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蘿蔔螺

耳蘿蔔螺

耳蘿蔔螺 Radix auricularia,別名椎實螺、痕螺響螺,是屬於肺螺亞綱,基眼目的椎實螺科的一種動物。貝殼較大,殼高一般可達24mm,殼寬18mm,殼口高21mm,殼口寬14mm。殼質薄,或略透明,在活體標本上可見到外套膜上黑色色素形成的不規則花紋,外形呈耳狀。是多種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殼薄,卵形的,使得最後一個螺紋包括其體積的90%。表面光亮,螺紋呈波浪狀,殼的顏色是黃色,米色或棕褐色。

簡介


該種適應能力強,喜於水草茂盛的水域,常在沿岸爬行或匍匐於水底、岩石或水草上,或在水面下游泳。在遇到不良環境時,將肉體縮入體內,分泌大量粘液封閉著殼口,或者隱匿在水草下鑽入泥土中,環境適宜時,又重新活動。

繁殖


雌、雄同體,但異體受精,除冬季外皆可產卵,水溫15-25℃時最為適宜。卵產出后包裹於膠質透明的卵袋內,卵在卵袋內一般排列成3-4行,上、下卵相互重疊,每次產卵數目、卵袋大小皆不同,10餘粒至100餘粒;卵產出后水溫16-17℃時,需14-15天可孵岀幼螺,水溫22-23℃時,則需9-10天可孵出幼螺;幼螺極小,約1-1.5mm,在夏季生長快,約2個月可達性成熟,交配后4-7日開始產卵。它們以硅藻及水生維管束植物為食料。

形態特徵


耳蘿蔔螺
耳蘿蔔螺
徠耳蘿蔔螺的殼大,高達32毫米。殼寬可達29毫米,有4個螺層,螺旋部極短、尖銳,體螺層膨大,形成貝殼的絕大部分;殼面呈黃褐色或茶褐色,具有明顯的生長紋,或者具有“錘擊”的凹痕。殼口很大,向外擴張,呈耳形,外緣薄,呈半圓形,內緣貼覆蓋=於體螺層上,軸緣略扭成“S”形。臍孔位於皺褶 的後邊。
卵生,除冬季外皆可產卵。卵產出后包裹於卵袋內,卵的數目隨卵袋大小而不同,一般上、下重疊排列,約有70餘個。為肝片吸蟲的中間宿主,也是引起人類皮炎的土耳其斯坦鳥畢吸蟲、包氏毛畢吸蟲的中間宿主。
本種形態變異較大,幼體時期,體螺層不十分膨脹,螺旋部較高,因此外形多不呈耳狀,在生長過程中比例逐漸變化。

生境分佈


棲息於沼澤、小水窪、池塘、湖泊、水庫到小溪的沿岸帶,以及鹹水湖、溫泉等水域。在我國廣泛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及雲南等省區均有發現;亞洲、歐洲、北美、北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