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功補過
漢語成語
拼音:jiāng gōng bǔ guò解釋:將:用。用功勞來補償過錯。出處: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恆先有匡周之功,後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一般過失的人。近義詞:將功折罪;反義詞:將錯就錯。
將:拿。用功勞來補償過錯。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恆先有匡周之功,後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
典故
《舊五代史.錢鏐傳》:“既容能改之非,許降自新之路,將功補過,舍短從長。”
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一章:“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為今上所識拔,均應同心戮力,將功補過,以報陛下。”亦作“將功折過”。
將功補過
元.李直夫《虎頭牌》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亦作“以功覆過”。
《三國志.吳書.朱據傳》:“據以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過,棄瑕取用,舉清厲濁,足以沮功,若一時貶黜,懼有后咎。”
作謂語、賓語;用於一般過失的人
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為今上所識拔,均應同心戮力,將功補過,以報陛下。
對於犯錯誤的人,要給他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將功補過和“將功折罪”;都含有“用功勞來抵償自己所做不好的事”的意思。但“將功折罪”偏重在“罪”;表示“用功勞抵罪”;用在罪犯和其他有罪的人;將功補過偏重在“過”;表示“用功勞補償過錯”;用在犯一般錯誤的人。