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強

福建銀行副行長

鄒志強:男,1959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中共黨員。現任農行福建省莆田市分行副行長。

個人簡介


鄒志強,男,1959年11月生,田福建莆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任農行福建省莆田市分行副行長。高級經濟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日報》特約通訊員,《港台信息報》特約記者,全國金融系統青聯委員,福建省青聯常委,福建省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1995年8月被福建省分行招聘為全國金融系統第一個公開招聘的支行行長后,取得了一流的業績。上任第一年,信貸資產質量列全省農行第三名,並扭虧為盈,實現利稅200多萬元,97年實現利稅300多萬元,儲蓄存款新增量相當於前12年的總增量,各項存款餘額翻了一番,用二年的時間就絕大部分完成了三年的行長任期目標,保持連續十四年實現無經濟案件、無刑事案件、無重大責任事故,成為全省金融系統一面創安紅旗。曾多次在《人民日報》、《福建日報》、《港台信息報》、《中國城鄉金融報》、《福建經濟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各類文章百餘篇,他還多次被《福建日報》評為優秀通訊員。通訊《血濃於水——3·27交通事故搶救紀實》曾獲福建省好新聞評比二等獎;論文《當前鄉鎮企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關於涵江地區農村合作基金會發展情況的調查思考》發表在《福建經濟報》上,被收入《中國改革者風采》、《當代論文選》。個人還先後獲得“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福建省農行優秀基層行長”、“福建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四屆中華大地之光新聞人物”、“福建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福建省農行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並獲“福建省自學成才獎”,《人民日報》、新華社等20多家中央級、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對其改革事迹作了採訪報道。

人物事迹


1995年8月,鄒志強成了全國農行縣級支行中的首位聘任行長。鄒志強上任后,從人事改革入手,尋求涵江支行的活力所在。以破釜沉舟的勇氣,他毅然在全省金融系統中率先實行了人事、機構和分配製度的“三項改革”。鄒志強強烈地意識到以涵江支行嚴重滯后的硬體設施與同行競爭,根本沒有“競爭”可言。於是,在莆田市分行的支持下,他下大力設立了全省支行首家電腦中心,營業網點“全副武裝”,只用一年多時間,把所有櫃檯的手工操作全部改為電腦搡作,並把幾個大營業所的外牆全裝以防彈玻璃,繁華地帶的網點門面全部裝修一新,在硬體上提升農行在當地的形象。
鄒志強借鑒先進的管理思想,結合涵江農行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涵江農行企業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對企業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進行新的變革,成為全省農行系統企業文化試點單位,以樹立“勤政務實、開拓創新、廉潔高效”的領導群體形象、“文明禮貌、熱情待人、優質高效”的最佳服務形象、“環境優雅、窗明幾淨”的優美環境形象和“快捷、方便、高效”的現代企業形象為出發點,開展了一系列富於創意的活動,如在全省金融系統中首家舉行升旗儀式,在全省農金系統首家實施網點標識化、上班統一著裝、機關大堂辦公等特色鮮明的形象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鄒志強提出的“服務本身就是一項業務”、“全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開展承諾服務、站立服務、限時服務、微笑服務、上門服務、電話諮詢服務等活動,使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贏得了客戶的信賴,促進了業務的發展。
鄒志強十分注重以自己的工作、涵養、人格來樹立自身形象。他明白一個單位領導者的形象某種程度上便代表了這個單位的形象。五年前,涵江經濟支柱產業養鰻業發生嚴重滑坡,而涵江支行鰻貸佔全部貸款的43%。在這關鍵時刻,鄒志強及時建立了有效的風險預警和防範系統,率先在全市金融系統實施貸款“雙優”戰略,即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標準,打破行業、區域、所有制界限,把有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優良客戶作為信貸支持的重點。鄒志強和員工一道走出銀行深人鰻場,通過各種關係、各種渠道,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戶一戶地“啃”。鄒志強一手抓增加存量,一手抓擇優扶強,壯大了實力,盤活了資金,改善了信貸結構。如“三冠”養鰻場由於市場鯁價下跌造成虧損,鄒志強多次到場了解情況,幫助分析市場走勢,動員他們利用資金實力強、養殖技術過硬、善於經營管理這些優點,轉型生產烤鰻和飼料,組建東源水產公司、正源飼料公司,形成鰻魚產、供、銷一體化的集團公司。
1998年8月,鄒志強被任命為農行莆田市分行副行長,主管業務工作。他認真分析了莆田市農行面臨的形勢與存在的問題,協助行長大力拓展中間業務和代理業務,積極探索分配製度改革,在全省農行系統率先制定“儲蓄員等級管理辦法“及”儲蓄員資金計價和員工工效掛鉤考核辦法”,有力地促進了各項業務的發展:在信貸上,他對鰻魚、甲魚養殖和鞋革等行業進行專題調研,並對貸款千萬元以上的客戶進行普查,在全省農行系統率先落實500萬元貸款戶的住廠信貸員制度,清理和理順多頭開戶貸款,建立“四檔”分類管理模式,“擇優扶強”,改變客戶結構的“散、低、差”狀況。在計財上,他進一步完善經營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突出以效益為中心、以利潤為目標的經營方針,進一步增收節支,壓縮非盈利資金佔用。
1995年8月,農行福建分行以莆田市涵江支行為試點,在系統內公開招聘涵江支行行長,時任涵江支行副行長、36歲的鄒志強一路過關斬將,力挫群雄,在11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了全國農行縣級支行中的首位聘任行長。
涵江是福建省的綜合改革試驗區,當地經濟活躍,尤以小商品批發和水產養殖業為盛,因此轄區雖小,卻金融網點林立,基金會村村都有,金融業競爭十分激烈。而與此相反,由於歷史原因,當時的涵江支行基礎薄弱,市場份額小,經營設施和手段在同行中最為落後,櫃面營業全是手工操作,且已虧損10萬多元。
鄒志強上任后,首先面對的就是這種巨大的懸殊。壓力可想而知。時至今日,說起當初肩上的壓力,鄒志強仍不禁感慨萬千:“不知是我選擇了機遇,還是機遇選擇了我。命運似乎要讓我比其他行長多擔幾分風險。作為農行全國縣級支行中的第一個聘任行長,從立下軍令狀開始,我面對的就是一條布滿陽光和荊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