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8條詞條名為劉清的結果 展開
劉清
革命烈士
劉清(1900~1927年),附城鎮石板村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民國十三年(1924年)冬,清城農民運動興起,石板鄉建立原清遠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劉清接受革命理論,參加農會工作,到各地宣傳農會宗旨和章程,發動農民參加農會,開展反封建鬥爭。民國十四年(1925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4月,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簡稱農講所)第四期學習期間,參加援助上海“五·卅”慘案的反帝鬥爭活動。是年6月上旬,因滇、桂軍閥劉振寰、楊希閔在廣州發動反革命叛亂,農講所暫停上課,劉清回縣參加宣傳農運,組織農會,開展“二五”減租,發動群眾支援平定“劉楊叛亂”等工作。農講所複課后,劉清回農講所繼續學習至9月份。畢業回縣后,參與籌辦縣農會事務,任縣農會中共黨支部書記,為原清遠縣農運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0年,劉清出生在原廣東清遠縣(現清遠市清城區)附城石板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母親早亡,父親劉燦是一個貧苦的佃農。多年來他一直佃種著屬於廣州道教玄妙觀在石板的祭田(約一畝余田地),每年除交租外,所余無幾,一家人耕務之餘,還要外出與別人幫工,賺取微弱的工資。農閑時則打柴和挑擔,爭取一些收入,以維持一家數口的生計。然終年勞累,仍不得溫飽。貧困勞累的生活使他鍛煉得勤勞實幹,成為村中的勞動好手;艱辛受苦的經歷,培植了他不屈不撓的性格。他目睹豪紳富戶壓榨農民而生活優裕;勞苦百姓流盡血汗卻日受煎熬。對這不合理世道,劉清忿忿不平,決心發奮圖強,尋求解救貧苦農民的道路。
1923年,大革命風雲瀰漫全省,封建地主階級在垂死頑抗,變本加厲地壓榨人民。清遠縣城地主豪紳與官府勾結,霸佔了石板農民良田三百八十畝,激起了農民的反抗怒潮,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清遠農民運動風起雲湧。1924年冬在石板鄉建立起清遠縣第一個農民協會,指引農民走向解放翻身的革命道路。劉清同志接受革命真理,憤起投身革命洪流,積極參加農會工作,到各地宣講農會宗旨和章程,喚醒貧苦農民起來組織農會,參加農會,開展反封建鬥爭。在這期間,劉清得到中共廣東區委來清遠工作的農運特派員韋啟瑞的啟發教育,對革命的認識不斷提高。他努力工作,積極要求進步,表現突出,經黨組織考察教育,1925年1月劉清被發展為中共黨員,是清遠縣本地第一個入黨者。1925年4月,劉清被黨組織推薦,到廣州第四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四個月的學習期間,劉清把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眼界更開闊,思想認識有很大的收穫。這為他樹立無產階級革命世界觀奠定了基礎。由於滇、桂軍閥在廣州發動叛亂,農講所於1925年6月暫停上課,各地學員回原籍開展農運工作,劉清回縣后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參加農運宣傳隊,分頭到全縣各地宣傳時事形勢,組織農會,開展“二五”減租等活動。他廣泛介紹在廣州參加各項政治運動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宣傳全國農民運動的革命形勢,有力地推動了本地農民運動向縱深發展。同時,他在清遠宣傳群眾,響應政府號召,支援平定“劉、楊”叛亂,組織一百二十人的農民運輸隊支援前線;以後又成立縣罷工團,聲討抗議帝國主義製造“五卅慘案”和“六·二三”沙基慘案。農講所複課后,劉清隨即回廣州繼續學習。
同年九月,劉清於農講所畢業回縣,即全力投入縣農民協會的籌建工作,後任縣農協黨支部書記,成為清遠縣農運領導成員之一。在推動清遠縣農民運動向前發展,健全縣、區、鄉農會組織,組建農民自衛軍,發動農民實行“二五”減租,反對苛捐雜稅,懲辦土豪劣紳等抗擊封建統治的激烈鬥爭中,他立場堅定,工作深入,宣傳革命真理,與舊傳統勢力針鋒相對地鬥爭。他以實際行動支持和維護農民利益,有力地打擊地方封建頑固派的氣焰,深得廣大農民的擁護和愛戴,成為清遠縣傑出的農民領袖。
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全國革命形勢緊張,縣農軍奉命集結北上,劉清為縣“非常時期特別委員會”委員,受命在縣農軍撤出后留守地方,應變待命。他肩負重任,不畏艱險,領導各鄉農會骨幹積極轉入地下鬥爭,抗擊地方反動分子的報復和鎮壓,保護農會會員及農民的安全,同時伺機聯絡和繼續地方革命力量,潛伏活動,堅守待時。
廣州起義前夕,上級布置各地農民暴動,省委候補委員周其鑒、省委委員賴松柏等人回縣組織暴動。劉清和其他留守人員積極響應配合,他親赴花縣帶領來清遠職員的農軍部隊一百六十人回縣,配合全縣農軍武裝組成清遠縣工農革命獨立團,由賴松柏任團長,劉清、宋華任攻城指揮員,率領起義軍秘密抵抵達清遠縣城郊。
1927年12月3日,清遠縣農民舉行武裝暴動。在中共中央省委候補委員周其鑒領導下,工農革命軍團長賴松柏部署戰鬥,兵分多路從四個城門攻打縣城,劉清指揮花縣農軍武裝和石板農軍沖入縣城南門,沿主要官道南門大街迅速佔據了城內學宮和書院等中心要地。在各路進城農軍的配合下,劉青率領突擊小隊,猛撲國民黨縣政府,迅速佔領了縣署,迫使當時的國民黨縣長陳守義帶所屬官員向農軍投降。農民革命的紅旗,飄揚縣署,全縣人民揚眉吐氣。這次攻城暴動,牽動了反對派省方兵力,壯大了革命聲勢,在戰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廣州起義。劉清在攻城暴動中,孤身勇闖,直搗敵巢,生俘縣張,繳獲縣印,威震敵膽,為革命事業立下了功勛,反動派對他又怕又恨,大革命失敗后他成了清遠國民黨當局列名懸賞緝捕的主要人物之一。
廣州起義失敗后,國民黨在全廣東省實行白色恐怖。劉清在執行秘密任務時,從清遠縣城至舊橫石途中,不幸被捕。在獄中,劉清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毫無懼色,拒不吐露黨的機密。反動派無幾計可施,又怕革命群眾暴動將其營救,便匆忙把他押赴西門崗刑場(現已建設為清城區的“名都廣場”)。押赴途中,劉清義正詞嚴地痛斥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屠殺人民的滔天罪行。沿途觀者,無不淚下。劉清從容就義時年僅28歲。全縣人民聞訊都無比悲痛和憤慨。烈士獻身革命、英勇犧牲的高尚品德,永遠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劉清烈士犧牲后,反動派要進一步株連其家屬,老父和弟弟均逃亡在外,烈士遺骸由革命群眾以房親名義就地殮葬。解放後人民政府根據群眾意願遷葬烈士回石板村,心慰忠魂。並建立烈士墓碑,記載事迹,流芳百世,教育後代。每年節屆清明,不少群眾和學生前來掃墓,對烈士的崇高業跡與風高亮節,表示無限的景仰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