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娃娃

二戰戰地攝影作品

《中國娃娃》(Chinese Baby)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極為著名的戰地攝影作品,該作品首度公開於1937年10月4日的美國雜誌《生活》。攝影者為華裔美籍戰地記者王小亭,時間地點則為淞滬會戰、8月28日的中國上海南火車站。該照片譯名頗眾,另有“上海火車南站廢墟中的男孩”、“上海車站的兒童”等,此《中國娃娃》譯名乃採用中國官方新華網所採用譯名。

該照片因為殘破的戰爭廢墟與哭泣的小嬰兒圖像,不但震驚美國輿論界,甚至迅速流傳於全世界。有許多人認為,該照片是美國民眾從支持到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關鍵之一。《生活》雜誌事後粗算,該照片光是當期就有1億3千6百萬人瀏覽閱讀。

目錄

背景


編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戰爭爆發。1937年8月,日軍派出上海派遣軍,之後更名為中國派遣軍的該軍隊並迅速增加至50萬,並開始向上海進攻。另一方面,中華民國政府則共派出國民革命軍70萬展開上海保衛戰。
因為上海屬國際都市,中日戰爭隨即引起世界各地新聞媒體注目。而其中,提供英美報紙雜誌通訊的萬國新聞通訊社、赫斯特新聞社也都派員參與報道。而華裔攝影新聞記者王小亭,則屬於赫斯特新聞社記者。
王小亭(1900年——1983年)為出生於美國之華裔知名攝影師。於美學成后,王小亭即擔任英美公司的新聞短片攝影師。之後,他於1925年——1937年間,歷任“萬國新聞通訊社”攝影記者、上海申報新聞攝影記者及美國赫斯特新聞社記者。事實上,他為中國第一位姓名可考的新聞攝影記者。
淞滬會戰8月13日,超過10,000名日本海軍陸戰隊攻擊上海虹口區,與中國保安隊正面會戰。日本本來預期3天就可以輕鬆征服上海,3個月就可征服中國,不過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中國軍隊激烈抵抗。激戰十日後的8月22日,日本正式派出陸軍第3、8和11師團在海軍炮轟的配合下,發起兩棲作戰,繼續在川沙、寶山登陸。中國國軍於日艦猛烈炮火,無法進行有效反攻。
8月23日晨,日軍陸軍第11師團連同日本海軍與中國海防司令沈鴻烈部戰艦激戰,隨後,日軍以船艦噸量與數量佔優勢,中國海防失守。之後,日軍30餘艘敵艦密集炮火掩護下,向獅子林、川沙口登陸,攻擊寶山、月浦、羅店。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呼籲,中日雙方停戰。不過,因中國領導人委員長蔣中正,決定全面抗戰,中日雙方拒絕停戰呼籲,於是發生淞滬會戰中期的張華濱戰鬥。
1937年8月23日至27日,以上海市區張華濱及上海南火車站一帶的巷戰展開,日軍遭到中國國軍突襲併產生意料之外死傷。不過因為日軍陸軍增援及海空軍取得優勢,日軍迅速獲得勝利,但是為了肅清中國頑抗的堅守殘軍以及展現軍力,仍於張華濱戰鬥后之8月28日對於上海展開戰略轟炸,而地點即為張華濱港區與上海南火車站之非租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