設計網路應用程序
NetscapePublishingSystem
NetscapeXpertServers
ECxpert,一個EDI信息交換伺服器
SellerXpert,一個B2B商用引擎
BuyerXpert,一個eProcurement引擎
BillerXpert,一個網上繳費引擎
TradingXpert,一個HTMLEDI交易前端
CommerceXpert,一個網上零售商店引擎
網景創建廣為使用的JavaScript語言。它亦是“推送技術”(pushtechnology)先驅者。“推送技術”容許網站,定時地“傳送”天氣、財經和包裹追蹤等的信息,到客戶端。網景將達成“推送技術”的方法,名為:Netcaster。不幸的,商界很快便發現人們利用“推送技術”來傳送廣告,被惹惱的用戶,會關閉這功能。所以Netcaster只是短暫出現。
網景最廣為人知的,是它努力改善功能,達到適用於跨平台。它的客戶端軟體,可以在以下操作系統中運行,包括:Windows(3.1、95、98、NT)、Macintosh、Linux、OS/2、BeOS和很多版本的Unix,包括DEC、Solaris、BSDI、IRIX、AIX和HP-UX。它的伺服器軟體,通常不只用於Unix和WindowsNT,某些版本更可在Linux運行,而一個版本的NetscapeFastTrackServer,更能在Windows95或98上運作。大部分的網景伺服器軟體繼續在SunJavaSystem媒介延續。

Gecko


Gecko是一套開放源代碼、C++編寫的網頁排版引擎。主要為火狐瀏覽器(MozillaFirefox)以及Netscape6以後版本瀏覽器所使用。該引擎原本是由網景開發的,現則由Mozilla基金會維護,以多許可方式授權釋出,包括Mozilla公共許可證(MPL)、GNU通用公共授權條款(GPL)以及GNU較寬鬆公共許可證(LGPL)。
這套排版引擎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程序介面以供網際網路相關的應用程序使用,例如:網頁瀏覽器、HTML編輯器、客戶端/伺服器等等。雖然最初主要針對網景和MozillaFirefox的Mozilla派生產品,但已有很多其他軟體在使用這個排版引擎。Gecko是跨平台的,能在MicrosoftWindows、Linux和MacOSX等主要操作系統上運行。
Gecko在網際網路中是最流行的排版引擎之一,其他引擎如Trident(用於InternetExplorer4.0版本開始),其後尚有WebKit(用於Safari以及GoogleChrome)以及Presto(用於Opera)。

發展歷程


1997年,網景瀏覽器在各方面的表現已經比不上它的主要競爭對手InternetExplorer。於是,網景收購了DigitalStyle,開始研發下一代的排版引擎,並期望把新的排版引擎應用於下一版本的網景瀏覽器上。
1998年1月,網景與微軟IE瀏覽器競爭失利以後,為挽回市場,開放網景通信家4.0的源代碼,成立了非正式組織Mozilla(謀智)。
Mozilla項目啟動,新開發的排版引擎名為Raptor,以開放源代碼的方式發放於網路上。後來,因為商標問題,Raptor改名為NGLayout(即NextGenerationLayout之意)。而最後NGLayout被網景市場部門重命名為Gecko。
2003年7月15日,美國在線解散了網景公司。而Mozilla基金會亦在當天成立,繼續推動著Gecko的發展。直到今天,Gecko仍繼續由Mozilla的員工和義工所維護和發展。

未來發展


Gecko將會繼續支持更多的網路標準,例如:XForms和SVG。Mozilla基金會作為WHATWG(網頁超文本技術工作小組,全名:WebHypertextApplicationTechnologyWorkingGroup)的一份子,Gecko和其他排版引擎將會率先支持WHATWG所定下的規格,例如:可供繪畫的Canvas。

經驗教訓


某種意義上,網景的興起也代表著網路的興起。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網景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高達90%以上。1998年,這一數字跌至70%,並且不斷快速下跌。也就是在那一年,美國在線收購了網景公司。到21世紀初時,網景瀏覽器差不多已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網景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微軟IE瀏覽器造成的。微軟採取操作系統捆綁IE瀏覽器策略事後被判決為壟斷行為。網景在“瀏覽器大戰”中,與微軟競相推出新功能,過度偏向“增加功能”,忽略了網路標準和軟體穩定性。
教訓:如果某家更大型的公司意欲進軍你所在的市場,你或許應該大幅改變現有戰略。不要假裝能打敗這些公司,而是找到一塊利基市場並從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